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華為榮耀大幅增長,三星魅族暴跌!


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華為榮耀大幅增長,三星魅族暴跌!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賽諾發佈了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數據報告。根據報告顯示, 2018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整體市場同比出現了持續下滑。

前十品牌當中,只有華為、榮耀、小米和vivo實現了銷量同比增長,而OPPO、蘋果、三星、魅族等其他手機品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華為榮耀大幅增長,三星魅族暴跌!



OPPO與vivo

從具體的銷量數據來看,OPPO以7637萬部銷量排名第一,但是同比下滑了6%;vivo則以7464萬部銷量位居第二,同比增長3%。總的來說,OPPO和vivo去年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兩家去年都推出了多款頗具創新性的產品,比如vivo NEX,OPPO Find X等,極大的提升用戶對於兩家品牌廠商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認知和認可度。另外對於vivo去年國內銷量能夠維持增長,筆者認為很大程度上還是在於vivo成功押寶對了屏下指紋技術。

華為與榮耀

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是華為和榮耀,其中華為出貨6490萬部,同比猛增29%,榮耀則實現出貨5427萬部,同比增長13%。這主要得益於華為的雙品牌戰略,以及P系列、Mate系列、Nova系列、榮耀系列、榮耀暢玩、榮耀V系列等一系列出色的產品的推動。另外,自2017年以來華為在國內線下渠道加大投入也推動了銷量的增長。不過,在筆者看來,2018年推動華為及榮耀在國內銷量增長還有一個原因,則是“中興事件”以及美國及其盟國對於華為的打壓。

如果將華為和榮耀的數據加在一起,二者2018年在國內銷量將高達1.1917億部。此前華為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榮耀全球出貨了2.06億臺。如此看來,二者去年在海外市場的銷量達到了8683萬臺。

如果從全球銷量來看,對於2019年的預期,瑞士金融服務機構Credit Suisse近日給出的報告顯示,華為2019年的出貨量將超過2.25億臺(此前消息顯示,2019年華為內部目標接近2.5億),佔全球市場份額16%。而蘋果iPhone出貨量將首次跌破2億臺大關,只有1.89億部,市場份額將從2018年的15%滑落至13%。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華為在2019年將會真正完成對蘋果的超越,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

蘋果銷量持續下滑

排名第五的是蘋果,出貨量為5270萬臺,同比下滑了5%。而這主要是由於iPhone XS系列和iPhone XR系列創新不足,同時定價過高,導致銷售疲軟(特別是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此前供應鏈的消息就顯示,蘋果iPhone在去年四季度出貨同比大幅下滑。

在今年1月初,蘋果也下調了對於2019財年第一財季(即2018自然年第四季度)的營收和毛利率預期,並解釋稱這主要由於新產品供應限制與一些新興市場疲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英特爾臨時CEO Bob Swan在電話會議上稱,“假期季調制解調器的需求急劇減弱。由於智能手機需求疲軟,來自這部分的營收大幅低於預期,當季調制解調器營收較預期少2億美元”。而目前蘋果正是英特爾調制解調器的最大客戶。如果按照調製調節器的單價來估算,2億美元意味著蘋果的調制解調器訂單需求減少了900-1100萬個。也就是說,蘋果iPhone可能砍單了900-1100萬臺。不過,從賽諾的數據來看,蘋果去年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同比只下滑了5%,下跌的幅度並不大。

小米“重回國內第一”無望

2017年成功逆襲的小米,2018年繼續保持了增長態勢,國內出貨同比增長了7%,以4796萬部的出貨量排名第六。雖然小米此前憑藉海外市場的表現,使得其全球銷量排名成功躋身全球第四,但是,從去年的表現來看,小米海外市場表現出色,但是國內市場確實並不如預期。要知道去年年初,雷軍可是定下了“十個季度內重回國內市場第一”的目標。從目前的形式來看,雷軍要想在接下來的六個季度內重回國內第一恐怕無望。

魅族銷量暴跌

相比之下,魅族2018年的表現更是不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許是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魅族自身的內部問題導致的。雖然,2017年初魅族科技創始人黃章宣佈親自出山,打造魅族 15 週年紀念之作——“魅族15” 。而黃章復出之後對魅族內部體系架構和高管也進行多次大調整,還請來了楊拓擔任魅族的首席營銷官,對魅族品牌進行改造,最終導致了去年4月魅族內部營銷體系的“內訌”,內部人才開始大量流失。隨後,魅族15雖如期發佈,但是在市場上卻並不成功。隨後,魅族還經歷了裁員風波。

所幸的是,黃章親自主導設計的魅族16系列旗艦手機在今年8月發佈之後,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也使得魅族成功緩過了一口氣。但是,2018年除了魅族16系列之外,魅族手機並沒有多少亮點。魅族手機的銷量也是大幅銳減。

根據賽諾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魅族手機銷量僅為948萬臺,同比下滑46%,排名第七。而在2017年魅族手機總出貨量接近2000萬臺,並且保持了盈利。

三星迴天乏術

另一家在國內市場銷量大幅下滑的則是三星。根據賽諾的數據顯示,2018年三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595臺,同比下滑了32%,排名第九。

自2016年三星Note7爆炸事件之後,三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便開始呈快速下滑的趨勢,目前國內市場份額已不足1%。當然這一方面是由於Note7爆炸事件後,三星的召回對於中國市場的區別對待,導致了品牌危機,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國產智能手機品牌的快速崛起。

雖然,去年三星為爭奪中國市場,也開始將其針對中端市場的Galaxy A系列的A6S交給國內ODM廠商聞泰科技來設計生產,大幅提升了這款產品的性價比,這款產品的銷量也確實要比三星此前在國內推出的A系列機型要好,但是三星在國內市場的頹勢並不是一兩款機型能夠扭轉的。

金立“躺著”進入前十

排名第十的則是金立,2018年出貨478萬臺,同比下滑67%。雖然2018年年初金立就爆發了資金鍊危機,隨後幾次重組均未成功,目前深圳中院已經受理了金立的破產清算申請。但是在去年金立手機的生產並未完全中斷,金立原有的線下銷售體系也依然存在,這也使得它依然保有一定的銷量。

小結: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萎縮的情況之下,手機市場的競爭開始變得異常慘烈。除了頭部的幾家廠商仍維持增長之外,其他中小品牌的生存愈發困難,要麼被併購,要麼放棄手機市場轉型其他,要麼“抱大腿”,要麼就只能被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主打女性手機市場的美圖手機“賣身”給了小米。華碩手機也宣佈失敗,將專注於更為細分的遊戲市場。同時羅永浩的錘子科技也陷入了重重危機,近日傳聞今日頭條將以3億接手錘子科技,而錘子科技後續可能也不再做手機。雖然此事還沒有被完全證實,但是可以確認的是部分錘子科技員工已經轉籤勞動合同到了今日頭條,而羅永浩也已卸下了錘子科技法人身份。2019年,我們可能要與錘子手機徹底說再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