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瘞鶴銘考證文章及書法:

金熙長乙未年冬考臨瘞鶴銘全文173字:

大約在南北朝時期,一個取名華陽真逸的隱士在華亭得到一隻仙鶴,仙鶴隨他四處雲遊,想不到在鎮江竟然仙逝而去。仙鶴是古人心中的長壽胎禽,它的死向主人昭示了追求長生不老的虛幻。主人用玄黃的絲綢收斂遺骸,葬在焦山下,並在葬鶴的土丘旁寫下了一百多字的《瘞鶴銘》進行憑弔。瘞是埋葬之意,瘞鶴銘就是葬鶴的銘文。為死去的愛鶴而在摩崖上揮筆題詞,是南北朝時期的文人雅土所為。成文之後,隱士僱傭工匠將全文刻在焦山摩崖石壁上。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瘞鶴銘》無論是書風還是記述習慣,都迥異於中國書法的傳統,首先它沒有留下任何朝代紀年的信息,甚至也沒有留下作者真名,更為奇特的是它的行文順序是從左到右,整篇文章文風飄逸,字裡行間流露出濃厚的六朝氣息。字體渾厚古樸,彷彿楷書又帶著隸書和行書意趣,字形大小懸殊,一筆一畫毫不拘束,彷彿一個個姿態各異的生命自由舒張,又因在經歷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風蝕、殘泐、墜江、打撈又再次落水等因素,沒有準確的相關記載,所以從唐宋至今亦無定論。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一、《瘞鶴銘》的時代書風

在臨寫瘞鶴銘之前,先有步驟的臨寫了《鄭文公下碑》、《石門銘》、《四山摩崖》、《暉福寺》、《爨龍顏》等南北朝時期相關摩崖碑刻。這裡發現了瘞鶴銘和它們的相同之處,分別如下;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一)與 《鄭文公下碑》《瘞鶴銘》中的“華”字同《鄭文公下碑》中的“協皇華原”之華;“厥”字同“凡厥庶寮”之厥字,尤其左邊下羊字第三行的取勢;“仙”字同“中山尹”山字,中間一豎也是彎曲的。

(二)與《暉福寺》《瘞鶴銘》中的“微”字同《暉福寺》中的“稱謂微言”之微字的結體。

(三)與《爨龍顏》 《瘞鶴銘》中的“歲”字中戈的一撇同《爨龍顏》中的“悠哉明後”中的哉字的撇,都從下取勢起筆,然後向上、向右行筆。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四)與《四三摩崖》

《瘞鶴銘》中的“亭”字同《鐵山摩崖》中的“高”字的中間二豎,直下到下方的口字上方。“掩”字的提手旁,與《四三摩崖》中的很多提手旁相仿,橫與豎不在一條直線,似直非直的寫法。“爾”字同《鐵山摩崖》中的“常住爾其”之爾;“玄”字同《尖山摩崖》中的“無我玄象”之玄;“不”字同《葛山刻經》中的“今有不”之不。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綜上所述,瘞鶴銘的雄渾而俊逸書風較南北朝時期比較相近,較晉人的清淡蕭散大不一樣!至於清道人認為瘞鶴銘與王羲之的《黃庭經》是一家血脈。本人不以為然。因為,與鍾繇的篆隸用筆相近的作者比比皆是,不一定學鍾繇筆法的書法都是王羲之所作。《暉福寺》中“惠慶光於”之慶字亦同鍾繇所書一模一樣!故本人認為瘞鶴銘的作者,融入了漢袁安碑及鍾繇的書寫特點,寫出有個人修為的南北朝時代風貌。

