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釐子自由”刷屏!今年春節你吃得起車釐子嗎?

“車釐子自由”刷屏!今年春節你吃得起車釐子嗎?

“車釐子自由”一詞近日走紅,成為年輕人有關消費升級的“新暗號”。

該詞源於近日一篇刷屏文章《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釐子》。作者說:“有些人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裡卻連車釐子都吃不起”。

當不少小夥伴焦慮吃不起車釐子時,但卻有商家車釐子短短10天的銷售額實現了近1個億。

10天賣出近1個小目標

根據那篇文章,有人把女生財務自由從低到高分為15個階段,最基本的是辣條自由,然後是奶茶自由、視頻網站會員自由、外賣自由、咖啡自由、車釐子自由、口紅自由、衣服自由等。

文章一出,不少網友紛紛在網上掀起了車釐子單顆價格計算接力和“朋友圈杯”車釐子攝影大賽,網友紛紛曬出買的車釐子,計算起一顆的價格……

那麼,隨著春節臨近,各大商超的車釐子銷售情況如何?有多少人能買得起車釐子呢?

百果園近期發佈的春節前(1月18日-1月28日)水果消費數據可見一斑:短短10天,百果園車釐子銷售額實現了近1個億的小目標;在這期間,百果園整體的銷售額達近4億元。

而成都的各個線下商超,車釐子與草莓一起當仁不讓地佔據了水果區C位,銷售火熱。

“我在百果園買的智利進口車釐子,會員價是188元每斤,算下來每顆6元。”成都市民楊先生告訴金妹兒。

對於網上宣稱的車釐子自由,楊先生稱:“平時也捨不得買這麼貴的水果,但要過年了嘛,圖個開心。再說,車釐子確實也好吃。”

而線下銷售也很火爆。

公開信息顯示,Members Mark智利JJ車釐子在山姆京東旗艦店預售期間單日銷售量超過5萬箱,並在三天內實現超過500噸的預售量。

“車釐子自由”是傲驕型哭窮

某種意義上,說自己沒有“車釐子自由”,就是整體性消費升級背景下的傲嬌型哭窮。

要知道,作為一種進口水果,車釐子保鮮要求高、運輸費用貴,雜七雜八的成本不少,價格必然不低,對於大家的生活來說也不是什麼必需品。

即便北上廣月入一萬的白領,刨除生活開支,也很難做到“想吃多少吃多少”。

再看看領國日本韓國,水果基本全是進口。就拿西瓜來說,在中國屬於稀鬆平常的大路貨,夏天當季時普通老百姓一天來一個不在話下,但在日韓可是貨真價實的“土豪特供”。

因此,那些嚷著自己沒有“車釐子自由”、只有“喝水自由”的網民,很多都是哭窮界“慣犯”。

當下拿窮來自嘲儼然是種風尚,很多人忙不迭地將各種跟窮有關的新詞往自己身上貼:一會兒說自己是“吃土族”,一會兒將自己列入“隱性貧困人口”,一會兒嚷著“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但哭窮的未必就是真窮。無論是車釐子還是咖啡,價格都沒那麼親民,還經常被看做小資情調、小布爾喬亞式享受。

將這些相對“高級”的食物當成窮富度量衡,本就是標準層面的“升維”:從用“吃不起辣條”來自黑,到用“吃不起車釐子”來示窮,表明網友們對於跟窮對應的消費能力認知“水位線”在上升。

以往腰包支撐不起對車釐子的“買買買”,未必叫窮。但現在不一樣了,只要買車釐子時手有點抖,那就有了哭窮資格。也正因為消費需求層次在水漲船高,他們對“窮”的界定標準也在上移。

而真窮的未必會在網上哭窮。

對那些扶貧意義上的“貧”窮人口來說,他們的消費需求清單裡,可能壓根就沒有“吃車釐子”這一項。馬斯洛需求理論裡的第一梯度需求都還沒滿足,哪還會想到更高階段的享受性需求?

這些年,“販賣焦慮”成為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越來越多人開始湧入這個賽道,爭相收割韭菜。放眼望去,朋友圈隔三差五就會湧現出一批高度相似的爆款文章,並且打擊面不斷擴大。

從“北京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到“人到中年,職場半坡”;從“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到“時代拋棄你時,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中年、職場、教育、房子等各種焦慮,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流量至上”的思想之下,似乎任何東西都能成為“打擊你、富裕我”的手段。

所以說,有無“車釐子自由”,對扶貧箭頭所指沒有參考價值,只能說明,在消費升級的語境中,很多人的中高端消費需求正日趨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