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才明白他為什麼給陳阿嬌寫《長門賦》

司馬相如,據說他的原名叫司馬長卿,因為他非常喜歡藺相如,後來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司馬相如。

提到司馬相如,不得不說他和卓文君的故事。

司馬相如寫出了名篇《子虛賦》,得到了漢武帝劉徹的賞識,之後又因為寫了《上林賦》被漢武帝封賞。卓文君聽過《鳳求凰》後就對司馬相如心生愛慕。當時“富家女”卓文君當初只為一曲琴音便私奔司馬相如,不計較他家徒四壁,當壚賣酒。說的這曲琴音《鳳求凰》,還有一段傳奇色彩的故事。

看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才明白他為什麼給陳阿嬌寫《長門賦》

漢景帝即位不久,司馬相如來到長安,遇到頗有書卷氣息的梁王,當時名重一時的詞賦大家鄒陽、枚乘、嚴忌等都追隨左右。司馬相如十分傾慕,便追隨梁王而去。在梁地作賦彈琴,生活過得十分得意。梁王盛讚其才情高華,賜給他一把名叫綠綺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字,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名貴樂器。這把琴就是後來司馬相如用來彈奏“鳳求凰”,卓文君聽後夜奔的那把琴,所謂“綠綺傳情”使這把琴更富傳奇色彩。

俗話說,飽思曖,富思淫。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司馬相如,居然也動了娶妾的心思,開始逐漸冷落起卓文君來。

看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才明白他為什麼給陳阿嬌寫《長門賦》

司馬相如就給妻子寫了一封只有十三個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卓文君看了,一下就明白了丈夫的意思。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聰慧如她,豈不知這是夫君在暗示自己,無憶,他們之間已沒有過去的回憶了。她心如刀絞,淚流滿面,一連幾天無法入睡,最後寫好一封家書寄給丈夫。

司馬相如打開書信,先看到的是一首《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在詩的後面,附有一段書信:“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 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據說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為妻子的才華而驚歎。他回想起過去的夫妻恩愛,感到萬分羞愧,從此再也不提納妾之事。兩人最終得以白頭偕老。

看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才明白他為什麼給陳阿嬌寫《長門賦》

《長門賦》由來

相傳西漢武帝時,陳皇后被貶至長門宮(冷宮),終日以淚洗面,遂輾轉想出一法,命一個心腹內監,攜了黃金千斤,司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賦,請他寫自己深居長門的閨怨。司馬相如遂作《長門賦》,訴說一深宮永巷女子愁悶悲思,寫得委婉悽楚:“……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乃陳後欲借文人筆墨,感悟主心,她命宮人日日傳誦,希望為武帝所聽到而回心轉意。但《長門賦》雖是千古佳文,卻終挽不轉武帝的舊情。到了其母竇太公主死後,陳氏寥落悲鬱異常,不久也魂歸黃泉。

看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才明白他為什麼給陳阿嬌寫《長門賦》

陳阿嬌做了十年左右的皇后,被囚長門宮時,應當正是二十五六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即便在幽深寂寥的長門宮中,這個女人仍在徒勞地試圖挽回自己的愛情。

或許,司馬相如看到漢武帝把陳阿嬌拋棄幽禁,想到了自己曾經對卓文君的無情。也或許是妻子卓文君和陳阿嬌有相同的遭遇,都曾面對過自己丈夫的二心,出於同為女人的同理心,支持司馬相如為陳阿嬌作《長門賦》,挽回漢武帝的心,雖然最後漢武帝並沒有回心轉意。

這也許就是皇宮的無情吧。

看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愛情,才明白他為什麼給陳阿嬌寫《長門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