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哪裡去?

春風蹁躚吹月曲,青煙滌盪蘸花香。隆冬的雪,覆蓋著蒼茫,雪野枯草搖曳,大地僵硬的失去了歡悅,眼眸中的馥郁盈滿遠方,流光雀語的靜好,融化了灰天一色的波瀾。煙霧撩撥著素描小窗,輕盈囈語落進了煙花的眉心,撐開了笛音幽香,那一抹嫣紅,吻上了門楣逸緻的秀色,尋一片雪的瑞香,穿透了千里之外的遙望,絢絢的紅粘著那份渴盼,風流雲過般開在心中。

幾片雪花舞伏在老樹的懷抱裡,冬日的溫情,安詳地做著甜甜的夢。聲聲爆竹,裊裊炊煙,在日漸溫暖的季節裡,唱響出希望,春的味道也把淡淡馨香描在眉間,紅顏漫掛季節的氣氛,纏繞著日月星辰的影子而更新。依戀的人群開始了迴歸的喜悅,溫暖的年夜飯,等待著與新年的交杯換盞;年,就如同一份親情的眷戀,一曲有愛的鄉音如約而至。

置辦年貨

年味哪裡去?

路邊枯柳枝在清冷的搖曳,頑強的裝扮著山谷的暮色,那隨風搖擺的的炊煙,擰著熱度轉動著,轉著星空中那華麗的色彩。過年,是最牽動人心的事,進入臘月,人們就忙著置辦年貨,一派忙碌和熱鬧。小時候,一放寒假,母親就開始蒸好多粘豆包,撒兩鍋年糕,還要磨豆子做幾盤豆腐;當春節臨近,農村的集市就喧鬧起來,從不同的地點交匯成熙熙攘攘的人群湧入,集市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故鄉的集市不大,集市是擺在地上的“攤鋪”,有山貨,日用百貨,土特產,各種調料等等。最熱鬧的要數賣煙花的攤點,煙花的絢爛、二踢腳的聲響此起彼伏煞是熱鬧。集市上服裝都是紅紅綠綠的樣子,不過,對於這些衣服,那時候很難或根本就不可能擁有,但能飽飽眼福也是很快樂的。逛累了,到燒餅鋪前,花2角錢就能買個大燒餅,圓圓的,上面密佈著黑的芝麻,咬上一口,香焦脆脆,美味解饞。

當淡淡橘紅色的雲霞將黃昏如約邀請,村莊被暮色包裹模糊時,大人們都買好了吃的、用的、穿的,手裡都是沉甸甸的年貨,臉上洋溢著滿足。

如今生活水準早己飛躍,農村大集失去了往日的喧囂。商場超市裡變得熙熙攘攘,喜慶的大紅燈籠高懸,超市裡出售的春聯吉語洋灑,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充實年的歡快和愉悅,新穎文明的生活變遷處處感受到了別樣的年味。

小時過年的那些能帶來樂趣的娛樂活動,也被現在的娛樂休閒看電影、玩遊戲、旅遊、吃飯、逛街、購物所替代了;摩肩接踵的農村大集,逐漸被一臺電腦或是一個手機,瘋狂式地秒殺,便捷的物流所取代。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年味兒也在與時俱進,小時過年的很多樂趣和物質生活條件關係極大,期盼吃好的,穿新衣裳,現階段生活水平如果就吃穿而言,即便是在農村,改善生活都不是春節的期盼了。

拜年

年味哪裡去?

一些傳統文化習俗也已經被新的風尚所替代,小時候新年的鐘聲敲響後,晚輩都要給長輩磕頭拜年,祝福長輩過年好,在新年裡萬事如意,身體安康,長輩就會給晚輩壓歲錢。春節的親戚鄰里相聚,相互串門拜年,拜年的的熱鬧場面一直在整個正月裡持續;快樂吉祥的氣氛裡,添上一件新衣服,去走親訪友,賺得滿口袋的零食;看秧歌高蹺,自由自在地盡情地釋放,心裡甜蜜感覺那麼滿足,那麼的快樂溫馨。

這些現在也成為歷史,“年”的味道早已悄然發生了變化。如今,交通、通訊發達了,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便能拜年和祝福。現代網絡媒體發展迅速,通過語音,視頻就能把拜年的吉祥話傳到四面八方,即使小時候一直過年企盼的壓歲錢,長輩們動動手指發個紅包,沉甸甸的愛意也馬上就落袋為安了。

起源於民間的中國傳統春節,年俗年味兒,在這裡得到了新的傳承,併發揚光大。

貼春聯

年味哪裡去?

