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導演劉傑,給楊冪的表現打85分,演員不應被“框定”

如果我不完美,是否還是你的寶貝?

10月13日晚,由侯孝賢監製,劉傑執導,楊冪領銜主演,郭京飛、李鴻其主演的影片《寶貝兒》在平遙舉行了亞洲首映暨中國首映。基於題材內容的社會性以及演員陣容的話題度,影片的電影票一早便售之一空。

晚上六點,離開場還有一段時間,影廳“小城之春”門口便已出現了長長的等候隊列。影迷、粉絲、媒體,加上慕名而來的平遙群眾以及保安工作人員,《寶貝兒》的首映場儼然成為整個平遙電影節的一大盛會。

《寶貝兒》導演劉傑,給楊冪的表現打85分,演員不應被“框定”

作為第4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入圍“特別展映”單元的影片,亦是楊冪被稱之為“演技爆發”的轉型之作,《寶貝兒》自官宣之日起一舉一動便備受大眾矚目。首映過後,娛樂獨角獸(ID:yuledujiaoshou)見到了導演劉傑,在與之攀談的過程中,進一步瞭解了影片的創作動機、創作過程,以及他眼中的楊冪和江萌。

《寶貝兒》導演劉傑,給楊冪的表現打85分,演員不應被“框定”

談影片:由心出發,意義大過票房

總有一些影片,它們的意義是大過票房的。

《寶貝兒》講述了因嚴重的先天缺陷而被父母拋棄,固生活在寄養家庭的江萌(楊冪飾),在醫院當護工時發現了一個被父母宣判了“死刑”的同樣擁有先天缺陷的嬰兒,就此想盡辦法拯救對方的故事。談及影片的創作初衷,劉傑導演示是“初心所在”,亦是現實中的“深有感觸”。

《寶貝兒》導演劉傑,給楊冪的表現打85分,演員不應被“框定”

回憶中的故事發生在2009年。彼時,劉傑導演接到了朋友的電話,得知自己的好友生下了一個重殘兒童,醫生說有三天時間可以考慮要不要放棄,在第三天晚上朋友找來傾訴,“他說就算犧牲自己的一生,也要讓孩子活下來。”

劉傑當然明白,身為父親,他的朋友心中早已有了答案,那次見面只是為了和他一起宣讀心中的誓言。就在那一天,劉傑看到了一位父親的痛苦,也深刻了解了重殘兒童的現實處境。也就在同年年底,劉傑又在北京最南邊與河北接壤的一個村子裡見到了生活在寄養家庭的重殘兒童們。村子裡設有一個福利站,管理著1200多個孩子,這些孩子寄養在600多戶家庭裡,國家每個月會提供490元給每個家庭。這兩件事情疊加在一起促使劉傑決定繼續深挖下去。

為了拍攝《寶貝兒》,劉傑前期做了很多相關調查。據2010年中國兒童福利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缺陷兒佔新出生嬰兒的5.6%之多,即每年有將近100萬個新生嬰兒屬於缺陷兒。又據統計,在這100萬個新生缺陷兒中,有30%在出生前後便面臨死亡,40%會有終身殘疾,剩餘30%經過治療和矯正是能夠恢復的。報告中還有一個數據,據相關部門保守估計每年有約10萬兒童被遺棄,絕大多數是殘疾兒童,其中17.9%的孩子被寄養在非親家庭裡。

《寶貝兒》導演劉傑,給楊冪的表現打85分,演員不應被“框定”

“居然有這麼大的一個群體是我們完全不知道的,我們應該知道。”這些清晰地烙印在腦海中的數據成為了劉傑拍攝《寶貝兒》的最大動力,“也許我們早知道的話,社會上可能會少一些遺棄,多一些重視。”

所謂“寶貝兒”指向的是以主角江萌為代的重殘兒童,面對“不完美”的他們,家人會做出怎樣的抉擇,這個抉擇將把他們帶往何種結局,被遺棄後的他們又將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這些都是《寶貝兒》想要探討的話題。

為了儘可能地“還原”現實的真實面,《寶貝兒》甚至採用了“無劇本”的紀實手法。

談創作:不需要劇本,要的是演員的真實反應

“如果是真實的生活,人對未來一定是未知的,一旦瞭解了故事的來龍去脈後,演員就會去設計這個角色,會帶來一些不真實的東西。這是在演,而我要的是最真實的反應。”

劉傑回憶道,他很早就認識了楊冪,因為聊得很好於是就相約一起拍個戲,“我那時候沒有太當真,還預設了一點合作的條件,直接說沒有劇本。”至於為什麼沒有劇本,他則直截了當地示“不喜歡演員看劇本。”

因為沒劇本,所以每一場戲都需要所有演員加入進來一起排練。這一幕大概會發生什麼、人物要做出什麼反應、需要說什麼話、所說的話是自己口中的還是片中人物口中的?劇組每天都塞滿了諸如此類的討論。

《寶貝兒》導演劉傑,給楊冪的表現打85分,演員不應被“框定”

