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安防”的狂歡與憂慮

時代財經APP記者 羅燕珊

“AI+安防”的狂欢与忧虑

圖源:網絡

人工智能將給人們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從安防領域看,或許能窺見一二。

“今天深圳2萬多民警的警務員終端上有一款APP,通過大數據檢索技術、人工智能芯片、超多維向量檢索等多項技術,不到2秒鐘就可以定位任何一個犯罪嫌疑人從深圳機場到南山、福田、羅湖、坪山、龍崗的社會活動軌跡,落地身份,查詢犯罪前科。”1月14日,深圳雲天勵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寧在深商全球大會上的AI論壇介紹了這個名叫“天眼”的應用案例。

據陳寧現場公佈的數據,通過“深度學習之眼”、“深圳之幕”等人工智能系統,在深圳多區域內,2016~2017年同比2017~2018年,兩搶兩盜重大惡性案例下降了50%左右。

這是AI+安防的典型應用。近兩年,智能安防已經成為各個AI企業爭相追逐的“香餑餑”,除了相關技術落地條件比較成熟外,安防市場蛋糕大也是關鍵因素。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中國安防行業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3240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96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3%。

深圳火眼智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崬用“變革”一詞來描述人工智能對於安防領域的影響和趨勢。“各個頭部AI企業基本都在聚焦安防行業,其屬於市場規模和營收中最大的份額。2018年,安防整體市場營收80%-90%都是來自AI行業。”

王崬說:“傳統監控+AI具有侷限性,AI安防市場的趨勢是‘移動設備+AI’,前端識別具有小型化和成本低等巨大優勢。”同時他也表示,未來,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將在各個行業領域爆發。

在AI安防這個紅海,面對諸如曠視科技、商湯等大廠的競爭,後進者如何突破?

王崬向時代財經表示,安防市場很大,抓住細分場景並做好也很有機會,但一定要有可落地產品。其認為,如果是三五個人規模的小創業團隊,資金壓力並不會大,亦比較容易存活。

人工智能的研究應用亦遠不止於安防領域,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毅可表示,“今天我們不能認為深度學習已經終結了人工智能,也不能把人工智能僅僅運用在非常容易賺錢的領域,人類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中還有許多人工智能幫得上忙的領域。”

但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是一把雙刃劍,個人隱私在AI快速發展當中如何得到保護,在郭毅可看來是需要被重視的問題。

以AI安防為例,“所有的安防都使用人臉識別,是不是意味著所有人都是嫌疑犯?”郭毅可對時代財經等媒體表示,機器做的事情是不是對,涉及到許多社會倫理問題,很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