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妃子們真的像後宮劇裡那樣以“臣妾”自稱嗎?

後宮劇是現在很多人鍾愛的一種題材,茶餘飯後經常會成為人們探討的話題,和抗日神劇一樣,每年都會有各式各樣的作品推出,其中也不乏一些經典之作。從1984年馮寶寶主演的電視劇《武則天》到1998年瓊瑤劇《還珠格格》系列,再到韓國電視劇《大長今》、香港TVB電視劇《金枝欲孽》以及後來的《美人心計》、《宮鎖心玉》、《傾世皇妃》、《步步驚心》、《後宮·甄嬛傳》、《錦繡未央》等都獲得很高的收視成績,而今年最火的後宮劇當屬《延禧攻略》了。

歷史上的妃子們真的像後宮劇裡那樣以“臣妾”自稱嗎?

看過後宮劇的人都知道,電視劇裡經常會聽到皇后、妃子經常以“本宮”自稱,那麼歷史上的後宮真的是這樣稱呼嗎?真相卻叫人大跌眼鏡。

歷史上的妃子們真的像後宮劇裡那樣以“臣妾”自稱嗎?

臣妾這個詞不用於自稱。用於指代天下男女百姓(臣民)。自稱的話要麼臣要麼妾。《尚書傳》說:“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周禮注》也說:“臣妾,男女貧賤之稱。”《戰國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臣妾。”注云“ 男為人臣,女為妾”。至於臣、妾二字連用,多用於男奴隸的總稱或男人在給帝王說話時稱呼自己的妻子。《神探狄人傑》裡面,狄仁傑也曾對武則天自稱“臣妾”,狄仁傑作為大臣自稱臣妾就是把自己貶得很低了,表示臣服於武皇;皇帝的配偶是不能自稱臣妾的,只能自稱妾。

歷史上的妃子們真的像後宮劇裡那樣以“臣妾”自稱嗎?

古代皇后和皇太后等宮廷貴婦,對地位比自己低的臣子,一般最常用的自稱,就是“我”、“吾”。包括公主、王妃和高等嬪妃(皇貴妃、貴妃、妃等宮廷命婦),同樣也是如此。而“本宮”“哀家”云云,最早全是戲曲裡流傳出來的,正史裡的后妃、公主根本從來沒有這麼自稱的。

歷史上的妃子們真的像後宮劇裡那樣以“臣妾”自稱嗎?

古代女子對地位相對較高的人,最常用的自我謙稱,就是“妾”。比如妻子對丈夫、媳婦對公婆的稱呼,或作為下屬的妻室,對丈夫的上司的自稱,自稱“妾”是最正常的。也包括口語化的“妾身”“賤妾”。女兒對父母則自稱為“兒”,這點和男子對父母是一樣通用。

歷史上的妃子們真的像後宮劇裡那樣以“臣妾”自稱嗎?

近年來,《甄嬛傳》《步步驚心》《羋月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等一部部描繪古代宮廷貴族女性生活的“古裝大女主電視劇”,不論是始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直到雍正乾隆,在皇上面前,總有一干珠光寶氣濃妝豔抹的女子,飄飄萬福,自稱臣妾。其實,這是糊塗編劇導演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是對臣妾這詞的濫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