春聯也叫門對、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精巧的詞句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貼福字具有祈福的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他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農村人喜歡喜慶,木板門上要貼上福字,門框兩旁對稱的貼上紅紅的對聯,同時門框上粘上五顏六色掛錢,上刻鏤著吉祥的圖案和文字,上沿貼牢,下面大部懸空,可隨風飄動。表示一種祝福,吉祥如意,還象徵著富有,即有錢的意思。掛錢和春聯交相輝映,呈現出一派濃厚的鄉土氣息和辭舊迎新的節日景象,預示著以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小時候新年的早晨,母親都會起個大早,貼春聯,並在院中燃起一堆篝火,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過年的氣息,令人心醉回味,過年的心情是興奮的。

年的陳香飄在路上,飄在心中。冬去春來的年味飄蕩在人流裡,駐足在紅紅火火的春聯裡。一幅幅對聯書寫著幸福,縱有千里之遙,魂牽夢繞的期盼,飄蕩著年的溫暖,溫馨的紅燈籠,像淡煙在心頭輕拂,幸福地相聚在濃濃的親情裡,那是心靈裡的情結,那情結是亙古不變的情懷;飽含深情震響於年未歲首,在歲月長河沿襲不絕。這種年味如今一直在延續,在繼承。

放鞭炮

年味哪裡去?

放爆竹是中國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新年鐘聲響起的時候,鞭炮齊鳴,山野上空散播著牽掛和祝福。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五彩焰火在夜空中綻放,令人回味心醉。屋內的燈火,庭前燦爛的煙花,震天的爆竹響聲,是除夕熱鬧氣氛的最高潮,聲聲爆竹寄託了人民祛邪、祈福的美好願望。密密麻麻的煙花爆竹的聲音,驟雨般祈願著新年平安祥和。濃濃的煙花味道瀰漫,天空上,二踢腳隨著一聲響亮盛開了五彩繽紛的花朵,倏地消失成一股青煙。院子裡煙花爆竹的殘殼剩皮,在萬家燈火的夜晚,在黑夜裡還是那麼耀眼,濃郁的煙花裡年的味道,在珊斕的燈火下久久不散。

燃放煙花是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傳統民俗,蘊含著文化的元素,能夠增強節日氛圍,喜慶、吉祥。

但是燃放煙花爆竹時會造成空氣汙染,會產生噪音汙染,還極易引起火災。煙花爆竹多用化學類物品製成,燃放後的產物會汙染水體,土壤和空氣。大量的煙花升入天空爆炸,汙染了空氣,會引起霧霾天氣。霾天氣會汙染環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煙花爆竹殘留物上有很多有害物質,極易危害人體健康,更會引起生存環境惡化。同時煙花爆竹的爆破力很強,燃放時,更有可能傷害到自己和他人。每年春節時期,醫院裡,因煙花爆竹受傷就診的人都很多。

我們對待傳統習俗,要懂得取其精華,與時俱進。摒棄這樣的傳統,對於防止汙染、保護環境的意義深遠重大。

團聚年夜飯

年味哪裡去?

春節,遠航的歸帆重複著回家過年的故事,媽媽的那聲呼喚,能融化掉冰封的世界,慰撫滌盪的心靈。遊子回家的團聚,倘徉在素箋溫暖的時光;流年清淺,時光把浮華揉進婉娩歲月,咀嚼相守流彩時空,回家的腳步洗去許多繁華舊夢,溫情許多故鄉的吟唱,陶醉在故鄉濃濃的新年裡。

春運的樂章讓距離逐漸的變近,春運車票雖然緊張,可即使買不到車票,遠離家鄉的人們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方式回家。每年春節都有摩托返鄉的大軍,雖然山高路遠,他們回家的步伐一樣堅定地邁著。現在的社會雖然物質了,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深深的融入到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無論你在哪裡,家是你永遠的牽掛,家是溫馨的港灣。過年回家,不僅僅是除夕夜給爸媽的拜年,也不僅僅是那頓豐盛的年夜飯,它是整個中華兒女共同的一個信仰,一份共同的期待。

年夜飯的溫暖,是食物縈繞心間愛的味道。歡聲笑語年夜飯的熱氣,嫋嫋升起的歡笑聲,在這一刻感受家的情意綿綿。即使離家再遠,傾注著父母心意的團圓飯,都會提醒遠方的孩子家的方向,濃濃的鄉音,抹不去的記憶融入春運的滾滾人流中,時間沉澱懷舊的情感。回家過年,一年的勞累都被親情熔化,那歸心似箭的愜意是無比的快樂。

過年,家是所有人的方向。小村莊牽動著迴歸的腳步,年邁的父母企盼遊子的身影,團圓的時刻變得美麗而濃郁。那熟悉幸福感溢滿心頭,回家的感覺是幸福的,聽聽鄉音,感覺如春風滋潤,倍感親切溫暖,回家過年,親情無限。

空氣中,裊裊炊煙充溢著年的芬芳。沒有親人陪伴的年,不論多奢華,都不會有年的色彩,年與親情不可割捨。共同品嚐年的眷戀,那份歡樂無以倫比,代代傳承。

年味經歷了上千年,永遠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親人的情愫濃厚到家,新的年文化,正在逐漸興起,最傳統的年味習俗,述說著昔時的溫馨。年對我們來說,意義在於團聚,團聚是返璞歸真的本意。記憶不會遺忘,對於傳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與時俱進的傳承、發展、摒棄。未來這些春節的記憶,充滿傳統年味的春節,將把溫暖代代傳承下去。因為年味就是所擁有的一種信念和精神,生活的改變見證著歷史的發展,大地回春之時,年的記憶牽引著幸福,在年味中,把鄉愁和溫馨洋溢成一首濃濃的戀曲,一直傳唱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