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5%的人會死在股市裡?讀懂你就離高手更近一步!

混跡金融市場多年,每年看著進來的新人無數,淘汰的也無數,一直想給普通的投資者寫點東西,聊聊這些年自己從無數次失敗和成功中得到的一個感悟。

很多時候,往往入門時的一些基本觀念,其實決定了一個投機者最後能走到的高度。

據說現在A股每週開戶的人有30萬之多,我很好奇能盈利的佔了多少,過多幾年還能存活下來的又有多少?

自人類有股票市場以來,這個市場的不解之謎就是:為什麼做交易95%的人會被市場打敗出局?

入行十幾年,我見過無數意氣風發的投機者,也見過無數種死法。

做趨勢的人多數死在震盪裡,因為講趨勢就要講操作級別,小於5分鐘的級別容易死在震盪裡,當行情波動不大的時候,價格的變化就經常會圍繞著操作邊界線上下舞動,造成投機者止損不斷、操作頻繁、虧損累累!!!

而做盤整的人多數又會死在趨勢裡,因為震盪裡進進出出賺的小錢,一次大的反向波動就掃沒了。

做短線的人多數死在暴拉前,盈利的時候只有一點點,虧損的積累卻不少

。如果沒有“做短看長”的心理準備,一旦短線走好了,投機者就很容易為了一點點眼前的盈利而放棄讓利潤奔跑的機會,這就是大多數做短線的人死的道理;

但做長線的人又往往死在週期裡,大的週期往往數年之久,投資者在堅持拿了數年後,大概率會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賣出;

沒方法的人多數死在亂做裡,新手一般完全沒有方法論,包括進場和離場都是胡亂操作以及倉位輕重的胡亂操作;

有方法的人又多數死在執行裡,不是說有了方法就能盈利,我很早就有了方法,但曾經還是虧多盈少,問題就出在不能嚴格執行上。不能嚴格執行是因為不明白舍與得之間的辯證關係,有點小利在行情回撤時不按照規則就獲利了結,如此就變成了有規則等於無規則!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原來的根深蒂固的錯誤理念怎麼也無法擺脫,再合理的方法也是等於沒有方法。簡言之,有了方法不執行,跟胡亂操作就沒有區別!

靠主觀的人多數死在感覺裡,靠消息的人多數死在新聞裡……

這麼多種死法,總會有一種適合你。

其實什麼思想,什麼理念,什麼哲學,說白了都只有兩個用處:一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成熟的交易者,二是評論家用於自我包裝的語錄。

普通人要想成為真正成功的交易者,先要去關心三件事,並把它們做到極致:買點、賣點、倉位。

以我在金融市場做交易的經驗來說,這三個點掌握好了,一個投機者的優勢就有雛形了。

事實上,一些知名的大家建立自己的優勢也是需要一個反覆修正的過程的。美國的韋爾德發明了一系列技術指標:相對強弱指數(RSI)、拋物線(PAR)、搖擺指數(SI)、轉向分析(DM)、動力指標(MOM)、變異率(VOL)等等。他經過多年的反省檢討,認識到每一種指標都有其缺陷與誤區,沒有任何分析工具可以絕對準確地預測市勢的趨向。

後來他領悟到“順勢而為”的重要性,深明“無招勝有招”的真諦,於1987年推出新作《亞當理論》,副題為“最重要的是賺錢”。也就是說,在歷經市場風雨大徹大悟之後,他否定了很多技術方面的東西,故而才有“無招勝有招”的感慨,這也算是“為道日損”到一定境界就無為卻無所不為吧。

把簡單做到了極致,就成了成功者。

所以在我看來:一個成熟的交易員,最終必需迴歸到最簡單、最原始的幾項技術。但剛起步的人不可以追求簡單,新手一定得經歷一個修煉過程,這是成長的基礎。就像學武功,基本功和套路一個也不能少,只有把基本功歷練到了一定的厚度,你才有資格期望無招勝有招的高妙境界。

市場能夠存在並且總是交投活躍的根本原因正是價格的無法預測性,如果價格可以科學地被預測,根本就無法達成交易。既然行情基本無法預測,投機者就得注重一致性的交易規則,它會讓投機者站在這場概率遊戲的大數一邊。

