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啤酒,從挑對杯子開始(一)

喝啤酒,從挑對杯子開始(一)

在大多數國人印象中,啤酒杯應該是圖中最下行中間的那樣子,厚重,圓柱形,巨大的把手,倒滿了金黃色的啤酒,而其他杯子則更像是用來喝紅酒或是香檳。但其實圖中的9款杯子全是名副其實的啤酒杯。啤酒的風味體現和杯子的選擇息息相關,杯子的開口、底部的大小,杯身的修長、矮胖,都會影響啤酒香氣和泡沫的表現,並且每一種杯型代表著一種啤酒風格和獨特的文化,啤酒的世界龐大駁雜,,啤酒需要一個最合適的杯子來展現它最完美的一面,方才在酒鬼們一啜一飲間進入那味蕾富集的口腔。

一、笛型杯

喝啤酒,從挑對杯子開始(一)

笛型杯似乎天生就該搭配香檳和起泡酒,但笛型杯同樣是一款重要的啤酒杯。細長的杯體在倒注啤酒時能夠激起足夠的泡沫,且不會消失很快,對於氣泡的湧動展現也很好。這使得笛型杯非常適合那些發酵程度較高,氣泡感較強,酒液通透且適合小酌的啤酒,如酸爽的蘭比克,柏林酸小麥或是高發酵的賽松或野菌艾爾。

二、聖盃

喝啤酒,從挑對杯子開始(一)

聖盃,出現在基督的餐桌上,一款帶有宗教味的杯型,開口大、深度淺、底部寬平,非常有利於泡沫的表現,適合擁有細膩豐富泡沫的啤酒,其實因為一些歷史原因,這款帶有宗教意味的杯型幾乎是修道院啤酒的標配,聖盃最適合的還是倒滿僧侶們釀造的比利時修道院啤酒和他們對上帝的虔誠。

三、品脫杯

喝啤酒,從挑對杯子開始(一)

無暇品脫杯

喝啤酒,從挑對杯子開始(一)

經典美式品脫杯

“我們平常見到得最多的啤酒杯 - 品脫杯,其實根本就不適合盛啤酒。”- Zach Mark

品脫杯,被精釀大佬們吐槽許久的杯型,它無法穩定泡沫,也無法聚攏香氣,它適合用來裝水,裝牛奶,裝冰茶,但就是不適合用來裝啤酒。這個簡單的杯型甚至名字也來得隨意,既然容量都是一pint,那就叫pint(品脫)好啦。當然啦,經典品脫杯對於商家還是有很多好處的,它易於清洗,整理和搬運,製造簡單,適合印logo。對於飲用者來說,優點還是有一些的,便宜好洗,敞口直筒易於暢飲,對於那些不怎麼好喝的酒來說(說的就是你,工業拉格),品脫杯也是個好選擇,畢竟好洗。

四、皮爾森杯

喝啤酒,從挑對杯子開始(一)

皮爾森杯,顧名思義,用來喝皮爾森的杯子,在梅特涅代表哈布斯堡王朝斡旋於歐洲大陸而創造歐洲“梅特涅時代”的幾十年裡,皮爾森創新開發的這種拉格啤酒成為了整個歐洲最為流行的商品之一。啤酒杯材質玻璃化離不開皮爾森型啤酒,由於皮爾森型啤酒金黃色的酒體用玻璃杯體現最好不過了。它通常都是 又細又長、口大底小圓錐形、而且比較薄的,因為它強調觀看皮爾森型啤酒晶瑩透徹的色彩,以及氣泡上升的過程,另外寬杯口是為了在頂部保留適當的泡沫層,以 及保證它的存留時間,基本上符合皮爾森的設計初衷,透徹、金黃色、氣泡多、適合暢飲。

五、開口鬱金香杯

喝啤酒,從挑對杯子開始(一)

第二款不以啤酒出名的杯型,鬱金香杯更多時候是作為白蘭地杯的身份出現的,但鬱金香杯大肚,收頸,杯口外翻的特點實在是太適合用來當啤酒杯了。大杯小口的設計利於晃動酒杯,加速沉澱稀釋,收頸的設計利於香氣的聚攏,而開口則非常有利於泡沫的表現和香氣的強烈釋放。對於香味和泡沫的完美表現使得開口鬱金香杯成為了比利時艾爾的絕配,無論是比利時淡色艾爾、比利時烈性艾爾還是比利時金色艾爾,那股比利時酵母帶來的獨特酚醛味(我覺得就是香蕉味)隨著湧起的泡沫發散到空氣中,泡沫在杯口形成細膩的泡沫層,消散後留下的潔白掛壁潔白與深色酒液互襯,馥郁且美好。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