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兩代鄉醫路

我出生在青州市邵莊鎮的一個小山村,父親是村裡的赤腳醫生。據說年輕時勤勞美麗的母親就是崇拜父親的醫術而嫁給了並不出眾的父親。父親做赤腳醫生的時候門診設在村頭的大隊院子裡,進門就聞到幽幽的中藥香,藥櫥整整齊齊的抽屜裡滿滿當當地存放著各色藥材,大木桌上放著汞柱的血壓計、體溫計、老式的算盤。父親的師傅劉爺爺和父親對桌坐著,那時的醫術傳承就是靠師傅的手口相傳,沒有正規的學校教育。1985年國家的“醫改元年”,這一年正式的把“赤腳醫生”規範為“鄉村醫生”。那時年幼的我經常跟隨父親去村後的溪流邊種植、收割草藥,看他清洗、挑揀、翻曬、焙制。那時候西醫的注射法並不盛行,藥材也不豐富,很多民間的土方驗方也在使用。父親會取蟾酥,每年夏天父親都會去溪流裡抓蟾蜍取酥,回來小心翼翼地制“蛤蟆丸”,用於治療瘡癰癤腫效果非常好,曾經遠銷江蘇等地,多年以後仍有人打聽購買,但是自制藥品沒有資質生產,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裡了。

時光流逝,父親奔波在鄉間的治病路上,無論天氣如何,時間早晚,只要有人來,父親總是第一時間前去問診開方。一頓飯母親熱過兩三次他還吃不上。年幼的我經常因為父親出診被反鎖在家裡。有一年大雪天,隔壁村的一位老人因為腿腳不便無法到診所就診,得到消息的父親騎車前去問診,路上摔了好幾跤,回家後胸肋疼得不敢喘氣,拍片發現肋骨斷了兩根,他自己服藥止痛堅持上門服務直到老人康復。

經濟改革開放了,心思活絡的人都出門掙錢去了。衛生室從一個小院縮減為一間平房。父親在衛生室的收入微乎其微,幾乎不能負擔家用。勤勞善良的母親承擔了家裡大部分的農活和家務,默默支持著父親的“事業”。國家對於執業資格有了規範的標準,對從業者進行培訓和考核,大大提高了鄉醫的服務水平。父親先後去益都中心醫院、人民醫院進修,並在青州衛生學校學習取得了“西醫”專業的中專學歷,1996 年取得了“鄉村醫生執業資格證書”。那幾年是學習和進步的時間,學成歸來的父親看病的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聞名而來的鄉親越來越多。2002年後父親連年被評為“青州市優秀鄉村醫生”。與父親同期的幾個鄉村醫生也先後學成歸來,一時鄉村醫療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可謂是一個事業小高潮。

1999年我參加中考,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報考了益都衛生學校,跟隨父親走上了從醫之路。在我求學期間,鄉村衛生所開始了“一體化管理”,所有的診所歸衛生院統一管理,鄉醫們負責基本的診療活動和預防保健工作。每個月只有幾百元的工資,鄉醫的工作積極性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很多鄉醫都改行幹其他工作了。很多村子的大隊部寧願把房子用於其他用途也不願用作沒啥產出的衛生所。就連一直熱愛鄉醫事業的父親也不得不去學習家電維修,利用業餘時間貼補家用。2011 年,國家實施藥物零加成,每個病人只收取6元的治療費。農村診所收入甚微。2010 年開始鄉醫們兼職國家基本公共衛生事業管理,有些許的公衛經費,但是因為廣大農民對健康管理,醫藥保健的知識相對匱乏,建檔工作困難重重。為了安排65歲老年人查體要挨家挨戶地上門發放查體表,告知統一查體時間,注意事項,但是仍有好多人不能理解,不配合,甚至在電話隨訪時被當成騙子罵。曾經有個80歲的老奶奶血壓高、血糖高,應該納入管理,但是老人家耳背眼花,溝通困難。其家屬極其不理解,打電話要麼不接,要麼開罵。上門隨訪門不開,隔門罵父親是騙子,騙老人的錢。父親忍著罵說:“你說我什麼我都不計較,你讓我給老人家測個血壓血糖,你不建檔也可以,老人家的身體不能不管理。”

經過長達半年的上門服務、衛生宣教,這一家全員建檔,她家快人快語的兒媳婦出門就誇劉大夫好,把國家這麼好的政策落實到她家。年近六旬的父親就這樣默默地工作在鄉村衛生的第一線。

2003年我畢業了,在益都中心醫院工作,先後從事神經外科、急診科、中心ICU的護理工作,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2011年我通過事業編考試來到邵莊衛生院從事基層護理工作。工作的轉變讓我經歷了一段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曾經的工作經驗也似乎沒啥用處。在我苦惱氣餒的時候是院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給我溫暖,父親辛勤工作的樣子給我動力,讓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2013年邵莊的蔡大娘因為腦出血在中心醫院治療後轉入我院,右側肢體偏癱,大小便失禁,因為長期輸入甘露醇周圍血管破壞嚴重,護理難度非常大。我給病人翻身拍背、皮膚護理和功能訓練,並示範給同事和病人家屬。一直到大娘出院後,有護理問題家屬都會打電話問我。家屬送來了感謝信感謝邵莊衛生院的服務周到。由此我發現了自己的工作價值,明白了父親為什麼要在這片土地上堅守一輩子,也更堅定了我紮根基層,服務農村的信念。

在這裡,我看到了久病的老人不捨的住院治療滄桑又無奈的臉;看到了留守兒童幾個月不能洗澡,輸液時怎麼也擦不乾淨的小手;看到脫貧乍富後缺乏科學健康管理的中青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我也看到了國家對於基層衛生的重視,對於百姓健康的重視。治療費用的控制,藥物的零加成,儘量降低農民看病支出。加大公共衛生投入,為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查體,35歲以上婦女“兩癌”篩查,孕產婦、0~6歲兒童建檔管理,高血壓、糖尿病、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健康宣教督促人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防病治病,提高科學認識。

邵莊衛生院也積極提高醫療水平和硬件設施。和上級醫院組成“醫聯體”為急診心臟病病人提供綠色通道。和山東武警總院聯辦,請著名的專家文教授來衛生院開展微創腰椎手術,為百姓提供方便。和濰坊人民醫院聯辦職業病查體,解決轄區企業的燃眉之急。新上 CT、生化檢測儀器等大型設備,讓轄區群眾享受低廉的費用,高效的醫療服務。我在邵莊衛生院工作以來,幫帶年輕護士,嚴把護理安全質量關,提高護理質量,義務為貧困慢性病患者插尿管,鼻飼管30餘人次,逐步提高居民滿意度。

如今有著四十多年工齡的父親在鄉醫的崗位上退休了,領上了退休金。35歲的我又在鄉鎮衛生院被推選為青州市政協委員,為醫療衛生界發聲。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蓬勃生機,也在這個過程中修正錯誤,提高自己。我將帶著父親的希望繼續行走在鄉村醫療的道路上。我們堅信醫改的不斷完善會給我們的基層醫療衛生帶來更美好的明天。(作者 劉尚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