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在海南海口,一位在重慶上學的女大學生返校時,爸爸往行李箱塞了10罐海南產的辣椒,聲稱怕重慶的辣椒不夠辣。

在我的印象中,重慶以及四川地區不就是以吃辣聞名麼,海南人的飲食習慣應該和廣東人一樣清淡,更多的是海鮮、水果這種清甜宜人的海邊風格,似乎怎麼都和辣椒不沾邊。一個海南人居然怕重慶的辣椒不夠辣,這是什麼情況?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這位父親蹲在女兒的行李箱旁邊說道:「怕你一個學期不夠吃,怕重慶的辣椒不夠辣。」這可把很多人給驚到了,竟然覺得重慶的辣椒不夠辣,海南到底是吃的有多辣啊。

四川人吃了海南的辣椒,

也要被辣到懷疑人生

在那條視頻下,很多重慶或者四川人強調,川渝本身的特色就是麻辣,並不是簡單的辣味。的確,作為川菜中獨有的味型之一,麻辣也是川菜最正宗、最經典的一種辣,鮮明而不張揚,爽辣而不熱燥。

麻辣燙、麻婆豆腐、麻辣香腸、麻辣兔頭...... 隨便例舉幾樣四川出名的食物,多半都帶著「麻辣」二字。四川人吃的辣,不單單只是辣而已,辣裡豐富多變有層次,香得搖曳多姿餘韻悠長。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傳統名菜之一。主要原料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豬肉)、辣椒和花椒等。麻來自花椒,辣來自辣椒,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

為什麼四川重麻辣?因為從漢代開始,四川地區就普遍種植「蜀椒」,它並不是辣椒,而是花椒。那時候,人們通過花椒、茱萸和姜來製作辛辣的味道。當四川開始種植辣椒後,四川人就把它跟花椒一起入菜,開創川菜的「絕代雙椒」時代。

四川人做菜用的辣椒也多:幹辣椒、鮮辣椒、泡辣椒、辣椒麵、辣椒段、辣椒油、青辣椒、紅辣椒...... 滿桌辣菜讓人生出「全國山河一片紅」的豪邁。但做不同的菜,用什麼辣椒,辣到什麼程度,都不太一樣。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食材是廚師最重要的研究對象,只有掌握了食材有什麼樣的特性,才好決定下面怎樣去對付它。對於四川大廚們來說,辣椒也是如此。

跟川渝地區的麻辣不同,海南的辣就是真的辣了。在很多人看來,海南人應該是不太吃辣的——在紫外線這麼強烈的地方吃辣,確實有點內外燒火的感覺。但海南人一旦吃辣,會把四川人嚇得目瞪口呆。

海南能在中國吃辣界能佔據一席之位,主要得感謝當地特產的一種辣椒——黃帝椒,聽起來就很霸氣有木有。由於它外表金黃,又長得像燈籠,也叫「黃燈籠辣椒」。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皇燈籠辣椒主要分佈在海南島南部沿海區域,尤以陵水的最為著名。

這種辣椒原產古巴、巴西、秘魯等美洲國家,它沒有我們熟悉的紅辣辣的顏色,泛著淡淡的金黃色,看起來人畜無害,卻辣到讓人懷疑人生,在世界辣椒之中位居第二位,是名副其實的「辣椒之王」。

因為直接吃太辣,所以通常人們並不直接食用黃燈籠椒,而是經過醃製和發酵,將其製作成辣椒醬,海南爸爸給女兒帶的正是這種辣椒醬。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黃燈籠辣椒一般都以辣椒醬的形式出現在海南人的餐桌上,成為在外漂泊的海南人的鄉愁。

跟酸甜苦鹹不同,辣實際上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灼燒感的物理性刺激。那四川和海南的辣椒,到底哪裡的辣椒勁更大呢?

在這之前,給大家科普一個辣椒的辣度測定法,這是1912年,美國一個叫韋伯·史高維爾的化學家發明的。測定方法主要是用糖水稀釋辣椒的酒精提取液,看用多少倍的糖水,才能品嚐不出辣味。這個多少倍就是辣度,倍數越大,辣度越高,代表這個辣椒越辣。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史高維爾指數就是指辣度,指數越大,辣度越高,辣椒越辣。

川菜裡常用的辣椒有那麼幾種:川椒界的槓把子——二荊條,幹辣椒、泡菜、郫縣豆瓣、辣椒醬、辣椒油裡都有它的身影。朝天椒皮薄肉厚,軟糯香甜,常用於辣椒醬之中,還有常用來做幹辣椒和辣椒粉的小米辣。

在這些辣椒中,二荊條的辣度為7000,朝天椒的辣度為3萬,最高的是小米椒,辣度為5萬,這些都已經很高了,因為一般的火鍋辣度才500到1500。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四川自貢小米椒,辣度極高,口味辛烈。

