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公安交警發佈老年駕駛人安全駕駛注意事項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轎車保有量逐年增加,公安部139號令對駕駛員學車年齡限制放寬到70週歲,使更多的老年人加入駕駛員行列,老年人開車數量飛速增長,但是由於老年人身體機能開始下降,耐力、視力、聽力、反應力、行動力等都有所減退,各地老年駕駛人交通事故頻發,老年駕駛成為造成道路交通傷逐年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相較於酒駕、超速、疲勞駕駛,社會對老年駕駛引發的一系列交通安全問題的關注少之又少,那麼如何才能避免老年駕駛人交通事故的發生呢?

忻州公安交警發佈老年駕駛人安全駕駛注意事項

忻州公安交警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老年駕駛人安全駕駛的注意事項。

一、選車要選自動擋。老年人適合駕駛自動擋機動車。自動擋車操作相對簡單,老年人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怎樣處理路面的複雜情況上;不用頻繁換擋、踩踏離合器,減少了左下肢、右上肢一半以上的工作量,大大降低開車過程中的勞動強度;簡單操作還可以減輕老年人的心理壓力,令駕駛更加自如。

二、準駕類型有規定。公安部139號令規定:年齡在60週歲以上的,不得駕駛大型客車、牽引車、城市公交車、中型客車、大型貨車、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年齡在70週歲以上的機動車駕駛人,不得駕駛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普通三輪摩托車、普通二輪摩托車和輪式自行機械車。

三、上車要綁安全帶。行駛過程中駕駛人、乘車人要全部使用安全帶。

四、駕車時間別太長。人的年齡大了,體質相對來說就會變差,老年駕駛人如果駕車時間過長,很容易疲勞,而疲勞駕駛又是安全行駛的大忌。建議老年人每次駕駛不宜超過一個小時,合理安排休息,尤其13時至15時應停車休息,活動手、腰、肩、頸部,注意心理和生理上的自我調節,保證駕車時擁有充沛精力。

五、行駛距離要控制。老年人長途自駕休閒出行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公安交警建議老年人駕車行駛距離應控制在200公里以內。

六、高峰時段要避開。每天早上7時30分至9時,下午5時至6時30分是車輛行駛的高峰時段,特別是在市區的主要道路上,常常出現道路擁擠的現象。老年人駕車時相對來說速度比較緩慢,在擁擠的路段上更容易被擠、被催促,從而使心理變得過於緊張,駕車時容易出現動作機械、油離配合不當的情況,影響行車安全。所以老年駕駛人如果沒有緊急的事情,應儘量避開高峰時段出行。

七、行車路線規劃好。每次駕車出行時應合理選擇行車路線,特別是在車輛較多的市區裡行車,應對所要經過的路線有個大致的瞭解,儘量繞開車輛相對集中的道路。同時對所要經過的主要路段、交叉路口有一定的瞭解,這樣開起車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既可以少走冤枉路,又能把握好行車時間,做到一路暢通。

八、高速行駛應避免。

老年人的應變能力相對遲緩,對車速、車距的判斷能力要低於年輕司機,如果高速行駛,一旦出現險情,難以果斷採取應變措施,所以應避免高速行駛,更不可強行超車。在劃有三條以上車道的路面上,應儘量在第二、第三條車道上行駛,最好不走第一條快車道。

九、高速公路應小心。高速公路上車速都很快,超車、併線的情況很多。老年駕駛人在高速公路上應儘量走外車道,時速在60至80公里為宜,不超過100公里。在超車、變道之前一定注意前、後車輛,留出足夠的空間。這樣,遇到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採取防範措施。

十、自我防護有必要。老年人視力有所減弱,行車時要特別注意眼睛的保護。晴天時最好戴好太陽鏡,刺眼的陽光危害極大,讓駕車人幾乎處於“盲眼”狀態,這是很危險的。同時注意清洗擋風玻璃,不要讓灰塵模糊自己的視線。

十一、夜間行車要減少。夜間能見度很低,視線模糊,特別是在沒有路燈的道路上行駛,稍有疏忽,很容易發生事故。所以老年駕駛人應儘量不要在夜間出行,特別是後半夜,應有其他人陪伴,以防不測。

十二、特殊天氣少出行。雨、雪、霧等天氣,能見度低,路面溼滑,是事故的多發時段,稍有不慎很容易發生事故。對老年駕駛人而言,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要更大些,所以在出行前要做好準備,瞭解一下天氣情況。雨、雪、霧天氣不要駕車外出。

十三、常年備藥保健康。有慢性病的老年駕駛人,車上一定要攜帶常用藥物,一旦發生緊急狀況要立即靠邊停車、及時吃藥、尋求幫助。

十四、結伴而行來照顧。老年人在駕車外出時最好結伴而行,讓親人或朋友坐在旁邊是一種保護,尤其是在長時間行駛中可以互相照顧。

十五、定時體檢要做到。年齡在60週歲以上的機動車駕駛人,應當每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在記分週期結束後三十日內,提交縣級或者部隊團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有關身體條件的證明。

十六、日常保養要堅持。

開車是一項耗費大量體力的活動,中老年人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睡時將小腿和腳稍微墊高,以防下肢水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