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從鄉下人到聖約翰大學學霸,和魯迅蕭伯納悲喜交往,最後賣房前往美國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林語堂,著名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三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長期旅居歐美,晚年終老香港和臺灣,彷彿和上海無緣。

錯!

林語堂和上海淵源深厚:本科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1927年到1936年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了9年——林語堂人生的重要始發站和轉折點都在上海!

從鄉下人到聖約翰大學的“學霸”

林語堂17歲那年,1912年,他的人生迎來了一個重大轉折:考取了上海聖約翰大學。

可是,林語堂家境貧寒,付不起昂貴的學費。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林語堂福建故居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林語堂的福建家鄉山水

父親林至誠是一個鄉村牧師,年輕時因家境貧寒,無錢上學,從十三四歲開始自學,他一直有一個強烈的願望:讓兒子上最好的大學。他借了100銀元給兒子,還把祖輩留下的房屋賣掉,並讓林語堂的兩個姐姐輟學回鄉嫁人。二姐完婚前送給弟弟林語堂4毛錢,並對他說:“咱們是窮人家,二姐只有4毛錢送給你,你不要糟塌了上大學的機會,我因為是女的,沒有這種福氣。你到上海去要好好地念書,做個好人,做個名人,我們是沒有希望了。”

林語堂聽了心裡很難受。他帶著感激和感動,告別了出生地福建省漳州(又名龍溪),來到繁華的上海。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聖約翰大學校門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學校圖書館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學生做早操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校長卜舫濟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緊靠學校的蘇州河

林語堂的求知慾望異常強烈,除了學習英文外,還選修語言學作為專門科學習。他花費大量時間閱讀課外書籍,如《社會學》《倫理學》《宇宙之謎》、《十九世紀的基礎》等,他幾乎閱讀了聖約翰圖書館所有的藏書。

“我很幸運能進聖約翰大學,那時聖約翰大學是公認學英文最好的地方。”林語堂若干年後回憶道,“由於我刻苦用功,在聖大一年半的預備學校,我總算差不多把英文學通了,所以在大學一年級時,我被選為ECHO的編輯人而進入了這個刊物的編輯部。我學英文的秘訣就在鑽研一本袖珍牛津英文字典上……”

林語堂在二年級結業典禮上獲得了3種獎章,成為全校學生羨慕嫉妒的“學霸”。同學們很累地拼命讀書,林語堂則感到學有餘力,於是學打網球,參加足球校隊,還成為學校划船隊的隊長;他參加遠東運動會,創造了1英里賽跑的最好紀錄;他還去聖約翰大學瀕臨的蘇州河灣釣魚、捉鰻魚和鰷魚等。

新鮮而快樂的4年很快過去,1916年秋,林語堂以第二名的畢業成績結束了在聖約翰的大學生活。

林語堂來上海時還是一個鄉土氣息濃厚的“外地人”,畢業時已經成為一個崇尚西洋的“洋學生”。確實,聖約翰的濃郁的西方教育,外國人的為人處事和治學態度,都深深地影響了林語堂。林語堂曾回憶起聖約翰大學校長卜舫濟,帶著讚賞的語調敘述道:“他治事極具條理,據說他固定將一本長篇小說每週讀一章,一年讀畢。在他的圖書室裡,我看見一卷Bradley的著作……我永遠不能忘記他在大會後每日早晨在校園的步行一週。在大會與全體禱告之後,帶著他的黑口袋,由宿舍的舍監陪同,到各處去察看,要在回到辦公室之前,注意一下哪些事要做……”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上下圖:哈佛大學情景

林語堂從聖約翰大學畢業,被校方薦舉到北京清華學校任英文教員。三年後,他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專攻文學,1920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隨後,他離美赴法,又赴德國進入耶拿大學,半年後轉入萊比錫大學,1923年夏獲得語言學博士學位。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從上海聖約翰大學起步,林語堂走上了一條治學和創作的光明大道。以後,他用英語創作了《風聲鶴唳》長篇小說,被《紐約時報》譽為“中國版的《亂世佳人》”;他還用英文寫過多部作品,成為中國第一位以英文作品聞名海外的作家。

上海聖約翰大學,成為他學術人生和藝術人生的始發站。

從上海移居美國走向世界

1927年,林語堂重歸上海。

他在上海搬過幾次家,最初住在善忠路(今常熟路)一套公寓裡,後來搬進依定盤路(今江蘇路)43號A的花園洋房,直到1936年離開上海。

林語堂在花園洋房裡安置了書房,走進去但見四面是書,牆上掛著一副對聯:“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對聯為林語堂所撰,梁啟超書寫。

林語堂非常熱愛生活,喜歡聽西洋音樂,也學著彈鋼琴和學唱流行歌曲,更喜歡看考爾門的戲和卓別麟演的電影。後來,他的愛好擴大了,如發明中文打字機、旅遊、釣魚、下棋和喜歡美食等,當然抽菸是他的最大愛好之一,他喜歡在自己書房裡吸菸,房間裡經常煙霧繚繞。