交易的目的不是預判行情,而是實現價差,價差的來源主要依賴“做錯了少虧,做對了多賺”這個最基本的原則,同時還得注意自控風險。

這就是交易員和分析師的最大差別。

當然,後天的學習和鍛鍊也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有那麼一個群體,也許先天並不吻合以上所說的十六個字,也許無法建立起大師們所說的優勢,但他們有定力,能守紀律,在操盤上堅持使用機械化交易,用海龜交易,用程序化交易來實現贏利,當然這樣做未必能成為偉大的操盤手,但至少也可以在市場上混上一混,或許會有個小成。

我的理解,投資無秘密,全在執行力。執行力達到了高妙的境界,一個投機者就擁有了自己的優勢。

當一個投機者明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和初步風格之後,我們就可以在接下來的文章裡,開始探討交易的細節了。

為什麼95%的人會死在股市裡?讀懂你就離高手更近一步!


炒股是一場徹悟智慧和人性歸真的修行

我今天沒有做好。”

“為什麼?”

“太貪婪了。”

“貪婪沒有錯,關鍵是不是在該貪婪時貪婪。”

事實上,在我們人的一生當中,有兩種情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從未消失的,甚至可以說時刻影響著我們的命運——貪婪和恐懼。投資是生活的一個縮影,是一個被縮小了的生活。置身於投資世界的人們,同樣面臨著恐懼和貪婪的誘惑和驅使。投資世界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更加放大了這種情緒。以至於我們的思維、心情在恐懼和貪婪中完全迷失自我。

其實,在操作時,我們不要去奢望能完整的把握到所有行情,而是應該忽略周圍的誘惑,專注於自己的交易標的以及交易系統所能把握的那一段。交易市場是一個明天不會關門的市場,即使我們錯過了一次好的機會,只要我們有耐心,能夠控制住內心的貪婪。總會等到下一次良好的交易時機。

但實際上,我們中的大多數永遠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貪婪,在丟掉合理的入場時機後盲目的追漲殺跌。還有很多次,我們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恐懼,在系統沒有出現止損的情況下,人為的平掉了本可以大賺的倉位。

幾乎所有失敗的交易者都會因為交易理念的混亂,不懂得交易盈利的哲學原理,致使他們不能接受系統中出現的虧損,從而也就享受不到大幅盈利所帶來的震撼。在交易中,虧損只是我們為了獲得最終勝利所必須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它就像人類的呼吸一樣自然。然而很多投資者在經歷了幾次連續的虧損後,往往會因為對未來不可預見的恐懼感,從而放棄了一套優秀的交易系統。

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必須要培養起正確對待虧損的認識和心態。只有你恰如其分地認識到了虧損在整個交易系統中的意義,才能在一種無壓力的心態中進行當下的操作。除非你能夠從交易理念上坦然接受虧損,否則你永遠不會成為一名盈利的交易者。為了追求全局的盈利,就必須接受暫時的虧損。

以上種種怪異的交易行為,都是因為投資者的交易理念不清晰,不懂得投資行業盈利的交易哲學造成的。試想,如果我們有著正確的交易理念,能夠深刻的理解成功的交易其實不關乎趨勢多空的判斷,而在於嚴格的遵守紀律。那麼我們還會在系統發出做多信號時對趨勢的多空搖擺不定嗎?如果我們能夠深刻的理解了交易和趨勢無關,只與交易信號有關,我們還會心神不寧的看外圍股市、聽消息、在盤中隨意地操作嗎?

如果我們深刻的理解了投資盈利的交易哲學,虧損只是我們捕捉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們還會不接受虧損、而去追求和尋找高勝率的交易系統嗎?

如果我們懂得了所有的交易系統只能捕捉特定的一段行情,任何系統都不可能將所有的波動一網打盡,懂了做得多不一定收益就多的道理,我們還會貪婪的想擁有所有的利潤而抄底逃頂嗎?

