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什麼不能外借給日本?

近日,文化圈一則消息登上互聯網熱搜榜。

就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後世稱之為“書聖”的顏真卿,其名作《祭侄文稿》竟然被臺北博物院外借日本展出。一時之間,兩岸譁然。

藝術作品外界其他國家進行展出,其實也算正常。但是,《祭侄文稿》是一定不能外借的,外借其他國家不可,外借日本則更不可。為什麼?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什麼不能外借給日本?

《祭侄文稿》全圖

一、《祭侄文稿》藝術價值極高,可謂“國寶”,“國寶”豈能外借?

一直以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蘇軾的《寒食帖》被稱之為“天下三大行書”,《祭侄文稿》又被稱之為“天下第二行書”,是僅次於《蘭亭集序》的存在。

而現存的《蘭亭集序》又並非是王羲之的親筆,乃是唐代馮承素臨摹的。所以,《祭侄文稿》其實比《蘭亭集序》在藝術界的價值還要高,稱它為天下第一行書也毫不為過。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什麼不能外借給日本?

另外,顏真卿在寫《祭侄文稿》時,是追述侄兒一家父子在安史之亂中為平叛亂而以身殉國之事,揮毫之時,情緒悲慨,全然不顧書法之章法,一氣呵成,氣勢磅礴。因此,這幅作品飽含深情,極具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所以,這樣的國寶,當然不能外借出國。可有誰聽說,法國把《蒙娜麗莎》外借了?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什麼不能外借給日本?

現存《蘭亭集序》為唐代馮承素臨摹本,非王羲之真跡

二、《祭侄文稿》差點毀於日本人之手

《祭侄文稿》被臺灣當局外借給日本展出。大家應當會納悶,為什麼《祭侄文稿》是在臺灣博物院,而不是在故宮博物院呢?

其實,這事兒還跟日本有極大的關係。

當年,“七七事變”之後,日本全面侵華,首先攻佔了北京。當時,國民政府恐怕日本人會毀壞故宮文物,所以,提前緊急將故宮的一些文物搬離北京,來到了南京。

後來,南京淪陷,這批文物又來到重慶,又因為日本空襲重慶,這批文物還在逼不得已之時搬去了四川。在那個戰亂年代,這批文物一直在外漂迫,險些就毀於戰火。後來因為內戰爆發,這批文物才去了臺灣,而這其中,就有這幅珍貴的名帖《祭侄文稿》。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擄去了我國大量文物古董、藝術珍品。雖然後來有要回來一些,但是還是有很多被損壞、被強佔不還。如今,還要把差點毀於日本人之手的《祭侄文稿》外借給日本,這真是讓人汗顏!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什麼不能外借給日本?

三、上千年的紙質文物,外借風險被損壞的風險極大

拋開藝術品的藝術價值、歷史淵源、民族情結這些不談。即使是客觀原因,《祭侄文稿》也不是一外借給日本。

需知,《祭侄文稿》是創作於唐代,距今已有近1400年之久。而《祭侄文稿》又是紙質文物,外界展出,因為搬運、展出等客觀原因,有極大的可能遭到損壞。要知道,外借給日被做展覽的文物又不是沒有發生過損壞事件。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什麼不能外借給日本?

紙質文物極易受損

所以,不管怎麼講,《祭侄文稿》外借給日本都是不妥之舉,希望臺北博物院能及時反省,回頭是岸。

最後,筆者雖從沒見過《祭侄文稿》真跡,但也聽說《祭侄文稿》上面印有“子孫存之”字樣。這樣一幅國寶之作,被臺北博物院如此輕率的外借日本,一旦有毀,或出什麼差錯,身為中華子孫的當代中國人,可真是要愧對祖先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