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为什么越来越小,失去的面积变成了什么?

洞庭湖曾经作为云梦泽的一部分,位于荆江南岸,湖区来水主要由长江“三口”(松滋、太平、藕池)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四水”构成,这些入流经过洞庭湖调蓄后由城陵矶再次汇入长江干流。洞庭湖面积一度超过6200 km

2(1825年),随后,由于泥沙淤积和垦殖,面积减少到1949年的4350 km2。目前湖泊面积进一步缩减到2625km2。

洞庭湖为什么越来越小,失去的面积变成了什么?

洞庭湖区水系及面积演变

是什么原因造成建国之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如此之大?

洞庭湖作为通江过水性湖泊,极易淤积来自长江巨量的泥沙,使得湖区滩地发育容易,湖盆愈来愈小,这是洞庭湖变小的主因。而滩地的发育又诱发人类去开发,如围垦等活动,进一步加剧洞庭湖的缩小速度。

而人类把滩地变成了什么呢?

我们先看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2001年两个时期,洞庭湖内湖变化情况

20世纪5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总萎缩面积737.6km2,其中转化为鱼塘的107.5km2,其余部分650.5km2转化为农田。而80年代初期到2001年,总萎缩面积仅37.9km2,其中转化为鱼塘达的37.0km2,其余部分0.9km2转化为农田.说明前期主要转化为农田,后期则基本转化为鱼塘,换言之,前期表现为围湖造田,后期表现为湖泊鱼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80年代以后不再以“以粮为纲"作政策导向;内湖浅水区已被围垦,继续向深水区围垦难度加大。

我们再看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头10年湿地变化情况

洞庭湖为什么越来越小,失去的面积变成了什么?

洞庭湖湿地变化

1993一2010年,洞庭湖草滩地面积增加了2.99km2,芦苇滩地面积减少了44.09km2,林滩地面积增加了367.88km2,其中绝大部分种的是杨树。其变化比例分别为0.40%、-5.80%和1127.51%。洞庭湖洲滩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林滩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在整个洞庭湖,林滩地面积比例由1993年的I.17%上升到2010年的14.34%,林滩地面积增加最快的区域为西洞庭湖,面积比例由1993年的1.09%上升到2010年的26.47%,平均每年增加21.64km2.

可见跨入21世纪之后,人类在洞庭湖周边快速的造林,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挤压了滩地面积,破环了生物多样性和地下水环境,减弱了洞庭湖湿地功能。

洞庭湖为什么越来越小,失去的面积变成了什么?

洞庭湖的杨树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