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領會領導意圖”

前段時間,我在部隊時共過事的一名年輕機關幹部給我打電話訴苦,說最近簡直沒法幹了,白天黑夜忙的象陀螺一樣亂轉,可無論是辦文、辦會還是辦事,都處處不順,接連挨批。而且,幾個頭頭的批評如出一轍:沒能正確領會領導意圖!他最後急咧咧地說:老哥啊,你無論如何要教我學會怎麼才能正確領會領導意圖,不然這樣下去,我看我在部隊也快乾到頭了!

以我對這個小兄弟的瞭解,他雖然是個急性子、粗線條,但上進心、責任心還是很強的。聽他一通訴苦,我卻一時語塞,只好開玩笑道:兄弟,如何正確領會領導意圖這個命題太難了,能不能換個容易點的?比如,如何用地溝油搞亂全球油價、如何用垃圾山填平臺灣海峽之類?這些是咱的老本行,哥專業!

玩笑歸玩笑,答案還要找。結合當前局裡正在開展的“用正確的方法把事情做正確”大討論,反思總結自身工作中出現的一些缺憾和紕漏,就如何正確領會領導意圖,談點粗淺的心得體會。

如何“正確領會領導意圖”

首先,為何要“正確領會領導意圖”?

做為一名機關工作人員,說是領導的“耳目”、“外腦”也好,說是領導的“手臂”、“腳掌”也罷,總之,就是要圍繞領導這個“大腦”、“核心”來動作。做為部屬,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是要誠心誠意輔助領導作出決策、盡心盡力完成領導交辦任務。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學會準確領會理解領導的決心意圖,貫徹執行領導的決策部署。能否做到這一點,是衡量一名部屬是否成熟、稱職的重要標準。

其次,什麼叫“正確領會領導意圖”?

所謂領導意圖,是指領導在部署工作時的精神實質,希望達到的目標效果。領導意圖,既反映了領導對某項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體現了其獨特的領導藝術、思維方法和處事原則,往往具有切中要害、揭示規律、觸及本質的特點。只有把領導意圖理解準、領會透,作為部屬在出謀劃策、具體落實的過程中,才會感到靠譜、上道、順勁。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部屬提建議、辦事情,要麼把領導意圖擱在一邊,要麼理解不深、把握不全,要麼鸚鵡學舌,要麼不琢磨事只琢磨人,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正確領會領導意圖。

那麼,怎樣才能“正確領會領導意圖”?

領導意圖,可以看作是領導的決心意志、前進方向,甚至是領導的權力象徵。“正確領會領導意圖”,看似淺顯簡單,似則深奧複雜。能夠在一時、一事上做到正確領會領導意圖不難,難的是在時時、事事上都能做到正確領會領導意圖。

正確領會領導意圖,最首要的是要堅信不疑、堅決執行。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位置決定眼界”。從職責範圍上講,決策層負責管“面”,管理層負責管“塊”,執行層負責管“線”。如果把一個組織比作“金字塔”,領導處於塔尖位置,他可以環顧四方,一覽無餘;作為部屬,則處於塔身的某一側面,視野受到限制、判斷會打折扣。再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領導是站在井口觀天,部屬是蹲在井內望天。由於所處地位、所擁有資源、所承擔責任的不同,註定領導與部屬在視野高度、思維角度、判斷尺度等方面都存在客觀差異。正確領會領導意圖,其基石和前提有三:一是對領導意圖的正確性要保持高度的信同。從客觀上講,領導比部屬更瞭解全局,知道哪些是重中之重,哪些是細枝末節;領導工作經驗更豐富,看問題更透徹。從主觀上講,領導承擔決策的風險,所以他對待決策可能最認真。一旦決策失敗,領導首當其衝地要承擔責任,而不能像部屬那樣,成功了可以邀賞,失敗了可以推諉。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領導作出決策的正確率要遠遠高於部屬,對這點毋庸置疑。在領導決策前徵求意見時,作為部屬可以暢所欲言,而領導一旦定下決心,或者否定了你的意見再讓你執行時,你就必須執行。理解了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這就是負責精神、全局觀念。不理解的或有缺陷的,作為部屬可以慢慢領會、消化,可以逐漸完善、發展,但決不允許懷疑、否定。這是作部屬的職責、本分,也是工作的原則、紀律。如果敢對領導意圖說三道四、評頭論足,挑戰領導的權力、權威,既說明這個部屬素質低,跟不上領導思維,又說明見識淺,不能適應本職工作,也說明不懂事,離邊緣化不遠了。二是對領導意圖的可行性要保持高度的信服。作為部屬,對領導最大的支持和負責表現在哪些地方?不是表現在語言上,也不是表現在行動上,而是表現在思想上。當領導作出一個事關重大的決定時,最好最優秀的部屬,不是執行最徹底的部屬,而是看得更通透、理解最到位的部屬。有的人表面上應承得很暢快,有的人行動上落實的很痛快,但是思想上並沒真正認同,於是手上邊做心裡邊打鼓:這樣做到底行不行?肯定不行,做了也是白費力,那乾脆就馬馬虎虎、敷衍應付吧!思想上先打折扣,行動上三心二意,結果不用說,肯定做不好。做不好還不認為是自己的錯,認為這件事本來就不應該做,是領導讓做的,所以才導致如此結局。所以說,要談擁護、支持領導的工作,就必須先對領導意圖從思想上保持高度的信服與一致。三是對領導意圖的重要性要保持高度的信任。決策層在組織中處於自上而下指令傳遞系統的頂端,領導所發出的指令、所思考的問題,一般具有政治性、全局性和長期性。家有三件事,先揀急的做。工作繁雜,首要的就是善於分析和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別人的事,自己的事,再多再忙的事,要把領導決定和交辦的事當成最重要、最緊急的事。這不僅是個排序先後的問題,也牽扯到力量、時間、財力等資源的統籌調配,是大局意識、中心意識、服從意識的具體體現,是在明確機關工作特點前提下的一種積極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對領導做出的決心決策和交辦的工作任務,要像《把信送給加西亞》中的羅文中尉一樣,不提條件、不打折扣,自我加壓、想方設法,有不達目標永不罷休的意志,有面對挫折和困難不推諉退縮而勇於擔當的責任感,化消極被動的應付為積極主動的自覺,把領導的決心意圖全面徹底地貫徹下去。