而海南的黃燈籠辣椒的辣度為15萬至30萬,比朝天椒辣的不止一點點。《陵水縣誌》就記載了:「湖南、四川不怕辣,陵水燈籠番椒最可怕。」

究竟有多可怕?在視頻的最後,一位重慶的同學嚐了一口黃燈籠辣椒,被辣得直捂嘴。素有「不怕辣」美譽的四川人,吃了新採摘的海南黃燈籠辣椒,也只有舉手投降的份。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重慶大學生試吃海南黃燈籠辣醬後,直接「哇」了一聲,之後他評價道:「這個辣椒還是比較辣」。

而且,四川人是把辣椒作為菜餚的一部分,一般在高溫下進行烹飪,容易破壞辣椒素,降低辣度,相比之下海南人往往是把黃辣椒醬作為一種調料,在吃東西前加入,這樣涼拌或鮮食的處理方法,菜品辣度其實保持得更好。

所以要真比起吃辣的能力,四川恐怕是真的要輸給海南人了。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辣椒經過高溫烹飪,辣度會降低。

海南人為什麼比四川人吃的都辣?

其實海南人普遍的口味並不是嗜辣。海南菜以粵菜為基礎,又糅合了本地特色,注重原料鮮活,口味清淡,體現本味。在烹飪原料上地方特色明顯,如常用海味,多用野味,對禽畜原料挑選嚴格,尤其是菜餚中常出現海南的特色水果,如椰子、菠蘿蜜、蜜桃等。

那為什麼在海南,會流行這種奇辣無比的黃燈籠椒?這跟當地的氣候有很大關係,海南地處北迴歸線以南,氣候屬熱帶島嶼性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是全國少有的天然溫室,十分適宜黃燈籠辣椒的種植。海南種植黃燈籠辣椒的歷史,據說已經有500多年。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關於黃燈籠椒,有一個傳說是唐朝宰相李德裕被貶崖州,途徑海南時,因為不適應當地的熱帶氣候,全家都患上了難治的頑疾瘧疾。幸好當地好心的黎族百姓救了他們,使用的藥方就是用黃辣椒、姜及蒜一起配製的。後來李德裕在感激村民之餘,沒有忘記將自己的「救命藥」種植在自家後院,並且進行改良。

四川吃辣椒的歷史比海南短多了,別看辣椒在中國混得風生水起,其實是個舶來品,哥倫布在美洲發現的。中國關於辣椒最早的記載公認是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箋》中的「番椒,味辣色紅,甚可觀」。

辣椒傳到四川的時間甚至要晚於不愛吃辣的廣東,在川菜中佔據主導地位也是近100年才有的事情。所以說海南人用辣椒的歷史比四川不知道久遠到哪裡去了,比四川人能吃辣沒什麼好奇怪的。

而且你可能不知道,在這之前,古代居住在四川盆地的人是嗜甜的。四川盆地作為甘蔗的主產地,榨取的蔗糖在很長時間都是調味料領域的領軍人物。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蘇軾作為一個四川人,卻愛好甜甜的東坡肉了。

在當代川菜中,你仍能隱約看到流傳下來的甜蜜口感,在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和甜燒白中我們還能品嚐到辣中透出的甘甜。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甜燒白是一道四川的傳統名菜,主要食材是五花肉,糯米,豆沙。將豆沙夾入肉片蒸至酥軟作甜食上桌。

那海南人究竟有多能吃辣呢?就說說這黃燈籠辣椒,四川人都不一定吃得了,卻是海南人的日常調味品。無論是吃粉湯、炒粉、海南粉、酸粉,還是吃各種白切雞、白切豬、肋排,或是清炒空心菜小白菜等等,都喜歡加上一點黃燈籠椒。沒有它,海南人一頓飯吃得都不完整。

在海南街邊各種小飯館的桌子上,也都會擺上一瓶黃澄澄的黃燈籠辣椒醬,只需挑上一個筷子尖,配上一口粉,就會辣得鼻尖冒汗。海南的特色小吃陵水酸粉或是三亞地道的港門粉,海南人都會習慣配上陵水地區特產的黃燈籠椒。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陵水酸粉是海南的特色小吃陵水酸粉,是在海南粉的配料中添加了沙蟲幹、魚餅、小鹹魚、魷魚絲等海產品,而且用來拌粉的調料醬湯也添加了食醋,重點就是要配上陵水地區特產的黃燈籠椒,立馬變得酸辣甜香,令人胃口大開,在陵水當地廣受歡迎。

就連屬於川菜的酸湯肥牛,要想有那個酸辣味,最好的辦法居然是加入海南的黃燈籠辣椒醬。喚醒酸湯肥牛的香辣靈魂,唇齒垂涎它的色香味。

海南本地人還喜歡用辣椒鹽拌著芒果、菠蘿、番石榴等熱帶水果,取出一勺黃燈籠辣椒醬,撒上鹽,將切好的水果輕蘸少許。一口咬下去,甜甜的汁水中混著鹹辣的味道,食感層次豐富又細膩。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酸湯肥牛是四川省傳統的名菜,主要原料是肥牛、金針菇。黃燈籠椒醬是這道菜的靈魂調料,不能取代。

如果你來海南,就會發現當地最受遊客歡迎的不是椰子,也不是海產品,而是黃燈籠辣椒醬。海南人平時更喜歡去菜市場買新鮮黃燈籠椒回家,自己醃製成辣椒醬。

但當他們要把黃燈籠辣椒醬銷往其它地方時,因為怕其它地方的人接受不了黃燈籠辣椒醬的辣度,往往會加入蒜蓉、南瓜燈其它東西稀釋辣味。這麼一看,海南人的確比其它地方的人要會吃辣。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海南人眼裡黃燈籠辣椒醬的淡辣,對於其他地區的辣椒愛好者來說已經辣得想哭出來。

為什麼提到吃辣,

大家最先想到的總是四川、重慶和湖南?

