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院生戰鬥力就可匹敵中國初段 為什麼還被我們壓制一頭?

棋手周鶴洋老師曾說,韓國棋院院生的水平就不比我們的低段位棋手差,能定段的更是其中佼佼之輩,為什麼韓國近些年卻一直被我們壓過一頭呢?


韓國院生戰鬥力就可匹敵中國初段 為什麼還被我們壓制一頭?


我們只說男棋手(並非對女棋手不敬,成績擺在那裡),韓國棋院每年只有兩個定段名額,院生已經實力不俗,因此給人的感覺是韓國的初段起點都不低。其實韓國還有雜七雜八各種定段賽,比如“普通定段賽”,參加者就大都二十歲左右。林林總總加起來,韓國每年過的固定名額就達到13人,還不算不能確定人數的靠定段積分邁入職業門檻的。

而中國的定段賽相對簡單,人數確定是每年20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實只是追求自己的圍棋夢想,為了證明一下自己而已。能夠在十一二歲的年紀入段,可能衝擊一線地位的小棋手,其實每年也就那麼兩三個。因此韓國的初段以後能不能成贏家不知道,起點上確實是沒贏。


韓國院生戰鬥力就可匹敵中國初段 為什麼還被我們壓制一頭?


另外,“韓國能戰之將越來越少”其實只是一種錯覺,厚度很重要,但畢竟絕大多數比賽能夠成為最後勝利者的只有一個,之前曹薫鉉、李昌鎬、李世石成績實在太過優秀,經常靠一己之力壓制群雄,讓人感覺“韓國很強”,其實只是銳度掩蓋了厚度,這幾個人強而已。


韓國院生戰鬥力就可匹敵中國初段 為什麼還被我們壓制一頭?


韓國新一代的領軍人物不外乎樸廷桓、申真諝二人,但他們都算不上真正的天才,至少比上面的幾個要差,而中國能對抗二人的棋手越來越多,這才讓人感覺韓國厚度不足,其實,他們的厚度從來不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