交易與其他無關,只與系統的交易信號有關。趨勢的方向根本就和你的成功無任何關聯。什麼看外圍股市、聽消息,問磚家,這些除了使自己更加焦慮以外,對我們的成功交易沒有絲毫的幫助。只要系統顯示的是賣出信號,哪怕全世界的人都看多,我們也要賣出。嚴格的按照系統操作才能保證虧損最小化,利潤最大化。

技術只是成功道路上一個很微不足道的障礙,良好技術應用背後是交易內功。

在一套簡單有效的交易系統後,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因為人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不能完全執行。到底是什麼在影響著我們對一個優秀的交易系統的執行呢?是交易者徹底貫徹交易系統的信念和能力。控制著交易成敗的關鍵因素就是信念,自信心的大小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大小。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往往不會超出他自信心的大小,而他的自信心源於他的交易內功的修煉。


要坦然的面對並接受損失(止蝕所造成的),以確保你有繼續交易的能力。

一般的原則是把損失限制在交易額度的10%以內。切記10%是你最大的容忍值!不要懼怕止蝕,“既便是你交易十次而只有三、四次的成功率,你也一樣會成為富翁。”切記:千萬不要把針眼大的窟窿,捅成天大的漏子!或許尼克·裡森先生就是某些人的榜樣。

在交易中因為止蝕而造成的損失是極其正常的,這是由於交易的屬性所決定的,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就要坦然的面對並接受這個損失。但問題的關鍵是不在於你如何的去面對和接受這個損失,而是對於這個損失你是否可以承受得了?

於是這裡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就是你將如何控制你在交易中有可能造成的損失?這是你在交易前就必須要解決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當然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因人而異的,是千差萬別的。但是總體的原則無外乎就是以不影響到你下一次交易的能力為限。把每次交易的損失控制在交易額度的10%以內就是一個很好的交易原則!不要懼怕在交易當中所產生的正常損失,要儘可能多的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這對你以後的交易將大有裨益。要心悅誠服的接受損失,儘量的保持微笑,那怕那個笑容是你強擠出來的。

你必須這麼去做,在交易中保住本金、保住你交易的生命才是永遠不變的第一要務!無數的事實證明:“死扛到底,拒不認錯”的交易策略不但是十分愚蠢的,而且還極有可能是致命的!


線亂不看,形散不買

1)30日均線低位走平向上,只要5日、10日金叉立買;30日均線高位走平,只要5日、10日死叉或K線破30日線立賣。股價衝出30日均線後,至少要回調至30日均線處一次。

2)不論55日均線,還是55周均線,尤其是55小時均線都是極強的支撐與阻力線。

3)大盤、個股最重要的變盤信號---多種均線的規律性粘合。只要粘合,一旦打破,漲跌幅度都不可低估。最好用的是,13、21、34、55、120、240日均線多頭粘合。

4)短期均線的最佳用意:盯住3日線、強調5日線、依託10日線、紮根30日線

5)55日均線使用方法:

55日均線是黑馬從出生、發育、成長、衰老乃至死亡的衡量尺度。讀下文你會發現:

在55日線上每次5日與10日金叉都是買入機會;在55日線下每次5日與10日死叉都是賣出機會。

A、股價大幅下跌後,經過長期橫盤或窄幅震盪,55日以下即短於55日的各條均線都粘合在一起,或粘合向上金叉後又粘合,這是大底的徵兆;此後若各條短均線形成金叉,股價帶量向上穿55日均線,這是股價上升的開始,可重倉買入。

B、上述走勢的股票上漲一波後,如果回調,不破20日均線,又上漲,是較佳的買入時機,買入後通常會再開始一輪更強勁的上升行情,即所謂第三上升浪(主升浪)。

C、股價完成一個清晰的上升、下跌循環之後,在下跌的第55個交易日後,通常會出現反彈,在上升的第55個交易日後,通常見階段性頂部(大頂);而其反彈高度通常在20日至30日均線附近,若到了55日均線,堅決出貨。另股價第一次上衝55日均線幾乎100%回調。

D、股價上穿55日均線並放量起飛後,若一直沿5日均線上升,應持股不動,等到股價快速上揚一陣後拉長陽,放巨量的當日或次日上午10點以前必須賣出,如若破5日均線後應全部果斷出盡。