林語堂家有聘請的廚師,廖翠鳳也是做飯高手,所以他們常常在家接待上海的文化名人,如魯迅、郁達夫、邵洵美、錢杏村、朱少庸、徐懋庸、唐弢、施蟄存、趙家壁和章克標等。

在上海,林語堂美好的回憶滿滿,但也有不愉快的經歷。

1928年9月,林語堂應邀擔任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的英文教授,任期一年,在崑山路146號東吳大學法學院上課。他授課從來不點名,但教室時總是擠滿了人。他用的教材是《新聞文選》,內容是選編的報紙雜誌上評論或新聞,生動有趣又實用。他上課時從不正襟危坐,有時坐在椅子上,雙腳放在桌上,邊講邊談。林語堂經常點名學生回答或者與學生互相對話,期末考試時,他沒有試卷,請同學輪流站起,他像相面先生一樣,看看學生的臉就定下分數。

1927年,曾經友情深厚的林語堂與魯迅先後來到上海,林語堂日記中記錄了1929年間二人的多次會面。然而,在1929年8月28日的南雲樓晚宴上,魯迅與林語堂爆發了激烈衝突,導致終生不相往來。

8月28日晚上,林語堂夫婦來到南雲樓赴宴。席間,一位青年作家發牢騷說北新書店老闆李小峰對作者欠賬不還,林語堂也附和說了幾句話,不料魯迅疑心林語堂在說他,就憤怒地盯著他看,林語堂也盯著魯迅看,兩人像一對雄雞一樣對視兩分鐘。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魯迅有了酒意,臉色發青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林語堂也起身申辯,鬧得氣氛十分緊張。郁達夫一面按著魯迅坐下,一面拉著林語堂夫婦走下樓去,魯迅還是拂袖而去。魯迅在日記上記載,林語堂“鄙相盡現”。林語堂的日記則記載:“與魯迅吵架,此人有神經質。”

1932年夏,林語堂和十幾位朋友來到出版家邵洵美的家,討論出版一份新刊物,大家公推林語堂做主編。同年9月,《論語》雜誌由邵洵美的時代圖書公司出版。創刊號屢次加印,每期發行量很快達到三四萬冊。

1933年2月17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訪問上海,林語堂上午8點半就在碼頭迎候,10時30分才接到了蕭伯納。他陪著蕭氏前往在莫利愛路29號寓所(今香山路7號孫中山故居)。中午12時,宋慶齡為蕭伯納舉辦了接風午宴,蔡元培、林語堂、楊杏佛、魯迅等作陪。

因為其他客人還沒有到,林語堂就和蕭伯納聊了起來。

“赫理斯和亨德生都為您寫過傳記,”林語堂說,“我認為赫理斯的文筆比亨德生要好。”

“是的,”蕭伯納說,“赫理斯很貧窮,他要寫耶穌傳,出版商要他寫蕭伯納傳。他要完成時逝世了,我花了3個月校正和補充書稿。”

……

客人到了大家午餐,隨後在樓下合影紀念。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右起第二人即林語堂

《論語》發行一年後,林語堂不再擔任主編,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本純粹是散文小品的半月刊《人世間》,雜誌1934年4月問世,不料遭到左派作家的攻擊,“左翼作家聯盟”的魯迅寫了許多嘲諷林語堂的文章。

這時,林語堂應邀參加朋友聚會,招待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林語堂立刻提出,希望把自己的坐位排到賽珍珠旁。飯局結束時,賽珍珠對大家說:“各位如果有新作,我可以做介紹人,在美國出版。”林語堂當晚就把自己在英文報紙上發表的幾百篇短評,送到賽珍珠下榻的酒店。幾天後,賽珍珠約林語堂見面,其出版商先生也特地趕來。他們商定出版一本介紹中國文化的通俗讀物,即後來轟動美國的《吾國與吾民》。10個月後,林語堂如約交稿。該書榮登暢銷書排行榜,1935年短短4個月內就創造了印刷發行7版的奇蹟。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美國作家賽珍珠

這時,賽珍珠隆重邀請林語堂到美國發展。

林語堂思考再三,最終決定賣掉花園洋房,舉家遷往美國。

上海文化界的友人紛紛為林語堂餞行。1936年8月9日,英文雜誌《中國評論週報》的主編桂中樞、經理朱少屏在國際飯店14樓的宴會廳舉行盛大宴會,林氏闔家出席,參加歡送會的有中外文化界人士和來賓40餘人。席間,林氏接受祝酒,談笑風生,氣氛極為熱烈。最後,賓主合影留念。

林语堂从乡下人到圣约翰大学学霸,和鲁迅萧伯纳悲喜交往,最后卖房前往美国

20世紀初期的美國紐約

林語堂全家登上美國豪華客輪胡佛總統號離滬去美,定居紐約,開始了40年的域外客居寫作生涯。

假如沒有在上海結交美國人賽珍珠女士,林語堂的人生歷史一定會重寫。

林語堂的人生是豐盛而成功的,因為他念的大學是名牌大學並且擅長英語。好的學校畢業又有一技之長,這為他的人生開闢了一條光明大道,以後的機會絡繹不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海是林語堂人生的重要樞紐站,上海改變了他的人生,他為上海城市史添加了一段美文佳話。

人物檔案:林語堂

林語堂(1895-1976),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福建龍溪(今福建漳州平和縣坂仔鎮)人。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

他出生於閩南一個基督教家庭,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學堂任教。1919年赴美國留學,同年轉赴德國獲博士學位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等。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小品文,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此後,在海外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京華煙雲》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66年定居臺灣。1968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