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口感酸澀的乾紅成為主流,而更好入口的甜型紅酒卻無人問津

葡萄酒按含糖量分為:幹型、半乾型、半甜型、甜型,除了幹型紅酒(乾紅)有點酸之外,其他幾種喝起來都有甜味。

紅酒喝起來澀口,是因為單寧的作用。

為什麼口感酸澀的乾紅成為主流,而更好入口的甜型紅酒卻無人問津

在各種類型的葡萄酒中,乾紅所佔比例達99%以上。以至於酸和澀成為大部分人對紅酒的第一印象,但其實,這只是對乾紅的描述。按照大部分人的口味,酸和甜之間肯定是選擇甜的。那為什麼都喝口感酸澀的乾紅,味道甜美的紅酒(乾紅之外的其他類型)卻得不到青睞呢?

為什麼口感酸澀的乾紅成為主流,而更好入口的甜型紅酒卻無人問津

住我對門的一鄰居有次問我,有沒有不酸的紅酒,於是我向她推薦了一款半乾型紅酒。剛開始她感覺太好喝了,微甜的口感很好入口,簡直如獲至寶!可是沒過多久,她又喝回了之前酸中帶澀的乾紅。原因是:半乾型紅酒雖好入口,但口感單一,喝多了容易膩口。特別是配餐時,酒中的甜味顯得格格不入!

“酸”其實是紅酒的魅力所在!喝紅酒就不應該排斥它的酸,乾紅成為紅酒的主流類型,自然有它的道理。

為什麼口感酸澀的乾紅成為主流,而更好入口的甜型紅酒卻無人問津

一:乾紅的酸澀與食物相得益彰

西方國家的飲食特點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普遍比較油膩。特別是冬天,天氣寒冷需要進食高脂肪的食物抵禦嚴寒。這時紅酒中的酸度就能起到解膩、開胃的作用,如果喝甜型酒則會加重油膩!此外,乾紅中的單寧雖然給人以澀口的感覺,但是卻能軟化肉質纖維,使得牛排吃起來口感不粗糙。

為什麼口感酸澀的乾紅成為主流,而更好入口的甜型紅酒卻無人問津

以法餐為例,十三道菜吃下來,光是佐餐的紅酒就好有幾款。搭配牛排、羊肉、鵝肝用的是乾紅,搭配貽貝、生蠔、蝸牛用的是乾白,用的都是幹型酒。因為這些食物需要葡萄酒中的酸度來襯托,只有甜品才用甜型酒搭配。試想一下,如果吃牛排時,配的是甜酒,你還會有食慾嗎?

為什麼口感酸澀的乾紅成為主流,而更好入口的甜型紅酒卻無人問津

紅酒配餐圖譜

二:酸和澀是陳年時間久的保證

常說的82年拉菲,距今已經三十多年了。之所以能有這麼長的陳年潛力,酒中的酸度功不可沒。乾紅的PH值在3左右,酸度較高,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阿根廷釀酒師馬丁-凱瑟告訴我們,葡萄酒能否很好陳年的關鍵,在於單寧結構,和橡木桶陳年時間,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葡萄酒本身的酸度。一些老年份葡萄酒能夠保存下來,必然有高酸度作為支撐!酸度在葡萄酒陳年中扮演著最關鍵因素,葡萄酒中的酸是天然的防腐劑,高酸度能減緩陳年過程中的微氧化速率,保持葡萄酒的新鮮度,讓酒體更有活力。

為什麼口感酸澀的乾紅成為主流,而更好入口的甜型紅酒卻無人問津

紅酒需要長時間的陳釀,才能變得芬芳醇厚,是一款紅酒成為好酒的基本保證,而酸度和單寧則確保了紅酒能夠長時間陳釀。

三:紅酒是用來品的

我們國家的酒文化主要是敬酒和乾杯,全國各地的喝法五花八門,整理起來的話都能專門出本書。在國外,一般是一邊吃著西餐一邊品著酒。法國人最講究儀式感,西餐廳都有專門的侍酒師,喝不同產地的紅酒還要用專門的酒杯。這就有一個前提:所喝的紅酒必須有品鑑價值。

為什麼口感酸澀的乾紅成為主流,而更好入口的甜型紅酒卻無人問津

縱觀這幾個類型的紅酒,值得一品的也就乾紅了。半乾、半甜、甜型酒絕大部分都是低端酒,世界著名的葡萄酒幾乎都是幹型酒(貴腐酒例外,但是太小眾了)。為什麼?只有乾紅才能夠長時間的陳年,從而發展出豐富的層次感和複雜度。只有味道豐富的酒才有品鑑的意義,這也是乾紅成為主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