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幸福民生新篇章 转出产业发展新天地——2018年许昌市魏都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丁姜岚

回望2018年,许昌市魏都区奔跑的脚步铿锵有力。

一年来,魏都区委、区政府高高擎起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大旗,把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促进创新、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在转型发展之路上蹄疾步稳。在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排名中,魏都区位居全市9个县(市、区)第二位、中心城区第一位,其中服务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产业结构等10项指标全市第一。

绘就幸福民生新篇章 转出产业发展新天地——2018年许昌市魏都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有担当 有情怀 写出民生新答卷

这一年,魏都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魏都市民之家正式投用,25个审批单位和5个公共服务窗口入驻,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

这一年,魏都区不断推动全区全域特色社区创建,目前已创建红色教育、企地共建、养老服务、民族融合等20多个在全省叫得响的特色社区,在提升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中形成了“一居一品”的良好局面。

这一年,魏都区大力实施“绿满魏都”行动计划,坚持“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协力植绿”,城区绿地率达36.6%,绿化覆盖率达41.2%,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一年,魏都区圆满完成了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孕妇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任务,60周岁及以上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父母住院护理补贴全部落实到位,城市发展带来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利。

据了解,2018年,魏都区民生365工程共涉及14个方面276项具体工作,除基础教育三年攻坚8所中小学项目、“四改一增”提升4个老厂院项目列入2019年续建项目外,其余264项工作已全部完成。

变“短板”为“跳板” 工业园区加速崛起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大刀阔斧迅猛改革的气魄,更需要精雕细琢持续提升的恒心。纵观全局,魏都区工业发展规模小、层次低、主导产业不强等问题,一度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

如何让“短板”变“跳板”,破解全区产业比重不协调的困局?近年来,魏都区以持续推进的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循环经济、静脉科技、北京怀柔等五大工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坚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并行、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推动工业由低向高、由弱向强、由小向大转变,呈现出投资结构明显优化,产业质效稳步提升,新兴动能持续成长的生动局面。

一年来,魏都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签约入驻企业24家,集聚了纪年科技、中航装备、恩诺格、爱彼爱和等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高水平企业。这里已初步成为全区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集聚地。

在魏都区高端装备产业园内,该区以万里交科、裕丰纺织等在行业具有领先地位和技术优势的企业为基础,全力推动装备制造、纺织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

据统计,2018年,魏都区“四上”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8亿元,完成税收7亿元。在“拉高标杆、持续求进”工作要求的引领下,工业正成为推动魏都区跨越发展的有力“跳板”。

变“腹地”为“高地” 第三产业领跑全省

翻开魏都区第三产业的成绩单,2018年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2月,曹魏古城南大街开街迎宾;同年6月,魏都区特色商业区晋升为全省唯一的四星级服务业“两区”;同年11月,恒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了魏都区企业主板上市的“零”突破……

累累硕果,犹如一块块“试金石”,彰显着魏都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成色。

魏都区特色商业区领跑全省。作为全省首批特色商业区之一,魏都区特色商业区自成立以来,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的发展思路,已成为推动魏都区服务业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重要引擎。2018年,魏都区特色商业区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实现税收6.8亿元,并在去年全省176个“两区”考核中排名第二,成为全省唯一晋升为四星级的服务业“两区”。

曹魏古城开街迎宾。一年来,魏都区把曹魏古城修复建设作为服务业发展的“轴心”,通过曹魏古城带动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现代金融、综合物流等服务业协同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曹魏古城,正成为全市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新兴业态方兴未艾。这一年,依托好中铁联运物流园、魏源广场、万盛国际广场、中奥鑫天文体广场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魏都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并积极贯彻“互联网+”发展战略,推进业态融合创新发展,不仅有效助力现代服务业的全面提速,更为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魏都区,正从物理空间上的“中原腹地”,华丽转身为叫响全省的“服务业高地”。

变“低端”为“高端” 创新活力日益迸发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纺纱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走入裕丰纺织的数字化智能车间,只见偌大的车间空无一人,上万纱锭欢快地高速旋转,输送、换卷、接头、检测……各工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自动进行。

一座“无灯工厂”,折射出的正是魏都产业的大变革。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8年,魏都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根本性举措,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仅明显加快,而且也更加稳健有力——

“三大改造”激发动力变革。时下,一场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的“三大改造”浪潮正席卷汉魏大地。自去年以来,魏都区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大力实施“513”工业发展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三大改造”攻坚方案,强力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去年1~11月,全区列入省、市“三大改造”项目库的项目8个,累计完成投资10.86亿元,其中裕丰纺纱数字化智能车间和德通振动搅拌站IOT远程监控控制系统两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创新载体迎来满园春色。这一年,万里交科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新材料新机械行业研发中心已通过部级认定;河南省振动搅拌产业技术应用创新联盟已由省科技厅批复认定;全区5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获得市级奖励700万元;万里交科喜获市长质量奖;张良奇、姚运仕入选“中原千人计划”;新增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家。

知识产权工作亮点频现。这一年,该区知识产权工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发展提质增效。截至目前,该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已达13件,远高于全省(2.87件)、全市(2.62件)水平,受到省知识产权局的高度肯定。

“群众利益无小事,改善民生是大事。让老百姓及时分享发展的成果,增进人民福祉,才是我们发展的初衷和落脚点。”魏都区委书记张书杰表示,转型,重塑的是产业发展新方向;升级,增创的是经济发展新优势;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牢基础。随着产业升级不断深入,一个质量、结构、效益协调统一的魏都经济升级版,必将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借助高质量发展的契机,魏都区上下正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书写美好生活新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