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小科學家”: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教育的未來

11月17日至18日,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F2科學峰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來自全球的80多位頂級科學家齊聚北京,共襄盛典。

本次活動期間,除了獲獎科學家們聚集諸多目光,還有一幫特殊的追星粉絲——在 “青少年對話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論壇上,科大訊飛征集了62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學生與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得獎科學家直接對話交流。其中,易心爽、哈茂森、張昊陽和邵楷文四名同學來自科大訊飛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

“未來小科學家”: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教育的未來

青少年與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李家洋溝通交流

作為人工智能的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出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個性化教與學系統,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這一次,孩子們對話科學家,對於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也有著自己的見解。

“未來小科學家”: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教育的未來

青少年與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科大訊飛A.I.研究院副院長王士進溝通交流

對話李傑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從科學家身上學習到嚴謹的科學精神

在此次 “青少年對話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徵集選拔中,科大訊飛口袋課堂李傑老師的學生易心爽和哈茂森從眾多報名者中脫穎而出,他表示:“這兩位同學都具有科研的探究精神,希望他們能夠藉此次難得的機會,能夠從科學家們的身上學習到嚴謹的科學精神。”

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的今天,科大訊飛口袋課堂攜手名校名師共建網絡學習空間,打造最具影響力的在線教育平臺。作為口袋課堂的初中化學老師,李傑老師表示口袋課堂使他的課程受眾面變得更加廣泛,輻射面積呈倍數變大。大數據分析使他能夠全面瞭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跟蹤學習軌跡,真正實現精準教學。

“未來小科學家”: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教育的未來

科大訊飛口袋課堂初中化學老師李傑

易心爽:人工智能讓我享受名師資源

來自湖南的易心爽從小對化學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是受制於當地辦學條件的限制,她無法接受到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如今通過口袋課堂,她表示,自己隨時隨地都能接受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名師課程。人工智能不僅讓易心爽免受公交輾轉之苦,更是為她打開了一扇汲取新知識的大門。

“未來小科學家”: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教育的未來

易心爽

哈茂森:人工智能促進資源共享

作為2017年獲得全國高中奧林匹克競賽化學一等獎獲得者,年僅17歲的哈茂森目前已經跟隨北京大學化學系的老師,提前學習大學課程。有過支教經驗的他顯然對人工智能+教育有著更深的見解。他說,偏遠山區的學生無法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是個難題,先進的人工智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人工智能也會帶來資源共享,讓更多學生直面世界頂級高校的在線課程,開闊視野,提升自身素質。

“未來小科學家”: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教育的未來

哈茂森

張昊陽:人工智能+教育=隨身攜帶老師

來自洛陽市第二外國語學校的初二學生張昊陽,在對話科學家時,向科大訊飛AI研究院副院長王士進提出了關於人工智能相關問題,王士進副院長也向這位小小科學家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加入人工智能的研究。談到科大訊飛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他表示,系統的錯題推薦功能可以強化鞏固知識點,同時老師可以根據同學們的薄弱環節進行講評,大大提高了他的學習效率。

“未來小科學家”: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教育的未來

張昊陽

擅長編程的邵楷文,曾經拿過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機器人創意比賽中學組的一等獎。對於人工智能十分感興趣的他,在使用科大訊飛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後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家長及時跟蹤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打破家長與學校之間的隔閡。

“未來小科學家”: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教育的未來

邵楷文

教育是國之大計,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面向大規模的學習者群體,建立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體系,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一直以來,科大訊飛把“為了孩子的開心學習、快樂成長”作為企業的使命之一,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正在依託科大訊飛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推動著教學、學習與管理模式的不斷革新,向著個性化教育、精準教學不斷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