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夢”的光榮綻放與悲壯夭折——''大上海計劃“實施的前前後後(續三)

經過上海市政府的組織和規劃,建設新上海的計劃終於問世了。

她的主要規劃內容是什麼?

規劃的實施會有什麼困難?

請大家繼續閱讀。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3.“大上海計劃”橫空出世

上海是一個容易讓人飛翔理想的城市,上海確實是讓人實現抱負的地方。

回顧歷史很有意思,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即擬有大上海建設計劃,提出“設世界港於上海”。1926年5月,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掌控上海,也有建設大上海的計劃,他委任著名學者丁文江先生擔任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總辦,丁文江為他的大上海計劃日夜奔走。上海特別市政府成立,目標也是建設一個新上海。

大上海計劃,應當在哪裡“計劃”?換言之,大上海的建設版圖在哪裡?

上海天下三分,分割為公共租界、法租界和華界,這三個地區分屬三個政權統治。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繁華的租界風景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1902年代上海老城廂

當時海內外一致公認,上海是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是中國貿易、金融、工業和交通的中心,擁有國內最大的商埠與國際貿易港,但這都指的都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們說上海繁華,指的是租界繁華。確實,走進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但見高樓林立,商店銀行鱗次櫛比,娛樂場所應有盡有,別墅成群。但走進南市和閘北,特別是走進上海東部地區的華界,你就會看到一片破相,南市破破爛爛自不必說,閘北工廠眾多,也是一片破相,並且南面緊貼租界,根本沒有發展空間;至於浦東,去一次也大不容易,遑論其他,縱目望去,是一片連一片的田地、農舍和河流組成的荒涼農村;吳淞初顯繁榮,但是它獨處一隅,前不著村,後不靠店,遠離上海中心區域,孤掌難鳴,要想有所作為很難;上海市政府龜縮在楓林橋畔簡陋的兩幢房內辦公,連一個像模像樣開會的禮堂都沒有,市政府下屬機構都散落在市區多處地方辦公,如工務局、衛生局就在毛家弄(今天毛家路),社會局在小南門外,教育局則在大吉路等等。

租界和華界,一個是大富豪,腰纏萬貫;一個窮癟三,身無分文。

為什麼租界和華界差得那麼遠呢?這其中有必然的原因,但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擱下不題。上海市新政府,要在華界做篇大文章,狹小侷促的南市和閘北不行,大農村浦東不行,於是,華界的江灣到吳淞之間的大片土地進入決策者的視野。

在決策者眼光看來,上海之所以發達,因其擁有遠東唯一大港,港口是一個城市的血脈,有了血脈,一個人才能舒展四肢,才能行走四方。如果在吳淞開港,同時再改變現有鐵路走向,江灣一帶可以成為未來上海新的市中心。決策者把目光投射到黃浦江下游浦西吳淞和江灣之間的大片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只要吳淞開港有望,這裡就能夠能夠成為一個新的繁華市中心。上海已有300萬人口,躋身於世界大城市,原有市區包括租界和華界都是人口擁擠,建築稠密,地價房租十分昂貴,開闢新的市區,對上海城市的發展,具有可觸摸的的現實意義。

於是,建設新上海的計劃就在吳淞和江灣之間醞釀和發酵了。

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謀劃,多少個人春夏秋冬的奮鬥,終於,一份新上海發展規劃的“大上海計劃”問世了!

