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幸福民生新篇章 轉出產業發展新天地——2018年許昌市魏都區高質量發展紀實

■河南經濟報記者 鄭浩 通訊員 丁姜嵐

回望2018年,許昌市魏都區奔跑的腳步鏗鏘有力。

一年來,魏都區委、區政府高高擎起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大旗,把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促進創新、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動能轉換,在轉型發展之路上蹄疾步穩。在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評排名中,魏都區位居全市9個縣(市、區)第二位、中心城區第一位,其中服務業發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產業結構等10項指標全市第一。

绘就幸福民生新篇章 转出产业发展新天地——2018年许昌市魏都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有擔當 有情懷 寫出民生新答卷

這一年,魏都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魏都市民之家正式投用,25個審批單位和5個公共服務窗口入駐,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的材料減少3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

這一年,魏都區不斷推動全區全域特色社區創建,目前已創建紅色教育、企地共建、養老服務、民族融合等20多個在全省叫得響的特色社區,在提升社區規範化建設水平中形成了“一居一品”的良好局面。

這一年,魏都區大力實施“綠滿魏都”行動計劃,堅持“規劃見綠、見縫插綠、拆牆透綠、協力植綠”,城區綠地率達36.6%,綠化覆蓋率達41.2%,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這一年,魏都區圓滿完成了適齡婦女“兩癌”篩查、孕婦免費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任務,60週歲及以上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父母住院護理補貼全部落實到位,城市發展帶來了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利。

據瞭解,2018年,魏都區民生365工程共涉及14個方面276項具體工作,除基礎教育三年攻堅8所中小學項目、“四改一增”提升4個老廠院項目列入2019年續建項目外,其餘264項工作已全部完成。

變“短板”為“跳板” 工業園區加速崛起

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不僅需要大刀闊斧迅猛改革的氣魄,更需要精雕細琢持續提升的恆心。縱觀全局,魏都區工業發展規模小、層次低、主導產業不強等問題,一度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

如何讓“短板”變“跳板”,破解全區產業比重不協調的困局?近年來,魏都區以持續推進的高新技術、高端裝備、循環經濟、靜脈科技、北京懷柔等五大工業產業園區為載體,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為方向,堅持培育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並行、優化存量和擴大增量並重,推動工業由低向高、由弱向強、由小向大轉變,呈現出投資結構明顯優化,產業質效穩步提升,新興動能持續成長的生動局面。

一年來,魏都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簽約入駐企業24家,集聚了紀年科技、中航裝備、恩諾格、愛彼愛和等一批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高水平企業。這裡已初步成為全區高層次人才和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要集聚地。

在魏都區高端裝備產業園內,該區以萬里交科、裕豐紡織等在行業具有領先地位和技術優勢的企業為基礎,全力推動裝備製造、紡織產業進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

…………

據統計,2018年,魏都區“四上”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88億元,完成稅收7億元。在“拉高標杆、持續求進”工作要求的引領下,工業正成為推動魏都區跨越發展的有力“跳板”。

變“腹地”為“高地” 第三產業領跑全省

翻開魏都區第三產業的成績單,2018年無疑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年:這一年2月,曹魏古城南大街開街迎賓;同年6月,魏都區特色商業區晉升為全省唯一的四星級服務業“兩區”;同年11月,恆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實現了魏都區企業主板上市的“零”突破……

累累碩果,猶如一塊塊“試金石”,彰顯著魏都區第三產業發展的成色。

魏都區特色商業區領跑全省。作為全省首批特色商業區之一,魏都區特色商業區自成立以來,按照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的發展思路,已成為推動魏都區服務業總量增長、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的重要引擎。2018年,魏都區特色商業區預計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10億元、實現稅收6.8億元,並在去年全省176個“兩區”考核中排名第二,成為全省唯一晉升為四星級的服務業“兩區”。

曹魏古城開街迎賓。一年來,魏都區把曹魏古城修復建設作為服務業發展的“軸心”,通過曹魏古城帶動文化旅遊、信息服務、健康養老、現代金融、綜合物流等服務業協同發展,著力提升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層次。曹魏古城,正成為全市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新興業態方興未艾。這一年,依託好中鐵聯運物流園、魏源廣場、萬盛國際廣場、中奧鑫天文體廣場等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魏都區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產業,並積極貫徹“互聯網+”發展戰略,推進業態融合創新發展,不僅有效助力現代服務業的全面提速,更為老城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魏都區,正從物理空間上的“中原腹地”,華麗轉身為叫響全省的“服務業高地”。

變“低端”為“高端” 創新活力日益迸發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紡紗業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走入裕豐紡織的數字化智能車間,只見偌大的車間空無一人,上萬紗錠歡快地高速旋轉,輸送、換卷、接頭、檢測……各工序都在有條不紊地自動進行。

一座“無燈工廠”,折射出的正是魏都產業的大變革。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2018年,魏都區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加快動力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的根本性舉措,加大力度,強力推進,全區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僅明顯加快,而且也更加穩健有力——

“三大改造”激發動力變革。時下,一場綠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企業技術改造的“三大改造”浪潮正席捲漢魏大地。自去年以來,魏都區聚焦高質量發展主線,大力實施“513”工業發展行動計劃,印發實施“三大改造”攻堅方案,強力推進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去年1~11月,全區列入省、市“三大改造”項目庫的項目8個,累計完成投資10.86億元,其中裕豐紡紗數字化智能車間和德通振動攪拌站IOT遠程監控控制系統兩個項目已建成投產。

創新載體迎來滿園春色。這一年,萬里交科公路建設養護技術新材料新機械行業研發中心已通過部級認定;河南省振動攪拌產業技術應用創新聯盟已由省科技廳批覆認定;全區5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獲得市級獎勵700萬元;萬里交科喜獲市長質量獎;張良奇、姚運仕入選“中原千人計劃”;新增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已達10家。

知識產權工作亮點頻現。這一年,該區知識產權工作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強化知識產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積極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企業發展提質增效。截至目前,該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已達13件,遠高於全省(2.87件)、全市(2.62件)水平,受到省知識產權局的高度肯定。

“群眾利益無小事,改善民生是大事。讓老百姓及時分享發展的成果,增進人民福祉,才是我們發展的初衷和落腳點。”魏都區委書記張書傑表示,轉型,重塑的是產業發展新方向;升級,增創的是經濟發展新優勢;發展,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牢基礎。隨著產業升級不斷深入,一個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統一的魏都經濟升級版,必將為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藉助高質量發展的契機,魏都區上下正以更有力的舉措、更務實的作風,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繼續書寫美好生活新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