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在古代是侮辱性稱號,直到一個和尚做了皇帝,漢人挺直了腰板

我們如今叫“漢族”,叫“漢人”,“漢”這個前綴,毫無疑問源於大漢王朝的存在。

很多人於是以為,這是漢朝時期出現的稱呼和頭銜,更是認為,這是漢朝最偉大的皇帝,漢武帝劉徹以武功定四域,展露威名,所給如今的我們賦予的身份和頭銜。

然而在歷史事實上,並非如此。

漢人在古代是侮辱性稱號,直到一個和尚做了皇帝,漢人挺直了腰板

首先先給出結論:

事實上,兩千年來,我們的稱號一直叫做“秦人”,在公元前,我們叫“秦人”,在2019年,中國的主要稱號仍然是“秦”,中國人的主要稱號仍然是“秦人”。

“漢族”、“漢人”,只是我們內部的自稱,從來不是在外的“名號”。

那麼,這自稱從何源起呢?當然,毫無疑問的,“漢”這個字,是來源於漢朝的。但它卻不是漢王朝源起的。漢朝時候,漢王朝的大敵,匈奴帝國,把漢朝人叫做“秦人”。漢朝時,漢朝百姓到了大宛國交流,《史記·大宛列傳》裡,司馬公寫的是“宛城中新得秦人”。

司馬公寫到漢初匈奴犯邊時,他在《匈奴列傳》裡寫的是“秦人守之”。漢武帝本人所寫《輪臺詔》中,他也把漢朝百姓寫作秦人,原文為“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弛言,秦人,我匄若馬。”

一直到唐朝,突厥等部仍稱中國人為“秦人”,顏師古給李世民的上書中就明確寫道:“謂我國人為秦人”。而“漢人”稱號到底是如何興起的呢?

漢人在古代是侮辱性稱號,直到一個和尚做了皇帝,漢人挺直了腰板

這是元朝的事了。

元朝初年,使用一種分級制度。把國民分為四級。正是這個分級制度,第一次把“漢人”二字寫進了人的戶籍和各種身份說明裡。“漢人”之稱,取自漢朝,真正成為“名號”,是元朝才發生的。另有一點,作為中華正統王朝的宋朝,宋朝人民是不屬於“漢人”的,宋朝人民在元朝叫做“南人”。

而“漢人”是指金國人。金國國內的秦人、契丹人、高麗人、女真人,統稱“漢人”。宋朝人,叫做“南人”。

“漢人”最開始廣泛應用,實際上是略帶侮辱性和歧視性的稱號。就像歐美人進了非洲,才出現了“黑人”的說法。元朝成立,才有了“漢人”的說法。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完成了整個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從身份最低微者稱帝,才徹底把“漢人”這個稱呼裡的歧視意味給掃除了。

在元朝時,你若是把蒙古人和色目人稱作“漢人”,他們會覺得你在罵他們。元朝的“漢人”和“南人”,大多數也都擠破頭想往色目人和蒙古人群體裡靠攏。

直到朱元璋創立明朝,我們才終能面不改色,終能驕傲的說出,“我們就是漢人”,我們就是漢人,我們漢人建立了國家,我們漢人成為了皇族。

“漢人”成為一種頭銜,始興於元朝,而正於明朝。另附帶真正在外面打出名號的中國和中國人的稱呼。最著名的英語“China”,便是古代“秦”的直稱。法語“Chine”,也是“秦”的直稱。德語也是“China”,亦是秦的直稱。

漢人在古代是侮辱性稱號,直到一個和尚做了皇帝,漢人挺直了腰板

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波斯語、印度梵語等,都是直至今日都稱中國為秦國,稱中國人為秦人。所以事實上,我們如今在外的真正響亮的名號,仍然是“秦人”。除了最多的“秦”稱呼外。

第二多的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稱呼,其實是“契丹”、“契丹人”。俄語,土耳其語,便把中國稱作“契丹”,把我們稱作“契丹人”。當然,還有一個響亮的稱呼,就是“唐人”。

唐人主要源自於唐朝時期,阿拉伯商旅對唐朝人的稱呼,這個稱呼沿用至今,也傳到了歐洲和東南亞很多國家。但卻鮮有稱呼“唐國”的。

所以,漢武帝是否打出了“漢民族”和“漢人”稱號呢?並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