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什么不能外借给日本?

近日,文化圈一则消息登上互联网热搜榜。

就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后世称之为“书圣”的颜真卿,其名作《祭侄文稿》竟然被台北博物院外借日本展出。一时之间,两岸哗然。

艺术作品外界其他国家进行展出,其实也算正常。但是,《祭侄文稿》是一定不能外借的,外借其他国家不可,外借日本则更不可。为什么?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什么不能外借给日本?

《祭侄文稿》全图

一、《祭侄文稿》艺术价值极高,可谓“国宝”,“国宝”岂能外借?

一直以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寒食帖》被称之为“天下三大行书”,《祭侄文稿》又被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是仅次于《兰亭集序》的存在。

而现存的《兰亭集序》又并非是王羲之的亲笔,乃是唐代冯承素临摹的。所以,《祭侄文稿》其实比《兰亭集序》在艺术界的价值还要高,称它为天下第一行书也毫不为过。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什么不能外借给日本?

另外,颜真卿在写《祭侄文稿》时,是追述侄儿一家父子在安史之乱中为平叛乱而以身殉国之事,挥毫之时,情绪悲慨,全然不顾书法之章法,一气呵成,气势磅礴。因此,这幅作品饱含深情,极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所以,这样的国宝,当然不能外借出国。可有谁听说,法国把《蒙娜丽莎》外借了?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什么不能外借给日本?

现存《兰亭集序》为唐代冯承素临摹本,非王羲之真迹

二、《祭侄文稿》差点毁于日本人之手

《祭侄文稿》被台湾当局外借给日本展出。大家应当会纳闷,为什么《祭侄文稿》是在台湾博物院,而不是在故宫博物院呢?

其实,这事儿还跟日本有极大的关系。

当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全面侵华,首先攻占了北京。当时,国民政府恐怕日本人会毁坏故宫文物,所以,提前紧急将故宫的一些文物搬离北京,来到了南京。

后来,南京沦陷,这批文物又来到重庆,又因为日本空袭重庆,这批文物还在逼不得已之时搬去了四川。在那个战乱年代,这批文物一直在外漂迫,险些就毁于战火。后来因为内战爆发,这批文物才去了台湾,而这其中,就有这幅珍贵的名帖《祭侄文稿》。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掳去了我国大量文物古董、艺术珍品。虽然后来有要回来一些,但是还是有很多被损坏、被强占不还。如今,还要把差点毁于日本人之手的《祭侄文稿》外借给日本,这真是让人汗颜!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什么不能外借给日本?

三、上千年的纸质文物,外借风险被损坏的风险极大

抛开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历史渊源、民族情结这些不谈。即使是客观原因,《祭侄文稿》也不是一外借给日本。

需知,《祭侄文稿》是创作于唐代,距今已有近1400年之久。而《祭侄文稿》又是纸质文物,外界展出,因为搬运、展出等客观原因,有极大的可能遭到损坏。要知道,外借给日被做展览的文物又不是没有发生过损坏事件。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什么不能外借给日本?

纸质文物极易受损

所以,不管怎么讲,《祭侄文稿》外借给日本都是不妥之举,希望台北博物院能及时反省,回头是岸。

最后,笔者虽从没见过《祭侄文稿》真迹,但也听说《祭侄文稿》上面印有“子孙存之”字样。这样一幅国宝之作,被台北博物院如此轻率的外借日本,一旦有毁,或出什么差错,身为中华子孙的当代中国人,可真是要愧对祖先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