正確領會領導意圖,最基本的是需反覆琢磨、仔細品味。常話道:千人千面孔,萬人萬脾性。領導的意圖,有時候表達得比較明確,有時候卻十分隱晦模糊,有時甚至只是某種指向語氣、肢體語言甚至心理語境。比如,領導對某個事情或問題已經有所思考,但不好明確表態,這時可能選擇一種模糊的表達方式。領導簽上一個名,或者畫上一個圈,這是什麼意思,是表示同意還是不同意?這就需要慢慢去體味。還比如,領導交代任務,就是簡單的幾句話,一時讓人摸不著頭腦。如果你對領導意圖似懂非懂,也不多問,便憑想當然辦事,結果事辦完後很可能與領導的要求南轅北轍,費力不討好。作為部屬,必須善於觀察和把握領導的工作方式和做事風格,要考慮他為什麼定下這個決心意圖,為什麼做出這個決策部署,出於當前什麼樣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背景,基於什麼樣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內部、外部環境等。要注意把領導一系列的決心意圖和決策部署聯繫起來思考、系統起來觀察,悟出每位領導抓工作的規律性,瞭解每位領導的獨有個性。有經驗的部屬,在接受領導交代的任務後,不是匆忙動手,而是首先把領導關於此項任務的意圖搞清楚,把任務的性質、目的、要求搞清楚,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一般來說,領導交代的事項,大都由三個要素組成:一是內容——辦什麼事?二是時限——什麼時間完成?三是要求——工作標準、注意事項等。在接受領導交辦的事項時,一定要把這三個要素搞清楚。當領導交代的任務比較凌亂時,要用三個要素加以歸納整理;當領導交代的任務過於簡單時,要用三個要素加以發揮完善,簡要地口述自己對任務的理解,得到領導認可後再行動;當領導交代的任務超越客觀實際,難以完成時,要用三個要素加以調整,並提出自己的意見供領導參考。通過把握三要素,為正確把握領導意圖奠定基礎。如果領導對這三要素也說不清楚或不說清楚,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領導順口一說,並沒有真正形成決心。遇到這種情況,你就拖著吧,這就是所謂的“垃圾性工作”,幹不幹、早幹晚幹都行;另一種是領導因為某種原因故意不能說的太清楚。對這種情況,要善於從一些平常看起來無足輕重、不痛不庠的事情上面,站在領導的角度揣摸出其真實意圖。因為,憑領導的智慧和閱歷,他一般不會去做任何毫無意義的表面文章。即使是一些看起來是形式主義的事情,哪怕是儀式性的、象徵性的事情,只要領導公開著來做,就一定有他深刻的道理。領導很多不為常人理解的行為,實質是一種指引、一種促動,只是有些部屬往往看不到更遠的方向和前方的目標罷了。

正確領會領導意圖,最關鍵的是靠點滴積累、串珠成鏈。對領導意圖的理解把握,除了從會議決議、領導講話、工作部署去領會外,還要把工夫下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重大任務或重要情況,主動請示,問一問領導有什麼考慮;領導閱讀文件、報刊和資料後,看一看有什麼批註,有什麼新的思想;領導與你交談中,聽一聽有什麼新的決心意向;領導批評表揚時,理一理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具體來講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從領導的言談中捕捉。機關人員要及時記錄領導在各種會議、各種場合的系統或隨機講話、談話,善於將其聯繫起來,從中分析意圖。二是要從領導的行動中掌握。領導去哪裡,抓什麼,怎麼抓,反映了他對這個單位、這方面工作的關心程度,反映了他的決心和意圖。三是要從領導的文辦中摸清。部屬平時與領導的接觸,大量是通過文辦聯繫在一起的,要善於從領導的講稿、批示中把握其思想。一個成熟的部屬,應該通過領導的言談舉止,連貫而不是零散,系統而不是肢解,全面而不是單一,深入而不是膚淺地分析和把握領導意圖,努力與領導同步思維甚至超前思維。最好能夠做到,如果領導來不及考慮的問題,你能提前想到;領導想到的問題,你能具體細化;領導擔心的問題,你能提前預見;領導希望解決的問題,你能有法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