1928年10月,工務局長沈怡主持制定的《上海分區計劃草案》正式出爐,該藍圖對上海城市的整體佈局和未來交通作了詳細的規劃,其中有修築一條圍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環路即中山路。《上海分區計劃草案》對於“大上海計劃”的形成和建設具有決定性的導向作用。

1930年5月,市中心區域建設委員會編制的《市中心區域計劃草圖》《計劃概要》出臺。隨後,《建設上海市市中心區域計劃書》《上海市分區計劃》《上海市道路計劃》以及《黃浦江虯江碼頭計劃》等相繼出爐。這些規劃讓人耳目一新,它們不僅充滿了當時國際上最流行的建築理念,同時又是具有操作性的“施工圖”,人們統之為“大上海計劃”,也稱“大上海建設計劃”或“新上海建設計劃”。

讓我們來看看“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內容。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第一,市中心區域計劃。

該計劃 將整個上海城劃分為五大區域:行政區、工業區、商港區、商業區和住宅區。

在中心區域劃地1000餘畝建設行政區,未來上海市中心採用中軸對稱的嚴整佈局,總體上呈十字形,正南北方向。位於中心位置的是市政府辦公樓和市政廣場,財政、工務、公安、公用、教育、土地、社會8個局的辦公樓分列左右,中山大禮堂、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建築散佈在十字形內,並且有河池拱橋等美麗景觀供人觀賞和行走。

這種佈局,其目的固然是為了市民辦事便利和各相關部門聯繫方便,但同時也是為了顯示出市中心區域的宏偉氣勢。

確定真如——大場附近為未來的新工業區,在吳淞港和火車貨運總站之間建設一條鐵路線,這條鐵路線橫貫兩個新工業區。

吳淞鎮以南、殷行鎮以北的沿江一帶設為商港區。

確定浦東黃浦江沿岸、南市老城廂和江灣市中心區一部分為商業區。

江灣、大場之間,滬南、真如、梵皇渡(今萬航渡路一帶)、法華鎮(今法華鎮路一帶)、龍華鎮、漕河涇等地為住宅區。

第二,港口鐵路計劃。

黃浦江下游吳淞江水較深,沿市中心區域東端虯江口沿江一帶,可停泊噸位較大的輪船,因此先在虯江入黃浦江口建造可停泊百萬噸級以上巨輪的深水碼頭,虯江碼頭岸線確定為1400米長左右,面積約800餘畝。如果市中心區域建成,蘊藻浜將成為上海對外水運樞紐之一,因此,設想開鑿一條運河,把蘊藻浜和吳淞江聯結起來。總之,未來必在吳淞建設新港,使其成為振興貿易發展的港口,成為實現大上海計劃的重要引擎。

陸上運輸,分別設立鐵路貨運總站和客運總站。為此,原京滬、滬杭甬鐵路在上海的線路必須改道。計劃將客運總站設在市中心區域西境外、江灣鎮東北的中山北路旁;將貨運總站設在真如;兩站之間增闢新的線路。此外,從真如至大場向北建築兩條支線,一條支線通往商港區各碼頭,一條支線經蘊藻浜工業區,直達吳淞炮臺。

上海已有兩個火車站,一個是連接南京和上海的北站;一個是途經杭州,開往寧波的滬杭鐵道線終點站的南站。在此基礎上,計劃加建一條從北站抵達江灣和吳淞的鐵道線。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新市中心分區計劃圖

第三,全市道路系統計劃。

市中心區域建設最最先要考慮的是開闢道路。為此,市中心區域建設委員會首先編制了《市中心區域計劃草圖》及《計劃概要》。隨後邀請美國市政工程專家費立伯、龔詩基來滬諮詢,然後斟酌修改,將圖定名為《上海市市中心區域道路系統圖》,並編制了《上海市市中心區域道路系統說明書》。

按照規劃,以市中心區域為中心,從寶山鎮起築一條大道,越過蘊藻浜,經江灣鎮連接北四川路;再經租界穿越上海舊縣城、南車站,過江連接上南公路直達閘港鎮——此為新上海主要南北幹道。

計劃築一條大道,自江灣鎮向東由翔殷路到達浦江,向西經大場與滬太路相接——此路為新上海主要東西幹道。

另對,閘北、滬西、浦東等區域建設新的道路系統。

全市道路系統計劃規劃修建20餘條幹道,總長度約500公里,將市北、市西、市南的主要集鎮與新市中心區域、租界相互連接,形成一個交通便利的系統。同時,將修闢連接滬南、閘北、滬西、浦東等局部區域的道路,拾遺補缺,使交通系統更加周密。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1930年代五角場的大轉盤

