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話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論語》精華太妙!

東西方智慧各有優點,當到達時代交叉路口時,東方智慧再次綻放醒世光芒,讓人生大徹大悟。

三句話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論語》精華太妙!

1、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如果不是看了《論語》,發現這句話出處,大家一般會認為這是《水滸傳》的好漢口號。當年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對這句特別感動,把《水滸傳》介紹給西方看時,就翻譯成《四海之內皆兄弟》。這位在中國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的美女作家,被傳與徐志摩有過戀情,她兼容東西方文化,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三句話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論語》精華太妙!

世界上第一個“喊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人很有才華和個性,是孔子的學生子夏。

學生司馬牛問孔子:老師,怎麼能做一個君子呢? 

孔子目光飄向遠方,沉思後說:君子不憂愁,不害怕,每天反省自己。

司馬牛聽了還是有點鬱悶,出門找到同學子夏說:我是獨生子啊,沒兄弟真孤單不快樂。

子夏說:我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謙虛謹慎待人真誠有禮貌,那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子夏也是第一個喊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人,話裡話外透著人生的達觀。

這種超前的認識,是對生命的坦然熱愛,天下之大,哪裡都有朋友。後世的西方文化慢慢也摸索出來,得出愛人如已的道理。

三句話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論語》精華太妙!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西方文化經過宗教哲學洗禮後,發現一個重要的人性核心能量,就是“愛”。在東方,《論語》地位超然,其中最精妙的一句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意思就是:如果是自己不想接受的不願意乾的,就彆強加給別人了。

三句話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論語》精華太妙!

這是一種由推已及人的想法,有點主觀卻幾乎沒有例外。人性有類同處,自己不願意接受別人通常也不願意。

其實這句話,也比較好理解。如果自己不願吃造假的有毒食品,就別去加工販賣,免得最後害人害已。

自己反感網絡暴力,就別去八卦明星消息,免得傷人自尊。自已反感父母吵架,長大結婚後就去好好愛自己的愛人和子女,別搞家庭暴力……

正是基於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孔子產生了君子觀念,產生了大同社會想法。

三句話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論語》精華太妙!

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孔子周遊列國,經歷了人生很多大事小情。他捱過餓、受過凍,被人罵成喪家犬,被人堵在樹下曬太陽等等。

種種磨難,讓孔子的人生總結更為具體真實有效。他總經人生經驗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也是因為想要看清星辰大海和人生悲歡離合,孔子晚年研究《易經》,把書都翻爛了。

人為什麼有近日的憂愁,通常是因為以前沒有遠見,沒考慮周全長遠。

孔子後悔地說早年如果精讀《易經》多好,感嘆朝聞道夕死可也。

與孔子遺憾有不同的是另外一個聖人,當年寫《道德經》的老子掌管周朝圖書館,他早已把《易經》思想融入自己生命中。

三句話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論語》精華太妙!

時間,是從過去經過現在流向未來,永不止息。遠見和活在當下如此重要,其實也不矛盾。

在人生初級階段,兒童很少反思自己過去,因為人生經驗和時間短暫,構不成深入思考的契機。

如果一個天才兒童不繼續學習努力提高自己靈性,也會成為傷仲永一類廢才。

在各類瞬息萬變的商戰社會中,沒有遠見,下一步可能就是萬劫不復。

一個強大的國家沒有遠見規劃,可能會走向失落的未來……

三句話暴露了人生大智慧,藏不住的《論語》精華太妙!

當年西方的哲學元老蘇格拉底連字都不會寫,但善於思考人生,他說:“未經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聽起來與兒童的快樂毫無關係,有幾個孩子要深思熟慮後再穿衣吃飯的。但兒童有“活在當下”的專注。

寫《道德經》的老子,了悟天地在大道,得出復歸嬰兒的口號。

這是更高層次的一種人生遠見,能解脫人生的衰弱疲勞迴歸淳樸渾厚,是東方獨有的智慧。

孔子跟老子學習探討過,自然明白人生的歷程,懂得人生因果循環的道理。有遠慮又能復歸嬰兒狀態,是人道與天道的合一,這恐怕需要西方人再沉思幾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