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錢幣之四川漢字銅幣介紹及其收藏價值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關於古錢幣銅幣系列之四川漢字銅幣,那麼,我們首先來了解其歷史背景。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兩廣總督李鴻章奏準在廣東開鑄圓形無孔銅幣(銅元)。次年,清政府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許仿造。光緒二十七年,四川省在成都設四川銅元局,於二十九年六月開工鑄造當五、當十文面額銅幣,七月增鑄當二十文銅幣。

光緒二十四年,戶部通令各省暫停鑄造銅幣,四川總督趙爾豐請免停,獲准續鑄。宣統元年,度支部下令撤併各省銀銅廠局,趙爾豐再次請求續鑄獲准。四川遂成為宣統年間少數可續鑄大清銅幣的省份。

辛亥革命以後,四川大漢軍政府於1912年4月廢止大清銅幣模板,改鑄“漢”字銅元,有當10文、20文、50文三種面額。1913年,增鑄當100文、200文的銅幣。1913年5月,重慶銅元局建成開工,均仿成都廠模式。由於進入北洋時代後,軍閥割據,四川鑄幣廠生產大量大面值銅幣,且在1914年專鑄當100文,當200文銅幣,導致四川幣混亂不堪。也正是因此才導致四川銅幣僅有32年曆史,自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結束。也正是因此,導致目前市場上四川銅幣收藏價值的劇烈攀升。

下圖是小編有幸見到的一枚四川漢字銅幣,此枚銅幣被歷史覆上些許銅鏽,正面中書四川銅幣四字,中心作海棠花一小朵,上鐫有軍政府造,下鐫有幣值“當制錢一百文”;另一面用十八小圈繞一大圈,圈內篆文漢字,上鐫有“中華民國二年”,這枚錢幣鑄工精美,銅質細膩,鏽色自然,色澤沉穩,古樸素雅,流通痕跡自然,自然天成之相彰顯。該幣背面的18個小圈蘊藏著深厚歷史紀念意義,代表著當時的十八個省份,同時寓意著十八省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戰鬥。革命氣息非常濃烈,它是辛亥革命的見證者,是時代的印記。

民國錢幣之四川漢字銅幣介紹及其收藏價值

在2016年藝術品市場最為轟動的莫過於是一枚品相完好的“四川軍政府造當五十文銅元”拍出180萬的天價,賣家一夜致富,學者認為,“四川軍政府造銅元”收藏價值難以估量,是古玩收藏市場的“偏門”,如今“四川軍政府造銅元”收藏市場極度火熱,造假技術應運而生,請謹慎為之。鑑定諮詢:189—2890—1436微信同號

有古錢幣收藏家指出四川軍政府造銅元”收藏價值難以估量,是古玩收藏市場的“偏門”,如今“四川軍政府造銅元”收藏市場很火熱。

與孫小頭和袁大頭這些銀幣比起來,軍政府造四川銀幣流通範圍較窄,發行量與存世量都相對來說比較少。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四川銀元的研究價值和市場價值都變得異常之高,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由於該錢幣作為特殊歷史時期、地方政權的特殊貨幣,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等特點,從收藏與投資角度來說乃非常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