在翔殷路與淞滬路、黃興路的十字交口處,開闢一條其美路(今四平路),構成五角場格局。閘殷路和軍工路等既有道路不作更改,作為主幹道繼續使用。

計劃修建11條“中”字頭馬路、10條“華”字頭馬路、5 條“民”字頭馬路、10條“國”字頭馬路、9條“上”字頭馬路、13條“海”字頭馬路、15條“市”字頭馬路、12條“政”字頭馬路與8條“府”字頭馬路,這些馬路路名組合起來正是 “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

規劃顯示,政府行政區域如同一個“中”字,以此為中心,其正西、正東、正北、正南四個方向開闢四條主幹道,分別為三民路(今三門路)、五權路(今民星路)、世界路(與今同)和大同路(未建成),以此構想體現國民政府“三民五權、世界大同”的政治主張。

從地理上來說,虯江和吳淞一帶的江岸接近長江,腹地較大,交通方便,遠比舊有的黃浦江港區位置優越,因此這兩地列為新港區。

……

“大上海計劃”正如其名,充分展現了市政府建設大上海的宏大構想,也體現了在租界的壓制下,華界力求自主發展的信念和自強不息的努力。”法國學者安克強在其專著中指出:“市政府官員心目中的主要設想就是要建立大都市,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大的和現代化的,把上海建設成東方大港。”

確實,“大上海計劃”從規劃選址、方案設計到建築式樣,處處體現著規劃者的凌雲壯志、豐富的學識和熾熱的激情。今天我們回眸大上海計劃,仍然會受到一種鼓舞和激勵。我們可以說,“大上海計劃”是近代上海第一個綜合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是一個具有開創性的全面開花的新上海城市發展藍圖,也是一幅可以同租界爭奇鬥豔的遠景。“大上海計劃”在上海城市發展史上,無疑留下地標性的歷史印記,呈現出特別華美的錦詞華章,為上海城市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參照的標杆。

上海人、中國人追求“大上海之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大上海之夢”露出了一縷光明的曙光!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然而,我們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大上海計劃”的實施面臨著嚴重挑戰。別的不說,就單單要在一大片廣袤的田野上,開闢新建一個全新的上海新的市中心——,建築鱗次櫛比,道路四通八達,港口舟輯往來,百姓安成樂業——要有多少艱難險阻要跨越啊!

二、在中外反對聲中艱苦前行

1.歡呼聲中的激烈質疑

“大上海計劃”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激勵了許多人燃燒起火熱的激情,讓許多人對上海的未來充滿憧憬。

1928年2月,工務局長沈怡著手製訂新市區全盤計劃,每天回家也把圖紙鋪在客廳地板上仔細閱讀,還不時用紅藍鉛筆在圖紙上劃來劃去。她的新婚妻子在一旁不時為他按下圖紙,不讓它們翹起來。

“這些縱橫的線條,將來都是一條條馬路。大半個市的區域,是被一條公園似的綠帶包圍著,有流水,有草地,有桃柳相間。”沈怡憧憬地對妻子說。

妻子臉上洋溢著神往的表情。

沈怡夫婦的憧憬嚮往,是當時許許多多人的表情,也是當時許許多多人的心聲和心願。我們不得不感慨,嚮往美好生活是人類共同的夢想。

”大上海計劃“引起海內外巨大反響,讓人激情滿懷,引來一片贊同聲如春潮激盪;也有反對聲四起,並且態度相當激烈。

不少外國人就加以嘲笑,英文報紙《字林西報》發表《夢想的都市》的文章,對“大上海計劃”發出一陣陣嘲笑。

不獨外國人嘲笑,中國人反對的也不少。

《申報》1928年3月9日,刊登了松寶上南青縣冶討論會宣言,該宣言道:

