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的溫暖——記開往拉薩的7220190冷藏班組

“零度”的温暖——记开往拉萨的7220190冷藏班组

1月19日,在深圳西麗站,乘務員王剛關閉“7220190”列車車廂門,準備出發。 新華社記者 丁樂攝

“零度”的温暖——记开往拉萨的7220190冷藏班组

1月27日10時許,在拉薩西站貨場,裝卸工人卸下“7220190”列車運載的酥油。 新華社記者 吳濤攝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題:“零度”的溫暖——記開往拉薩的7220190冷藏班組

新華社記者

1月27日早晨7點46分,從深圳發出的編號“7220190”銀白色列車班組徐徐駛進拉薩西站。

“7220190”由5節冷藏車廂組成,1月19日從深圳出發,開行5154公里、最高跨越海拔5072米,在農曆春節和藏曆新年來臨之際,為西藏百姓送來184噸酥油。

這也是2019年春運從深圳發出的近3萬趟列車中一趟特殊的列車,它不尋常的“春運”經歷,見證著奔湧在天路上的暖意和愛心。

1月19日,年近60歲的楊毓磊開始新一次的值乘。和絕大多數從深圳出發的春運班列不同的是,作為“7220190”車組的列車長,他的列車員只有一人。

2015年9月,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廣州機保段首次完成鐵路進藏冷鏈運輸工作,自此之後,奔馳在青藏線上的列車家族就增添了一名新成員:機械冷藏車。截至2018年底,已有314組機冷車順利進藏,累計運送各類貨物達57358噸。

楊毓磊值乘的,就是機冷車——他一次上班就是30天上下,吃住都在車上狹窄的生活艙內,每半小時就要巡查一次設備。

“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吃得了機冷車的苦。”廣州機保段黨委副書記劉世煥說。

從深圳到拉薩,楊毓磊要“從南到北,從東至西”,從海平面到5000多米的雪山埡口,橫跨8省區,穿越200多個大小站點。

“冬天缺氧、冷,容易有高原反應。但最煩的還是飯不容易煮熟,最怕的是車輛出故障。冰雪和高原,考驗車,也考驗人。” 楊毓磊說。

1月25日晚,奔馳中的機冷車響起了警報,剛躺下的楊毓磊趕緊起床檢修。故障排除時,已至凌晨時分,車已接近格爾木站。

抵達格爾木後,楊毓磊和搭檔王剛下車,機冷車進入無人封閉運行狀態。在關閉冷藏設備的情況下,車廂內溫度將降至零度甚至更低。

下車前,楊毓磊跟妻子視頻通話,妻子關心地問累不累。

“累並快樂著!”楊毓磊說。

1月27日,184噸酥油如期抵達。清晨來臨,人們迅速卸貨,將酥油運往商店和市場。

住在拉薩市城關區的藏族婦女尼珍家的每一天,都從酥油茶開始。今年的農曆春節和藏曆新年完全重合,需要用酥油製作的藏族特色食品“卡賽”更是必不可少。

1月27日午後,和好友次珍一起喝完酥油茶後,她們出發前往衝賽康市場。在這座有著300多年曆史、拉薩最大的年貨市場中,尼珍選中了來自深圳的酥油。

“就買這個。”尼珍說。這一袋酥油包裝精美,5公斤重,還帶著深圳企業的品牌標籤,價格是85元。

西藏烹飪協會副會長拉巴次仁說,來自內地的植物酥油和西藏本地產的動物酥油一起,已成為藏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內地品牌企業的加入,產品質量有保障,價格也實惠,不僅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還讓西藏酥油市場的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

同尼珍一樣,這片雪域高原的很多藏族群眾都買過和品嚐過來自深圳的優質酥油。工廠位於深圳的金鸝酥油西藏地區總代理王聰說,他們的經營範圍覆蓋拉薩、那曲、阿里和日喀則等地。這批184噸酥油,已是今年1月王聰接收的第4批酥油。

“2018年我們賣出3200噸左右,今年預計將提高10%。”王聰說。

廣州機保段的機冷車仍在繼續運營,更多的新鮮物資將沿著它們的路線,從四面八方運進西藏。

運輸方式的轉變改寫了西藏與內地交流的格局。酥油生產企業、南海油脂工業(赤灣)公司運輸專員張偉說,公司1998年開拓西藏市場,當時靠的是汽車運輸,成本高運量小。

“鐵路開通特別是冷鏈車開運後,運輸更安全,物流成本下降,產品損耗少了。”張偉說。

如今,更多交通動脈正在建設之中。川藏鐵路已經開工,滇藏鐵路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兩縱兩橫、五出區、三出境”的西藏鐵路幹線路網格局已經呼之欲出。

對於楊毓磊而言,更激動人心的一件事,是更先進的“遠程智能控溫冷藏車”即將投入使用。他說:“屆時只要有鐵路到達的地方,鐵路冷藏車就能到達。”(記者王攀、吳濤、丁樂、王軍)

“零度”的温暖——记开往拉萨的7220190冷藏班组

1月27日,在拉薩市城關區的藏族婦女尼珍家中,尼珍(中)和應邀而來的次珍(左)在喝酥油茶吃“卡賽”。新華社記者 吳濤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