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槓桿率31%,二線40%三四線65%|特姐

花2000-5000億買新房的城市


2016年

上海賣了20萬套新房,5234億

北京賣了10萬套新房,3577億

廣州賣了14萬套新房,2333億

深圳賣了4萬套新房,2234億

其餘的城市呢?

一線槓桿率31%,二線40%三四線65%|特姐


杭州南京天津武漢成都重慶賣了2000-3000億新房,與廣深相當;

青島鄭州合肥也賣了1500-2000億新房;

每個城市都花了不少錢呀,2016年沒漲夠的,比如說廣州成都,還有不限購的重慶寧波,都在2017年來了一波,又花了不少錢。

深圳4萬套賣了2200億,深圳房子最貴嗎?也不是,怎麼說呢,它不是最貴,它只是最貴之一。

原因之一,深圳早全國週期一年,它的房價在2016年初就到頂了,別的城市在2016年上半年還很低,所以,全年均價低,今年再看,北京明顯比深圳高了,上海與它持平,廣州廈門這些陸續接近,雖然都還沒趕上。

原因之二,深圳面積小,沒有真正的遠郊,而別的城市遠郊很大,新房多在遠郊,所以,它們的新房均價看上去很低,實際上,咳咳,市區已經貴翻天了。

經過2016年的狂飆猛進,各城市的套均價格是這樣的:

一線槓桿率31%,二線40%三四線65%|特姐


都不便宜了吧?看起來只有重慶還算便宜,怎麼說呢,重慶不能算一個市,它應該被看成一個小省,主城區是它的省會,重慶3000多萬人口,主城區是1000萬,每年賣50萬套新房,主城區賣30萬套,就是這個樣子啦。

二手房活躍的都是“發達”城市


上一段是寫花多少錢買新房,這一段寫二手房。

二手房資金跟新房資金不同,不是一個城市新花出去的錢,是在業主間轉換的,大部分人都是賣了350萬的,買550萬的,550萬的去買800萬的,800萬的去買1200萬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有個人花了350萬,有個人花了200萬,有個人花了250萬,有個人花了400萬,總的成交金額是2900萬,但這幾個人實際上新花了1200萬。

二手房市場在各個城市也不一樣,供應緊張的大都市才有好的二手市場,因為小城市沒有真正的地段之分,哪裡都不遠,所以可以供應很多具有替代效應的新房。

一線槓桿率31%,二線40%三四線65%|特姐


從上表可以看到,二手市場繁榮的都是“發達城市”,對於二手的認可就是對於地段的需求,體現了某些地段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中有著比較高的價值。

北京和上海的二手交易額超過了1萬億,加上各自新房成交額,兩個宇宙中心成交額都超過了1.5萬億,1.5萬億是什麼概念?

只有二手市場流暢的城市,房產才有好的投資保值功能,否則,一個城市總是供應沒有差別的新房,你手中的二手房怎麼會升值?

城市的槓桿率

京滬一二手房加起來各自成交了1.5萬億,去年全國新住宅成交額大約是10萬億,二手大約是5萬億,加起來是15萬億。京滬的1.5萬億,各自佔了全國市場的10%,不過全國主要是新房成交額,京滬主要是二手成交額。

好多錢呀,錢從哪裡來?

渠道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自有資金,一種是銀行貸款,一線城市這麼貴,一定是依靠高槓杆,否則怎麼會有房奴這個大名詞兒呢?

還真不是,我花了好長時間,把主要城市的個貸和公積金住房貸款扒拉出來了,有的是準確的個人房貸數據,比如上海深圳,大部分是住戶部門消費貸或者中長期,這就非常接近了,我做了一些折減處理,以期最接近房貸數據。

一線槓桿率31%,二線40%三四線65%|特姐


沒想到吧,成交額驚人的京滬,居然是槓桿率最低的城市,而狂人深圳也只是中等,並且也只有40%。

比較高的是武漢鄭州合肥,竟然是這三隻黑馬,南京和廈門也略高。其他一些二線,比如西安濟南長沙等,找不到單個城市的貸款數據,只能從全省數據大致推測,也差不多是在40%左右。

重慶這幾個在2017年補漲的,槓桿率隨之而上,我查了一下,重慶2017年上半年發放的按揭款是去年全年的量,跟三四線週期同步,因為都是不限購區域。

三四線呢?我借用興業證券的數據吧,圖餅如下:

一線槓桿率31%,二線40%三四線65%|特姐


2016年,三四線居民購房資金總共是47211億元,自有資金12466億元,按揭比例是53%,公積金貸款比例是12%,二者加起來,槓桿率是65%。

findings:

1)一線平均槓桿率是31%,二線平均是40%,三四線是65%。

2)為何一線比三四線還低?是一線城市的居民不使用槓桿嗎?當然不是,是因為他們受限制,長期的限購限貸,使得一線的信貸在很大程度上被優化了,2015年下半年深圳市場火爆,槓桿飆漲,央行很快就出手管制了。現在,主要城市的按揭貸款額度每個月都要監測。

3)三四線城市長期處於去庫存壓力下,受到各種刺激鼓勵政策,沒有限購限貸。不要以為三四線居民很保守,其實,人性都是相似的,不同的是監管程度而已,還記得嗎?民間借貸崩盤都是發生在小城市。

4)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一線都是二手置換市場,二手置換鏈條並不需要太大槓桿,現在的處女貸就是卡死置換鏈條的。

槓桿壓力大嗎?


槓桿壓力大嗎?從宏觀上看槓桿率,感覺壓力還算OK。微觀很難說,京滬深,套均150-200萬貸款,每月還1萬左右痛苦呢?還是武漢鄭州合肥,套均60-90萬貸款,每月還3000-5000元痛苦呢?

微觀就不論證痛苦了,宏觀的壓力測試也需要銀行去做,我想從一個把城市形象化的角度看看還款狀況。

我做了一個表,如下:

第一列,是個貸餘額,就是個人住房貸款 + 公積金貸款的餘額,京滬都是1.5萬億欠賬,廣深是1萬億,重慶杭州南京是6000-8000億,鄭州成都武漢天津是5000億欠款餘額;

第二列,是根據第一列的餘額,計算每個城市每年等額本息該還多少錢,京滬每年要還900億,廣深要還600億,重慶杭州南京要還400-500億,武漢鄭州成都天津要還300億左右;

第三列,是2016年各城市住戶存款新增的額度,比如說上海,就是上海在吃喝玩樂消費之後,買了房還了貸之後,在股票理財投投好之後,居民們又新存了1728億,即使明年還貸可能會稍微增加一些,也可以被輕鬆覆蓋,明年如果不花這麼多錢買房,新增存款會更多呢。

北京廣州,其實居民存款餘額較高,2016年新增略微欠佳,買房花錢多了唄。

深圳和重慶都是1000多億,但深圳是1200萬人口重慶是3000多萬,而且深圳人股票理財比重大。杭州成都鄭州增量也不錯,杭州成都人比較寬裕,河南人愛存錢愛存房,我瞭解老鄉們的心思。

唯一一個,就是廈門本地人財力與貸款有一定出入,那是因為廈門業主很大一部分不是本地人,況且廈門只是增長少,又不是減少,不用替他們操心啦,洗洗睡吧。

一線槓桿率31%,二線40%三四線65%|特姐


好了好了,槓桿率都沒有破裂跡象,只不過,已經用上了槓桿的市場,想要再漲,就要看槓桿的力度了,對不起,這把刀更在政府手中操控著。

一線槓桿率31%,二線40%三四線65%|特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