凡是做一件和地方有關係的事,要把具體計劃,謀諸大眾付諸公論,通盤籌劃公開進行,才可收圓滿的效果。現在特別市政府從沒有計及此點,大上海的目的和計劃都沒有具體規定……如何能使民眾心悅誠服呢!現在青天白日之下,是否應該再用這種獨裁專制的方式,這是第一點要請當局注意的。

話說得很重,宣言繼續宣言:

大上海的計劃,照先總理的意思,不過原要把上海港口改良,做成一個東方最完善的商港;並不說要把上海全縣市鄉和鄰近各縣市鄉收入特別市政府之下,擴大區域、遽稱盡大上海的能事。所以上海的大不大,當在業務上精神上力求發展,不當單在區域上著想。吾們以為就並要擴大區域,應該先把原有的上海閘北兩市,切切實實地辦起來,有了相當的成績,再逐漸擴展開去也不算晚。現在連辦理原有兩市都有令人不能滿意的地方,而竟急急於強把鄰近市鄉,一股腦兒都收進去要他都市化,這種大而無當,不說質的充實,但求量的增加的,做法恐怕先總理的本意,斷不是這樣罷。這是要請當局注意的。

宣言最後再宣言:

總之,辦理政治,須遵照先總理天下為公的遺訓。現在上海特別市政府的大上海計劃,不顧民眾心理不察地方情形,失卻總理本旨,違背建國大綱,究竟與總理遺訓是否符合,這真使吾五縣民眾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所以吾們的意思,要請國民政府把現在上海特別市政府的大上海計劃,採取真正地方上的民意,從速加以糾正,這是我們所馨香祝禱的。

這是上海本地反對的聲音,還有外地省市的批評聲音,甚至批評聲來自政府高層。

一天,鐵道部長顧孟餘通知上海特別市市政府,要求派員前往首都南京參加會議,會議主題:討論大上海計劃中的遷移鐵路和吳淞開港問題。

工務局局長沈怡和公用局局長黃伯樵受命前往。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沈怡局長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黃伯樵局長

火車轟隆隆地朝前行駛,他們神態嚴肅,心情沉重。火車到了南京,他們立即趕到中央政府鐵道部某會議室,就見鐵道部幾乎所有高級幹部都坐著等候,他們大多都臉色嚴肅。於是,會議在嚴肅的甚至帶有火藥味的氣氛中開始了。

“你們的‘市中心計劃’,有時也自稱‘大上海計劃’,看罷主要內容,哪有半點和總理的大上海計劃相符合的?”有人開口就是質問,大有興師問罪之勢。

整個會場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有人暗暗竊笑。

黃伯樵局長請沈怡局長回答。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總理的大上海計劃的主要用意,是讓租界地位衰落,最後實現收回租界的目的,而其採取的措施則為開闢新黃浦江和建設東方大港……”沈怡稍事考慮就開口闡述,侃侃而談:“我們採取的措施,只要同樣可以達到收回租界的目的,我相信這不能算是違反總理的意旨。何況總理在《實業計劃》中的自序也說,這計劃只是個輪廓,詳細的方案當付諸專門人士去研究,可見總理的態度是非常開明的。”

人們都盯著沈怡看,這個年輕人不卑不亢,說話有力。

“建設上海市中心,乃是大上海計劃的一部分,而大上海計劃必須包括商港與鐵路建設,更是勢所必需,理所當然。”沈怡略略提高聲音強調道。

鐵道部部長顧孟餘頻頻點頭。

沈怡發言後,鐵道部部長顧孟餘發言表示認可,接著,與會者討論了一些細節,會議宣告結束。當晚,沈怡和黃伯樵坐火車趕回上海覆命。

上海特別市政府繼續駕駛著“大上海計劃”的列車前行駛。

2.解決最大的經費匱乏問題

“大上海計劃”最閃亮的地方,就是繞開上海開埠80多年來形成的上海繁華市中心,在上海東部荒野上開闢建設一個新的市中心,這個新的市中心,有鐵路、港口、馬路、學校、政府辦公樓和住宅等,這些需要海量資金投入,方能建設成功。

南京國民政府國庫空虛,給足政策,但要錢沒有分文。上海市政府的財政入不敷出,建設大上海計劃,僅第一期工程所需款項就約5,000萬元,這筆鉅額資金從哪裡來?

