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前幾日與師父約定時間去廟裡看他,去之前的晚上下起了大雪。睡覺前我聽見窗外呼呼的大風聲,還想著第二天是個晴空萬里的天氣,不料早晨起來外面白雪皚皚,雪花還在不停地飄。

和友人約定冒著雪也要去,臨近中午才趕到廟裡。下了雪的雨花臺顯得更靜謐了,南門的廣場一片空曠,再往裡走,一條小道被各種落了雪的樹木遮蔽,有點兒時光隧道的意思,停了車慢慢走近寺廟門口,又聽見了熟悉的唱唸佛經的聲音,聞聞香,聽聽經,看著眼前飄落的片片雪花,心倒是能靜下來不少。

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師父在自己的房間裡和客人聊天,去年他把廟裡一處舊房子改造了一下,把自己的房間從後院搬到了這裡,還圍了個院子。院子裡有一尊觀音石像,幾株花草,兩張茶座,雖然地方不大,但頗為愜意。我說,這個地方好,喝茶、聊天、賞雪、聽雨,都好。師父說,哎,冬天太冷,夏天蚊子咬,終究坐不住,我們還是進屋裡去吧!

進了屋子,才發現師父的客人是德高望重的劉大任老居士,也是佛教協會的名譽會長,我們寒暄幾句,拉拉雜雜地隨意聊天,沒多久就聽見院子裡有人打板了,於是一同去吃飯。我和劉老說,久仰您的大名,但是從未見過您,幾位大和尚倒是都見過,因為有共同的長輩和朋友,只在朋友圈常看您的照片和書法。劉老說客氣,我常在白鷺洲的鷲峰寺,有空去玩吧。

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吃完飯師父說去走走吧!賞雪。我還擔心劉老年紀大了腿腳不好,不料我們拿傘的間隙,他從屋子裡拄著一根柺杖出來了。師父說,你們有傘,我還有個好東西!於是踅回房間,捧了兩隻大斗笠出來,和劉老每人一隻,蓋在頭上。師父穿了一雙白色的球鞋,灰色僧衣,褲腳裹起來,走路的時候袖子不時甩開,像極了小時候動畫片裡的一休哥。

雪越下越大,山上闃靜,只有我們幾個人的聲音和話語,好在地表的溫度高,積不住雪,走路不會打滑,林子裡偶然有整片的雪從樹上落下,打在傘上,沙沙地響。山腰上是木末亭和方孝孺墓,亭子一前一後,有武中奇題寫的「木末風高」和趙緒成題寫的「金陵勝景」,站在「金陵勝景」的牌匾前遠眺,只能看見路上行人和車子匆匆,金陵的景色在雪花的遮蔽下逐漸模糊。劉老說,以前在木末亭能遍攬金陵城南勝景,現在只剩各種道路交通和新開發的樓盤了。

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臨別之前師父讓我們過兩天來喝粥,又叮囑,不要臘八當天來,沒空招呼,要來就提前一天來吧!

我小時候從來沒有喝過臘八粥,八寶粥倒是喝了不少,只是幾年前到了南京,才發現南京人對臘八的重視。《金陵歲時記》裡寫臘八粥:

「吾鄉先期各寺僧眾莊嚴儀式,沿門托缽,謂之化臘八米。是日煮粥,佐以果實。供佛之餘,分餉檀越。」

在古代,佛教寺廟常有扶貧濟困、開粥場賑災民的傳統。對寺廟而言,向信眾化緣,是一個重要的物資募集渠道。化緣所得的糧食種類雜多,且每筆量小,採用混煮的方式與把稻、麥、粟等單一性的制粥食材來得廉價——這大概是佛教寺廟臘八粥的雛形。

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現在的寺廟和僧人不會去化臘八米了,居士和僧眾早就把臘八粥的原材料一一備好,在臘月初六或初七開始煮粥。煮好的臘八粥或者盛在桶裡,或者裝進杯子裡,放在寺廟門口,供百姓和遊人取食。價錢隨緣,有往功德箱裡塞紙幣的,也有掃描二維碼轉賬的,你去給佛祖磕個頭,謝謝他老人家,佛祖也會施一杯粥給你。

齋堂和廚房裡,幾十個居士分工忙活著,劈柴、點火、熬粥、刷碗,有條不紊。大家把十幾張長條桌拼在一起,上面用碩大的盆裝滿了各種臘八粥的原材料。我粗看了一下,認得的有黑米、銀耳、百合、芸豆、豇豆、紅棗、核桃等幾十樣。一位居士告訴我,高座寺的臘八粥以原料豐富著稱,你看看,哪家能放這麼多種類的食材呢!

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又有人招呼我們喝粥。從廚房裡各自取了一隻不鏽鋼大碗,走到被幾位居士圍起來的大鍋前,請居士幫我們盛粥。臘八粥裡糧食種類太多,熬得又特別粘稠,我怕吃不完,讓居士阿姨給我少盛一點。阿姨拿著鐵皮大湯勺,邊舀邊說,小夥子多吃嘛,吃了暖和,身體好!吃完再盛!

我捧著一大碗粥,沒拿筷子和勺子,沿著碗邊朝嘴巴里送。粥又甜又粘,一年也就饗用一次,突然覺得甚是珍貴,於是細嚼慢品。吃到後面覺得胃口有些寡淡,想起《金瓶梅》裡,西門慶吃臘八粥的排場,竟然比王府還要大。這排場主要在於喝粥時候的「下飯菜」,鹹味點心有四樣,小菜多達十樣,還有「四碗燉爛下飯」,包括一碗豬蹄、一碗乳鴿、一碗雞和一樣素菜。

臘八粥,一期一會的念想

想到這裡,我取了筷子,去一位小師父面前的鹹菜罐子裡夾了一些醃菜下粥,味道也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