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謠言傳播靠套路

騰訊公司近日發佈的《2018年網絡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顯示,食品安全、醫療健康、社會民生等領域均是謠言“重災區”,而謠言的編造和傳播也都有套路可循。《報告》顯示,騰訊微信平臺2018年全年共攔截謠言8.4萬多條,闢謠文章閱讀量近11億次。騰訊新聞較真平臺提供專業的事實查證,2018年共生產3212篇闢謠內容,超過3.34億人次受到闢謠科普。“咖啡含有強致癌物,草莓是最髒的水果,常吃小龍蝦身體長蛆蟲等。”騰訊公司政務輿情部副總監崔斌介紹說,食品謠言的固定套路是:首先故意散佈食品安全風險,正好擊中公眾非常敏感和脆弱的心理區域並造成恐慌;其次是包裝一些養生的常識,讓公眾陷入認知的誤區;最後,是誇大其詞,將舊聞翻炒以吸引用戶的關注。

醫療類謠言也基本上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比如“洋蔥可以殺死感冒病毒”“吸菸的好處專家不敢說”等,這類謠言的套路,首先是炮製季節性的謠言,其次是偷換概念偽裝科普文章,比如經常吃早餐會有危險等,最後是採用一些危言聳聽的標題,比如三月流感將大爆發等,引發公眾的恐慌。

社會民生及科學知識領域也是謠言高發區,其套路同樣有三點,包括杜撰荒誕劇情譁眾取寵,如“情侶拿麻將買車被4S店員工圍毆”;捏造事實、消費熱點及災難事故,如“MH370墜毀柬埔寨”;無中生有,謠言樣本快速裂變,如“機撒藥治蛾、減少戶外活動”等。

針對中老年人易感謠言的特徵,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大數據傳播實驗室副主任何凌南指出,根據中國互聯網中心數據,我國中老年的網民人數已經突破八千萬,而且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老年人使用互聯網過程中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網絡謠言和網絡詐騙,中老年人不僅容易受到謠言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中老年人自己會變成信謠和傳謠的主力軍。中老年群體大量轉發的謠言一般具有情緒消極、引發人們死亡恐懼、強調事件對身心帶來的不良後果等特點。

研究發現,中老年人信謠在年齡段上並沒有顯著差別,但是在謠言的傳遞方面,教育程度相對低、網齡短、主觀幸福感低、對謠言鑑別能力低的老年人傳播謠言的可能性大。從地域特徵上看,相對於城市的人群,農村中老年人群更容易傳播謠言。

此外,容易被廣泛傳播的謠言本身往往用“你”做指代,中老年人很容易受到自我捲入的影響;其次是死亡恐懼或者死亡喚起,比如吃榴蓮會隨時致命等;第三是更關注未來;第四是和健康養生、疾病、食物和藥品相關。這些都是中老年人人生階段的核心關鍵問題。“比如咖啡含有致癌物的謠言,其關注人群主要是年齡在15-35歲的女性,關注地區中,上海、廣東、北京排名前三。經過騰訊聯合相關機構闢謠後,其傳播呈現斷崖式下跌。”何凌南認為,構建清朗網絡環境意義重大,網絡謠言治理任重道遠,謠言治理需要政府、企業、學界、新聞媒體、專業機構、社會公眾等共同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