1929年7月6日,上海市政府參考歐美慣例,成立發行市公債籌備委員會,籌備發行市政公債300萬元,期限8年,利息8釐;發行市政公債以本市房捐收入作為擔保,定於1937年前分14期償還。

“此次發行的市政公債,用於‘大上海計劃’市政建設所用。上海市財政原本就入不敷出,建設浦江以西、淞滬鐵路以東的7,000畝土土使之成為新的市中心區域,需要大量經費,發行公債就是一種集資手段。”張群市長向公眾解釋。

建造體育、文化和衛生設施同樣也需要鉅額經費,錢從哪裡來?

1934年初,市政府發行1934年上海市政公債,公債定額350萬元,這項公債由市政府“無條件擔保”,同時還以汽車、運貨汽車、機器腳踏車及腳踏車牌照捐作為“該公債之第一擔保品”。

上海市政府還採用“招領餘地”的辦法,即“招領”市中心區域“餘地”。

上海市政府劃定市中心區域範圍後,立即宣佈停止區域內的土地買賣過戶,凍結江灣一帶的土地買賣。

什麼意思?

原來是政府採用低吸高拋的手段,獲取其中差價。

具體的操作路徑是,上海市政府在計劃建設的市中心區域內,以每畝200~600元低價,徵收土地5400餘畝。這些土地除了用於建設市中心以外,還多了829畝土地。市政府將這些多餘的土地分成兩個等級,以2000~2500元的高價出售;甲等土地分佈於虯江、走馬塘兩側,乙等土地分佈在軍工路、江灣鎮西北;甲等每畝地為2500元;乙等每畝地為2000元。

為了吸引資金,上海市政府通過開會、廣播、登報等多種途徑和形式,到處強勢宣傳“招領土地”和的種種好處,鼓吹銷售土地的前景十分美好,繁華似錦,這些宣傳引得上海市民和外國人,都產生了強烈的購買衝動,紛紛前來“招領”“餘地”。就這樣,市政府匯攏資金175萬元。

“賣地”和發行公債雙管齊下,基本上湊足了“大上海計劃”前期建設所需的啟動資金。

嚐到買賣土地 的甜頭,1930年10月,上海市政府進行第二次“招領餘地”;1935年春天,又進行了第三次“招領餘地”。 第二次、第三次的“招領餘地”,土地出售價位大幅上升,但美、英、日、意等國僑民還是紛紛前來購買,共銷售土地1480多畝。

有了資金,“大上海計劃”終於啟動了!

3.中山路開工典禮隆重舉行

“大上海計劃”開工的項目很多,猶如一簇簇鮮花盛開,萬紫千紅,蔚為壯觀,其中中山路項目先聲奪人,其開工典禮就十分高調,引人注目。

經過市政府土地、工務兩局多時的籌建、測量和制定路線等,中山路的建設方案終告完成。該路從龍華起,沿滬寧路達交通路,接上閘北原有的中山路,共長13公里,這是上海第一條貫通南北的要道。

1928年3月26日 上午,上海特別市政府在龍華鎮龍華寺舉行中山路開工典禮。

那天,龍華寺四周和中山路起點處,軍警密佈,戒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警。 32軍特務營1營、37師第2團2營六七兩連、市公安局保安隊1隊、縣警察四分所1隊及龍華鎮保衛團一小隊,全部出動。