E、股價大幅上漲一段後,如果在高位出現陰陽交錯K線,也即震盪行情,股價逐步走低,應逢高了結,如錯過機會,股價下破55日均線後,回抽時無力上穿55日均線又下跌,此是大跌的前兆,應堅決全部出貨,即所謂逃命點,以免被套在高位。

F、股價上穿55日均線時,必須連續放量,否則不可認為有效,特別小心突然間的偶爾放量,可能會造成又一次的下跌。

6)K線上下亂跳,成交量忽大忽小,均線忽開忽合,都表明該股沒有大莊,長莊,高水平的莊,即使有機構,其操盤手也是思路紊亂,對自己的判斷毫無信心。

中長期均線粘合後向上發散是大行情的必要條件!

注:MA均線系統採用的為收盤價,如果採用最高價(最低價),則收盤價穿越了最高價(最低價)MA均線,可靠性更高


操盤結構圖解

為什麼95%的人會死在股市裡?讀懂你就離高手更近一步!

為什麼95%的人會死在股市裡?讀懂你就離高手更近一步!

為什麼95%的人會死在股市裡?讀懂你就離高手更近一步!

為什麼95%的人會死在股市裡?讀懂你就離高手更近一步!

為什麼95%的人會死在股市裡?讀懂你就離高手更近一步!

為什麼95%的人會死在股市裡?讀懂你就離高手更近一步!

為什麼95%的人會死在股市裡?讀懂你就離高手更近一步!


提升自己的意識狀態,達到一個更高的立足點

有些問題無法在同樣的層面被解決,因為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會產生其他新的問題,所以問題只能被超越,而不能在問題的層面上被解決。同樣,股票交易中有些問題無法在股市的層面上被解決,這需要一個交易者把自己提升到遠遠超出市場之外的高度,這樣原來的問題將會被超越。

這方面無法依靠理論的學習,知識的積累達成。因為理論知識是外在的,死的東西。智慧是活的,是去知道的能力,是悟性、洞察力、敏感度、大局觀這些微妙和無法量化的層面。這些內在綜合素質的提升需要藉助藝術,音樂,哲學,宗教。

哲學的任務是認識你自己,認識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哲學素質的培養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理性意識,大局觀,整體感。

交易者不僅要有能力觀察市場盤面的動向,同時還要洞察自己在交易過程中的心理動態,因為交易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當主體和客體的動態都能夠反映在你的意識中,這種察覺力才是真正的智慧。

藝術和音樂是超越理性的,而無意識和慾望低於理性。頭腦理智能夠理解比它低的東西,卻無法領悟藝術和音樂,因為藝術和音樂遠在頭腦之上。只有提升我們的悟性,才能夠讓我們有能力去領略藝術世界的無限風光。

反過來如果我們適當地接觸藝術和音樂,那將會提高我們的智慧、柔韌性、敏感度、協調性,尤其有助於提升我們的悟性,這對我們在股票市場上的運作非常有幫助。音樂是所有藝術中對心靈最有滋養作用的,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和諧,而我們本身就目前而言是一種混亂的存在,經常欣賞音樂有助於達成我們內在的和諧。

我們的心已經在慾望的粗濁中變得過於遲鈍和堅硬,我們的本性中細膩、敏感和靈悟的那部分已經被埋沒。我們幾乎失去了所有的悟性和洞察力,因為我們過分依賴理性和頭腦。但理性永遠是局部的、片段的,它永遠是間接的,它只能一步一步推理,如盲人用手杖在黑暗中摸索。而悟性超越頭腦,來自你的整體,它是突然的、直接的。一下子你就對很多事情開竅了,這就像禪宗的開悟。

宗教是直接在我們的慾望上下功夫,當一個人有了宗教意識,他的慾望自然就會淡化,我們內在那頭野豬就不再那麼狂暴。當我們的內在不再那麼狂亂焦慮,當我們不再那麼急功近利,我們的智力就會更加清晰,我們將會更加客觀冷靜,從而少犯錯誤。

內在的提升是長期漸進的過程。當我們提高我們的立足點,我們將會有一個全體的視角,就會以一種超然的心境看待整個事情。正如歌德所說‘當我們提升了我們的立足點,我們就提升了一切。如果我們降低我們的立足點,那麼就會補足我們所有的悲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