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用戶天花板的戰略思考,恐怕拼多多也注意到了

我始終想不明白,拼多多為什麼可以值240多億美金。

它的商業模式在本質上很難成立,一來,是硬大量廣告費獲取流量,然後將流量分發給眾多質最良莠不齊的商家,獲取廣告推薦費用+提成點,這就導致廣告殘高居不下;二來,是通過裂變分享,將受益補貼用戶獲取新客,而這一點隨著拼多多邁入用戶3億時代後會越來越困難。這本賬很難算平。就像誰也不知道陷陷可以走出今天的盈利模式,誰也沒有想過團購網站出生的美團能走到今天的規模。

支撐他們不斷調整模式,並最終找到合適模式井提升市值的本質力量只有一個:用戶數

拼多多的估值更多是來自他的用戶數。

整整3億的用戶數。

針對用戶天花板的戰略思考,恐怕拼多多也注意到了

“在互聯網時代,用戶數就是一切。”

對於淘寶目前的用戶體量而言,快速增長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電商用戶的紅利期已經結束了

為了讓公司員工意識到用戶增長的重要性,淘寶的市場部劃分了品牌跟效果的部門,同時讓每一個人的攝效都取多或少與用戶增長掛鉤。

我們目前再發展的用戶有2關,一是下沉個456線城市的年輕人,還有就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以最近我們開始投放電視廣告,開始選擇類似《流星花園》這樣的IP。

“其實,某種程度上,我們是感謝拼多多的。”

因為他們教育了這兩群人,讓他們適應了網購,然後這些人漸漸對品質更有需求,就轉化到了淘寶。

針對用戶天花板的戰略思考,恐怕拼多多也注意到了

這個說法並非沒有根據。

之前看到一個報道很狡猾,報道里提到"卸載淘寶的用戶中有50.3%流向了拼多多",然後列舉了拼多多各種飛速發展數據,最終說淘寶為了應對拼多多出了廉價版的淘寶,凸顯淘寶的窘境。

但這個報道沒有報道出來另一個數據:“拼多多的卸載用戶中有78.3%流向了淘寶。

“所以,對我們而言事情也簡單,做好我們自己的產品就好了。

各家都守著自己的特點,希望再去圈更大的用戶規模,搶更多的電商市場份額。

就像拼多多守著低價的特徵;唯品會守著品質,考拉守著海淘,小紅書守著潮流,淘寶守著大而全,京東天貓守著品牌。

針對用戶天花板的戰略思考,恐怕拼多多也注意到了

他們都說,自己發展跟別家的特點不一樣,不會受到其他家的太多影響。

“但其實他們內心深處都明白,他們終究面向的是同一個大小有限的蛋糕。”既然蛋糕很難進一步做大,那麼各家電商平臺所在做的事情其實搶份額大小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