開工典禮的會場佈置一新,龍華寺門扎有一座綵牌樓,左右交叉掛著黨國旗,上懸“上海特別市中山路開工典禮”白布橫額;走進寺內的廣場,看見一座禮臺映入眼簾,臺西向上覆以蘆蓆;禮臺正中懸掛著孫總理遺像,左右分別懸掛黨國旗;禮臺前面安置4盆鮮花,兩旁各懸標語口號:

修治道路以利民行;

建築中山路是實行大上海計劃的初步;

中山路是紀念總理的路;

中山路是貫通南北的要道;

築路就是實行民生義;

市內的街道是全市的血脈;

築路是訓政時期最重要的工作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錢大鈞軍長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熊式輝司令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張定璠市長

終於,一輛輛汽車魚貫駛來,一扇扇車門打開,上海軍政要人全數出場:32軍錢大鈞軍長,淞滬衛戌司令熊式輝,海軍司令部代表江海關監督李景曦,上海特別市市長張定瑤,江蘇交涉公署交涉員郭泰祺,還有上海縣政府、兵工廠、吳淞要塞司令部、上海總商會、各路商聯會、閘北商會、上海縣商會、全國道路協會、南洋兄弟菸草金司、華商菸草公司等代表暨市政及各局職員,來賓約1500人。

會議開始,全體肅立,公安局軍樂隊奏起樂曲;來賓向國旗黨旗及總理遺像行三鞠躬禮;張定瑤市長恭讀總理遺囑,全體靜默3分鐘;之後,張定瑤市長致辭:

“今天舉行中山路開工典禮,承各界來賓參加,深為感謝。現在上海特別市築路,很多從來沒有舉行開工典禮,何以要舉行中山路開工典禮呢?

“因為建築中山路有6個重要的意義:第一,總理是我們革命的導師,是黨國唯一的領袖,我們建築中山路是紀念精神不死的總理;第二,總理生前有大上海的計劃,現在上海軍事時期早已過去,應該努力從事建設事業。我們建築中山路是實現總理的遺願……”

張市長提到,這條路建成後可以使上海南北貫通,不再需要假道租界,也可以減少外國人越界築路的覬覦。

張定瑤市長和錢大鈞軍長行破土禮,樂隊演奏的音樂響徹全場。會議結束,來賓離場。

1928年4月18日,中山路工程正式動工建造。一年半後,1929年年底,大西路(今延安西路)至龍華路路基築成,全線通車。中山路完工後,更名為中山南路。

1930年5月下旬,中山路通車;該路南起龍華,北至交通路,全程13公里,有木橋1座,鋼筋混凝土橋3座,水泥混凝土圓管涵洞29道,該路路基寬度15—18米,路基中間鋪設7.5米寬、10釐米厚煤渣路面。同月,開始修築南接中山南路的路段,其蜿蜒向東北延伸,經過沙涇港,最後北接水電路的中山北路,全長約6公里。

1929年10月10日,江灣市中心的“總理紀念碑”揭幕並舉行落成大典,人們興奮地聚集在一起,仰望高3丈有餘的紀念碑,其正面鐫刻有譚延闓先生所題“獨有千秋”、蔡元培所題“侯聖大惑”的大字。當晚,江灣民眾均提燈參加了慶祝活動。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上海最先修築的孫中山紀念物,就是位於江灣地區的“總理紀念碑”。按照上海市政府的要求,在孫中山靈櫬經過的地方,都應修築紀念碑。為紀念“總理紀念碑”的建立,上海特別市政府將原體育會路改名為紀念路。

“大上海梦”的光荣绽放与悲壮夭折——''大上海计划“实施的前前后后(续三)

至此,我們發現,“大上海計劃”的建設始終以孫中山的名義進行。做一件大事,喜歡借用偉人名人的名義來進行,好像這樣才名正言順,這樣就師出有名,這樣才理直氣壯,這真是由來已久的中國特色。

不管怎樣,大上海計劃如同一艘巨輪,已經駛離港口,向著前方遠航。前面是風平浪靜,還是驚濤駭浪,歷史很快會揭開答案。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