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看經濟學:在定價方面,商家們真的存在“勾結”嗎?

我們生活中其實處處是壟斷,大夥的第一印象就是,壟斷一定是不好的。原因很簡單,商家會有勾結嘛,價格不就掌控在他們手裡了嗎?

典例看經濟學:在定價方面,商家們真的存在“勾結”嗎?

但是呢,我們還是生活的好好的,完全沒有感覺到被‘壟斷商家’剝削啊,比如你一開燈就是在給中國南方電網送錢,一打開微信就是在給騰訊送錢。

原因出在哪裡?商家們真的有勾結嗎?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薛兆豐的《商業無邊界》,副標題:反壟斷法的經濟學革命。裡面有這麼 一個例子:

典例看經濟學:在定價方面,商家們真的存在“勾結”嗎?

兩隻老鷹在飛翔,一隻飛到哪,另一隻跟著飛到哪。那麼,這兩老鷹有沒有勾結呢?

反壟斷法的執行者會這樣說:即使是沒有聽到他們在交談,也可以肯定他們之間有勾結,不然怎麼會這麼同步,始終保持一致?但是呢,我們把視線往下移一點,一隻野兔正在東竄西竄。

典例看經濟學:在定價方面,商家們真的存在“勾結”嗎?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老鷹是在被獵物的牽引之下才形成了我們表面上看到的合併模式或者說是“勾結”。

這似乎是對“反壟斷”思潮的一種嘲諷。

在我們的理解中,價格之所以會一致,是因為缺乏了競爭。但是事實正好相反,價格一致就是競爭的結果。

典例看經濟學:在定價方面,商家們真的存在“勾結”嗎?

競爭要求所有的商家都提供標準化的產品,並且以市場最低的價格出售,你如果但方面提高價格,結果只能是關門大吉,這一點相信很多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

從老鷹這個例子也好理解,兩老鷹之所以會“一致”,就是因為兩人都在競爭野兔,被野兔(市場)牽著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