二、從各個時期的拓本中“恍兮惚兮”看仙家書法氣質

(一)筆之中有陰陽 故宮藏宋拓瘞鶴銘(潘寧藏本): 此拓計二個殘字共三十字,但神定氣足,骨骼分明,筆力遒勁而清晰可見,有未刻前的感覺。“真”字較其它拓本不同的是第二畫豎下來與第四畫橫折相交。“侶”字左邊之撇雖短,但先下後上先抑後揚。“彷彿”二字右邊三撇的末撇,“仿”向上,“佛”向下,陰陽互補。“洪”字右邊之共字,左上朝上,右上朝下。一陰一陽之勢明顯,中間一橫先抑後揚,一畫之中有陰陽。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二) 似直非直含太極 故宮藏宋拓瘞鶴銘(翁方綱藏本) 此拓字數較潘寧本多十餘字,筆畫無潘寧本栩栩如生。但也清晰而風神,有水沁之痕。其中“未、仙、尉、丹”等字之豎畫皆似曲又直,似虛還實。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三 ) 方圓兼用見剛柔 上海圖書館藏沈韻初本 此拓字數較多,共九十一字,筆畫較故宮本飽滿。但無故宮本生機盎然。從此本看多數字的用筆是方圓並用。有些是以圓筆為主,如“上、歲、得”等字;但“午、朱、也”等字亦用方筆為主。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四) 偏旁相同勢不同 秦古柳跋水前本 雖殘泐嚴重,但筆畫遒勁,仙骨明顯。其中“得 、微、徵”等字,都從雙人旁,但寫法不同。如“得”字第一撇,先往下取勢。第二撇是先往上取勢,然後急轉向下,陰陽互現。 “微”字的第一撇與“得”字的第一撇相反,先向下取勢。 “徵”字的第一撇與“微”字同,第二撇是向上與首筆抱圓,有太極之勢。

(五) 同一石刻十拓九不同 以“亦”字的上面一點為例,潘寧本是先從左向右按再往左運筆。秦古柳本是可以看從左下,亦可看從右下,模稜兩可。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沈韻初本及鶴州本是隻從左下。 徐用錫本是從上往右下。 高郵夏氏本亦可從左往下,亦可看成從右上往右下運筆。 ​上述拓本因水流衝擊的力度不同,加上後人江中剔銘,造成石刻線條質量的差異,但總體上講,它的“大字之祖”的歷史地位不容改變,它的仙家之氣處處可見。正如清代書家翁方綱贊曰:寥寥乎數十字之僅有,而兼該上下數千年字學,六朝諸家之神氣,悉舉而淹貫之。

清朝宰相劉墉在其所藏的瘞鶴銘拓本跋曰,此書或以為右軍、或以為陶貞白、或以為顧著作,未有定論。但本人認為瘞鶴銘之作者,從其書法的時代特徵及仙氣充塞、超凡俊逸的筆法來看,非常贊同翁方綱的說法,非南朝真人陶弘景莫屬也。

甲午年三月於五桂山。

金熙長對聯書法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隱士書家金熙長用真陽筆法寫仙家之碑《瘞鶴銘》


金龍,字熙長,號常福居士。浙江台州人。深圳著名書法家、養生專家。居深30年曾創造多個深圳第一。曾獲深圳市文明市民標兵、深圳特區成立三十週年傑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金龍先生曾任中國民主建國會深圳市委委員、政協深圳市羅湖區常委,深圳市青聯常委,深圳市佛教協會常委、深圳市慈善會理事、深圳市書畫家協會主席、深圳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民建中央書畫院廣東分院副院長等職。

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中國內地赴香港舉辦個展的首位青年書家成功在香港舉辦個人書法展,並在香港中文大學和深圳大學舉辦講座、教授《大學書法》。九十年代初在深圳創辦首傢俬營文化產業。

2005年後,金龍先生退出商海閉關習書寫作,2011年後隱居南粵五桂山,2018年後迀隱龍虎山傳學授藝。

2006年,金龍先生在新浪開博,發表家學、養身等方面的文章及書法作品,被新浪認證為宗教界名人博客;2008年被世界華人協會評為2007年度世界傑出華人。

2003年出版了國內第一本有關性情教育的專著——《人生第一步》;2009年5月,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常福居士心經六體書》書法作品集;2010年11月,中國藝術出版社出版金龍先生養身心得——《滌心甘露》;2011年5 月,珠海出版社為其出版了以修身養性為主題的書法集——《修心養靈》,後又有《家風》及《齋館廟堂楹聯書法賞析》等書面世。

2011年至今,金龍先生已在珠海、中山、深圳、嘉興、台州、臨海、上海等地舉辦了《以書立德、以筆潤身——常福居士百家家訓、百種心經書法作品全國巡展》。

金龍先生書法作品出碑入帖,師古而化古,且長年煉氣修道,下筆真陽,書風湛亮而幽深高簡。有靜穆之氣,無馳騁之象;中和衝逸,似聞鶯舞。被行內名家稱為當代居士書風的開拓者、著名隱士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