其實除了海南,還有很多地方的菜既好吃也很辣。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藍勇教授對中國飲食辛辣口味進行分析後,繪製出了中國「吃辣」版圖。

貴州的辣,種類齊全,辣得刻骨銘心,讓人想起來胃就會一陣絞痛;雲南的德宏擁有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品種,那就是雲南象鼻涮涮辣,辣度是朝天椒的20倍~30倍;湖南人好用新鮮辣椒或者幹辣椒炒菜,無辣不歡。

湖北各地市辣菜介於幹辣和麻辣之間,家家戶戶熱愛辣味;江西有個地方可能是全中國吃得最辣的地方,那就是萍鄉市,這地方煮粥、燉湯都要放辣椒;廣西氣候十分適合種植辣度高的辣椒,辣椒是人們生活飲食裡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剁椒是貴州家家戶戶都有的配料。

但為什麼一提到吃辣,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都是四川、重慶和湖南這幾個地方?

我們先來看中國的八大菜系,分別有山東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蘇菜、浙江菜、安徽菜、廣東菜和福建菜,川菜和湘菜榜上有名。

四川的夫妻肺片、水煮肉片,湖南的剁椒魚頭、辣椒炒肉、豆豉辣椒蒸排骨、口味蝦,這些火辣辣的代表名菜,加上八大菜系的影響力,很容易給大眾留下四川和湖南吃辣的印象。而重慶,麻辣的重慶火鍋全中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反觀湖北、陝西、貴州這些地方,湖北帶辣的滷味、陝西的油潑辣子、貴州油辣椒,或跟海南一樣,只是作為一種調味料,或只是在小吃中現身,比起四川、重慶和湖南撲面而來的辣,顯得內斂許多,一般人還真不一定知道這些地方原來也吃辣。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油潑辣子是陝西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它是將秦椒碾制的辣椒粉與花生芝麻等境加香味的調料拌勻,然後用熟油潑入,再用農家醋一激。在陝西,油潑辣子很受人們喜愛,岐山擀麵皮,鳳翔豆花泡饃以及西安最受歡迎的羊肉泡都離不開油潑辣子。

中國究竟哪裡的人最能吃辣還無法下定論,但四川、重慶人一定是最會吃辣的。「會吃」指的是無論從烹飪技法還是飲食審美理念上,都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體系。

四川人他們講究辣椒入到菜裡的味道,即便是簡單的辣味,川菜裡也要將不同辣度的辣椒組合起來使用。上好的辣椒麵就不能只用一種辣椒,要將起香的辣椒(比如東山二荊條,櫻桃海椒等)和辣度比較高的(比如朝天椒和更辣的小米椒)按一定配比結合起來,這樣辣起來才有層次感。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準備辣椒麵,需要不停的翻炒。

重慶火鍋同樣不只是辣這麼簡單,底料由牛油、麻油、幹辣椒、花椒、老薑、大蒜、丁香、冰糖等十幾二十種原料炒制而成。記得有一次我在朋友圈說重慶火鍋就是辣,底下立馬被一個重慶人反駁只吃得出辣的重慶火鍋根本不是好火鍋,好的重慶火鍋應該能品出鮮香麻辣各種滋味。

而湖南人吃辣,我只能說實在是太猛了。他們好用新鮮辣椒或者幹辣椒炒菜,用的是辣椒本味,是更單純的辣。臨近吃飯時你若走到居民區,家家抽油煙機冒出濃濃辣味。因為湘菜與其他菜系口味差距太大,湖南人出去,吃其它地方菜,簡直就是讓他喝清水一樣。

要麼懂得把辣椒玩出花來,要麼就把吃辣變成一個別人無法忽視的濃重特色,四川、重慶、湖南就是靠這樣兩種方式,把辣這個標籤深深烙印在身上。

論能吃辣,四川人怕是要輸給海南人

▲ 一個完美的火鍋鍋底得融合各種不同的辣椒,才能色香味俱全。

不管你是不是喜歡吃辣,作為中國人,辣椒總是以某種方式出現在你的餐盤裡。喜歡食辣的人,吃完辣之後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爽!」的確,這種讓人舌頭哆嗦、口腔和胃部著火的感覺,實在是讓人慾罷不能。

正因戳熱和刺痛,反而更讓人感受到鮮活。這和生活多麼像啊,在平庸的日常中,我們也想要時不時地得到一些刺激,證明我們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