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的兒童會說話,但不知道如何與別人說話

孤獨症的兒童會說話,但不知道如何與別人說話

與合群友愛相反,孤僻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特點。平時愛獨往獨來,對小事斤斤計較。小學生都聽說過“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這是典型的缺乏合作精神的例子,這幾個和尚是孤家寡人,人多了,力量大了,水反倒沒得吃了。

孤獨感可能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體會過,極端的孤獨是一種病症,稱作“兒童孤獨症”,患有孤獨症的兒童缺乏與人交往的能力。他們會說話,但是不知道如何與別人說話;他們不與別的小夥伴來往,人家來找他,他就趕緊躲開;他們可——咱們的性格差 以整天在那裡不說一句話,別雖然很大,可咱就一個人待著,就是老師喊們是好朋友。他的名字,他也不做回答。孤獨到這種程度的結果是無法與外界有任何交往。這是一種治療起來比較困難的病症。

在獨生子女家庭中,由於缺乏與同齡夥伴相處的機會,總是與成年人在一起,所以就缺乏與同齡夥伴發生矛盾時應該怎麼辦的經驗,一旦發生爭吵或者打架,他們不知如何和解,而往往走不回頭,結果爭吵不斷升級,雙方形成隔閡。我們應該知道“打架、爭吵”都是矛盾的體現,而化解矛盾的能力就需要學習了。

如果長期願意獨處,就讓其他人感到性格孤僻。孤僻有以下種種表現:

1.經常一個人行動,獨往獨來。

2.和其他同學交往,有時感到恐懼,以至減少與同學的往來。

3.總擔心自己說話做事不妥,讓別的同學笑話,因此沉默寡言。

4.容易因為別人的某句話、某件事而引發爭吵。

歌德說過:“人不能孤獨地生活,他需要社會。”當一個人不自信,與人交往遇到困難,躲避絕不是辦法,長期以躲避人群來掩飾自己,只會使自己陷入更深的孤獨中。孤獨中的人難有快樂。試想,一個不快樂的人,終日愁眉不展,誰又願意與他更多交往呢?

孤僻的害處是顯而易見的:

1.難以與其他人相處。

2.使自己的精神經常處於落落寡歡、憂慮、不愉快的狀態中。

3.對於需要集體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做的事情,都難以勝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