在拍攝過程中,每每遇到演員難以掌握的情況,劉傑就會在現場臨時改戲,所以《寶貝兒》永遠都是在修改的過程中。“我不會強求演員去做他們把握不了的事情,一旦出現完成不了的情況,其實不怨演員,有時候可能是這個設定與之不相符。”

但話說回來,正因為沒有劇本,為了讓每個人物都有強有力的心理動機,讓觀眾相信人物是真實存在的,劉傑亦下了一番功夫。

“其實我會非常之糾結,因為一個成年人如果不是出於某些特殊原因的話,他其實是會接受這個社會的潛規則。”劉傑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對於“申報殘疾證”以及“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生死大權”的事宜,大多數成年人是可以理解的。

為了將江萌的執著合理化,這一人物被設計為一個重殘人士。“因為同命相連,江萌會以比較平等的視角看待另外那個孩子,我也會比較容易站在一個可以理解的角度,避免了以一個健康人的角度去做一個道德制高點的關照。”

《寶貝兒》導演劉傑,給楊冪的表現打85分,演員不應被“框定”

正如劉傑所言,影片中江萌為了挽救一個重殘兒童的生命,做了所有自己可以想到並做到的事,她的執著可以理解為和那個孩子的同命相連,也可以理解為她在試圖藉此找尋自己被遺棄的答案,這個過程既合理化又足以引發觀眾的共情。

與此同時,為了儘量讓事件雙方都有真實的心理依據、真實的生活背景,以及真實的能夠被大眾所接受的理由,在設定人物的過程中唯有“不站隊”,才能讓各方的觀點都做到最大程度的客觀,讓各方的勢力能夠真正地交鋒起來。所以,迫於現實的無奈和為孩子人生的考慮,片中郭京飛飾演的徐先生放棄孩子的行為亦能夠被觀眾所理解。

“一開始找楊冪,就是看中了她身上的倔勁兒。”劉傑口中的楊冪和江萌有幾分內在的相似性,一樣的柔弱,又一樣的堅定。

談演員:外界對楊冪有太多“偏見”,演員不應該被框定

“用了楊冪之後,我才知道大家對她的偏見有多大。”

據劉傑透露,當初把楊冪出演《寶貝兒》的相關信息發到朋友圈後,立刻引起了一片譁然。究其原因,還是外界一直以來對楊冪的“偏見”。

在影片《寶貝兒》中,楊冪飾演的江萌看起來唯唯諾諾,找不到工作又不願意辦殘疾證,一根筋地執著到底,還極其反對養母為了多得拆遷款把屋子進行“包裝”的行為,這樣淳樸、正直、簡單的姑娘,用楊冪的話來說“她是真傻”。當然,這並非是一句玩笑話。

劉傑通過研究資料發現,在中國所有的殘疾孩子中,近62%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按照官方的數據統計,其中無肛兒童只佔2.59%。可見,無肛往往只是一個附加的病患,新生兒要面對的更強大的敵人是先天性心臟病,這種伴生病患如果再加上出生時缺氧,必定會給嬰兒的智力帶來不可磨滅的損傷。

《寶貝兒》導演劉傑,給楊冪的表現打85分,演員不應被“框定”

從注意到那個嬰兒,到知道她和自己的境遇相同,再到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觸犯法律也要挽救她的生命,江萌的行為有時候看起來的確會讓人難以解釋,就連好友小軍都忍不住說“別人裝傻都要去辦殘疾證”,種種伏筆言外之意都是一種暗示,江萌的確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生長環境,又賦予了她簡單的價值觀,讓不完美的她擁有了很多看似正常的人所沒有的品行。

黝黑的皮膚、憔悴的面容、簡單的馬尾以及舊舊的牛仔服和揹包,鏡頭中的江萌穿梭在人群中,奔波於鄉村和城鎮間,或是用盡力氣打掃衛生間,或是狼吞虎嚥地吃著包子,或是不停地吶喊“為什麼不救她”、“她是可以治好的”。

“我對她的現打85分,因為她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個提升是多方面的,也許是導演沒給到、劇情沒給到,但是按照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已經滿意了,要不然的話我會繼續拍下去的。”在劉傑看來,因以往參演作品的限制,楊冪的形象很多時候是被刻板印象化了,可演員從不應該被框定、被劃分等級,不管是老牌演員、新人演員還是群眾演員、素人演員,“所有演員都一樣。”

《寶貝兒》導演劉傑,給楊冪的表現打85分,演員不應被“框定”

這是一個拯救的故事,可以理解為拯救別人亦可以當作是自我拯救。這樣的故事,放在“商業片大躍進”的當下,偏現實題材文藝類的它面臨的生存環境不容樂觀。談及對影片票房的預期,劉傑淡然一笑,“沒有導演不希望自己的片子有一個比較大的傳播,但是你要清醒地認識到,既然決定做這個類型、做這樣的片子,就要承受它可能帶來的結局。”

的確,總有一些意義大過結果的事,需要有人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