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需要什麼樣的春天

反彈了幾天市場就熱絡了,熱點,品種,概念就開始盛行了,躲在茅臺這類股票裡避雨的資金也開始出來搶快錢了,我就真是奇怪,精明的國人怎麼一進股市智商和記性就下滑的厲害,剁手剁腳發誓不進A股的又開始砸鍋賣鐵準備相信管理層相信A股能被東風喚回來。

A股便宜嗎?相比美股仍然很貴

經營好轉了了嗎?很多中小企業舉步維艱,市場好轉了嗎?茅臺下滑至少說明全國消費降級。

那些大股東假如放開限制是想回購還是想減持,只怕十有八九都是腳底抹油的心思,這就是對未來沒有信心。

管理層只是把錯誤的政策和奇葩的指導思想自我推翻了就讓資本如此雀躍,這是賤還是套深了想將計就計呢?

A股自成立之日起就沒有為投資者帶來正面的效益,包括實體財富和社會效益,即便那個不清不楚的為國企改革服務導向下的大量新股融資也是個低效率高耗能的集資行為,耗的是全社會的正能量,把企業事業心拂亂,把無數安心工作的有產者攪得人生皆毀。二十幾年大數據統計結果A股就是屠宰場,這不是修辭手法,是徹頭徹尾的最大殺傷力的屠宰場,這得益於我們的高效動員的絕技。

僅僅看A股前科真的存在意義不大,它的負面多餘正面,我國這些年改革的自我糾偏能力不弱,也能及時發現癥結,但是A股和足球是被詛咒的二個項目,為什麼就死不認錯放棄呢,可能覺得股市是經濟的標配,作為經濟大國連個股市都沒有,出國談貿易都不好意思,華為沒上市出去談貿易不會怯場吧,樂視一度創業板第一股也不敢回來,證明股市不是最大最強企業的唯一路子。為了一個虛的面子非要等A股成了潰堤的蟻穴才去人肉沙包堵洪水嗎?股民真的不是子弟兵,真的決堤做什麼的都有,堵缺口的不會有。

關閉股市是一個最理智的做法,但肯定不是符合輿情的做法,不論管理者和投資者都不服,已經被打臉打得扶牆就是不服氣。

既然都想重拾山河逆勢再戰,那就不要在同一個坑反覆摔跤,而是真正建立長效機制,從根本解決源頭的弊端,不要總搞些表面文章或者抄襲美國那些不符合國情的制度,人家是資本主義我們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那個山寨的熔斷機制教訓是深刻的,是血淋淋的三分之一市值買的教訓。

不能因為低迷就摒棄正義和嚴格執法,那是公平的根本。一個不公平的市場多熱鬧也會有一地雞毛不見雞的蕭條。全球牛市A股獨熊算是見證了我們高速增長几十年經濟背景下的奇葩晴雨表。

要有正面促進經濟效能的長效機制就要認真反思我們的每個基礎支撐點,過去的高速增長告一段落,如果繼續這樣靠打補丁縫縫補補經營股市會有真的牛市嗎?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奇蹟之下都是跌跌撞撞在山下徘徊,今後就能健步如飛勇攀高峰,超英趕美,我認為不動大手術不洗心革面不徹底結束非專業的操作是不可能經營好一個專業市場的,股市為經濟添磚加瓦為國民增富才是真的講政治。從理論上股市的功能是1、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轉換器,2、是社會資源有效配置的孵化器,3、是社會財富增值保值的穩定期。它既是經濟規模和趨勢的代表,還應記錄經濟活動的軌跡併合理分配和分佈社會財富。上述功能和作用A股全部缺失,我們要不能具備這些作用那就真的沒必要製造一些假春天,為息民憤搞一些人為的炒作牛市,其最後只會讓那些見利忘義的減持大股東,故事會主持人,資本玩家攜款出境做良民,然後絕大部分中小散戶成為被保護的投資者在A股瞭望說好的春天呢。

A股的政策法規繁不勝繁,很多甚至相矛盾相牴觸,看似嚴苛實如對守序者的枷鎖,對於作奸犯科者嚴刑峻法從來都不是障礙,只有成本才是需要考量的。

大道至簡,何況這個無數發達國家已經測試了多年的資本市場,管理者只需要抓本源抓核心抓主線做好服務,嚴守行為底線,股市的操作行為監管是最明確和有跡可循的,既沒有心理和神經的模糊地帶,也沒有動機和行為的割裂悖論,直接按交易記錄和資金往來就能定性,大數據科技已經把答案都呈上了,市場依然千瘡百孔真的是非專業的瀆職。

主線是什麼核心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資本必須回報,這是經濟學萬有引力,一切以此來展開。三公原則也很簡單就是分配者最後一名取走分配的份額。做到這兩點就能去痼疾獲新生,其它的都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在融資和管理服務堅持這二個原則再製定細節才有未來的春天,否則A股永遠都是美股的模仿秀,美股隨著經濟總量螺旋上升,我們秀完了回到後臺2700點等待下一次演出,有意思嗎。(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