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衛視第十期《小鎮故事》走進東阿縣銅城鎮!

中國素有地大物博之稱,最不缺乏的就是山色雋永的人間仙境和精緻可口的特色美味。江蘇衛視第十期《小鎮故事》,來到了山東省東阿縣銅城鎮,小鎮上有山有水有美食,給養著一代一代的東阿人。

江蘇衛視第十期《小鎮故事》走進東阿縣銅城鎮!

在這裡,最有名的特產就是滋補聖品—阿膠,阿膠既能入藥,也可做美食,最經典的便是用阿膠、黑芝麻、核桃仁和冰糖、黃酒一起熬製的阿膠糕,入口柔軟香甜,營養又美味。

江蘇衛視第十期《小鎮故事》走進東阿縣銅城鎮!

循著這誘人的美食出發,在當地驢車的領路下,李健和紀連海、陳果、史軍、屈峰、鄭永春、李詩穎也為我們尋找到這座小鎮背後的光景。

江蘇衛視第十期《小鎮故事》走進東阿縣銅城鎮!

阿膠與人參、鹿茸並稱為“滋補三大寶”。在中華源遠流長的醫藥長河中,阿膠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久服輕身益氣”;《本草綱目》稱之為上品。

大自然的饋贈,造就道地阿膠原產地

阿膠,因發源于山東東阿縣而得名。正如南北朝著名藥學家陶弘景所說:“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 如今,更有一種說法是,東阿以外沒有阿膠,只有驢皮膠。

何以如此?這還得從大自然饋贈的東阿縣地下水說起。

東阿縣地下水由太行山、泰山和黃河的地下潛流彙集而成,此水密度大,比一般的水重,礦物質含量豐富,既利於阿膠煉製過程中的雜質提取,又有助於阿膠藥性的發揮。所以,在煉製阿膠的過程中,東阿縣地下水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故的國醫大師王綿之將東阿水譽為天造地設:“阿膠是天賜的,東阿水是合成得不到的,沒有此水,就沒有阿膠。”

在東阿阿膠城內,還有一口阿膠井,井內水質清冽,連紀老師都要打趣道“想跳下去”。

銅城鎮地處泰山腳下,黃河岸邊,正是天時地利富甲山水的極佳位置,經過千萬年自然規則的洗禮,孕育出的產物,也必是天選之作,其中蘊含的價值也是無窮盡的。

江蘇衛視第十期《小鎮故事》走進東阿縣銅城鎮!

匠心傳承,煉就道地正宗的東阿阿膠

在大自然豐厚饋贈的基礎上,當地人更是秉著一顆匠心,將有著千年歷史的阿膠煉製技藝傳承了下來。

阿膠的煉製,工藝繁複又嚴苛,在傳統的九九煉膠法中,無論是選材、取水、煉製的時機、時間等都極其講究,要經過總計99道工序,方能出膠。紀連海和屈峰來到東阿阿膠城的貢膠館,看到阿膠從原料提取到最終裝箱的各段工序,泡皮、刮毛、煉膠、凝膠、晾膠、擦膠、印字等等,忍不住連連驚歎!

江蘇衛視第十期《小鎮故事》走進東阿縣銅城鎮!

這些工藝都歷經了千百年傳承,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匠心,正是有了這般匠心傳承,才煉就出了道地正宗的東阿阿膠,為東阿縣贏來了如今“阿膠之鄉”的稱號。

東阿王曹植的一生,政治失意,文學得意

江蘇衛視第十期《小鎮故事》走進東阿縣銅城鎮!

在東阿縣銅城鎮的魚山上,埋葬著歷史上一位響噹噹的人物—曹植。

曹植生在將相之家卻深陷政治鬥爭,過著顛沛流離的遷徙生活,身份的逆轉、兄弟間的反目也許會讓他一蹶不振了此殘生,但屈峰卻不以為然,他篤定地說道:“正是因為曹植在政治鬥爭中的失敗,才成就了文學上的曹植。”

曹植38歲封為東阿王,任職東阿王期間,他隱居山林,寫賦飲酒,於亭內小憩,于山中聽梵,人生失意於此也得意於此。他時常登高魚山,鳥瞰群峰的山河魄力,就算手裡沒有江山但眼裡有。正是在長期自然之美的薰陶下,曹植找到了讓自己開心的方式,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七步詩》、《洛神賦》等經典佳作,讓後人回味無窮。

自然的演變與進化瞬息萬物,既能讓人在其中汲取源源不斷的豐富資源,並擴大其價值為人所用,更能了卻人們鬱鬱寡歡的心結,寧靜致遠。最後小鎮推介人李健道出了本期節目內涵“自然界本身有自己的一套系統,人類要想活得好,袖手旁觀就可以了,你要改造自然,就要順著自然規律去改造它,無需刻意為之,而應順其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