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微信——5億人吐槽,1億人摒棄,8億人卻不懂它

​張小龍在2019微信公開課PRO特別活動“微信之夜”上再次詮釋了微信的這正含義,並將微信再一次推上了人們的“風口浪尖”。

張小龍:微信——5億人吐槽,1億人摒棄,8億人卻不懂它

2019年1月9日,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發表個人史上最長一次演講,暢談時代、初心以及微信未來。面對微信10億用戶締造者的張小龍,全場4小時的演講 ,觀眾用行動做出了最美的闡釋。

8年時間,一個互聯網時代的模型展現在了大家面前,微信在過去八年時間的成長不僅僅是一個奇蹟,其實可謂是互聯網世界的一面旗幟,也許有人覺得這樣形容微信過於誇讚了,其實就用戶這一項來說,一點也不為過!微信還會面臨第二個8年,第三個8年……但它所挑戰的並非是新的對手,而是不一樣的時代。

張小龍:微信——5億人吐槽,1億人摒棄,8億人卻不懂它

“萬物之中,希望至美”,這是張小龍很喜歡的一句話。能否為用戶帶去多一點希望,也是張小龍和微信衡量事情對錯的準則。

微信熬過了“七年之癢”,在2018年的8月份總用戶使用量超過了10億,成為了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這可能是國內歷史上第一款App有 10 億DAU的數量級。微信作為新的社交媒介、支付媒介、應用媒介越來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那微信到底有什麼獨特呢?

張小龍在演講中稱,前段時間微信發佈了7.0版本,當然又有 5 億人吐槽,有 1 億人教我怎樣做產品了,並且還有 8 億人看不懂我們一句話“因你看見,所以存在”到底是什麼意思。不得不說,微信確實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這麼多年以來,微信的啟動頁面總是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剛發佈的時候,有很多人都疑問為什麼是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更早的版本是一個人站在月球前面,那個時候也是很有想象力。對於這個點,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次當你看到微信這樣的一個啟動頁面,你可能都會有一個想法:這個人在幹嘛?他站在地球前面做什麼過了?一年你的想法會變一點,再過一年又會變一點。正是因為這樣,微信把想象空間留給了用戶自己, 10 億用戶有 10 個億的理解。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8年。

張小龍:微信——5億人吐槽,1億人摒棄,8億人卻不懂它

微信的設計原則很大一部分參考當年蘋果手機的特點,這是當年一位德國的產品設計師公羊總結過好的設計的十個原則,這位設計師也曾經是蘋果公司特別推崇的一個人。

  • 第一個原則是好的產品富有創意,必須是一個創新的東西
  • 第二個是好的產品是有用的
  • 第三個是好的產品是美的
  • 第四個是好的產品是容易使用的
  • 第五個是好的產品是很含蓄不招搖的
  • 第六個原則是好的產品是誠實的
  • 第七個是好的產品經久不衰,不會隨著時間而過時
  • 第八個原則是好的產品不會放過任何細節
  • 第九個是它是環保的,不浪費任何資源的
  • 第十個是儘可能少的設計,或者說少即是多。

十個原則很好的詮釋了微信的8年,正如微信從來不做節日運營或者標誌的變化,很多人會說微信很“剋制”。但其實這並不是剋制的結果,本質上是因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種好的設計原則,使得設計者們不會去做很多影響設計美感的事情。

張小龍:微信——5億人吐槽,1億人摒棄,8億人卻不懂它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當時張小龍寫了一封郵件給小馬(馬化騰),開啟了微信這個項目,這不是故事,這個事情是真實的,但是也有很多不真實的傳說,比如去過某某寺廟:)張小龍說,想到那封郵件,我時不時會覺得有點後怕,如果那個晚上我沒有發這封郵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沒有微信這個產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個團隊做的另一個微信。

其實,很多想法是突如其來的,或者說,是上帝編好程序,在合適的時候放到你的腦袋中的,正所謂靈感,找到靈感者才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

原動力其實應該是內心深處的一種認知和期望,它很強大,以至於可以堅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難去達到它。那麼微信的原動力,可以總結為兩點。第一,堅持做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第二,“讓創造體現價值”。

關於小程序

小程序的使命是讓創造者體現價值和回報。一切都是圍繞著點展開。不是因為擁有流量,要讓小程序來體現這個流量價值,這跟微信的原動力是不完全一樣的。

張小龍:微信——5億人吐槽,1億人摒棄,8億人卻不懂它

很多人看不懂為什麼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話,騰訊自己壟斷了頭部幾個小程序,那就沒有外部的開發者什麼事了。看起來騰訊可以短期獲利,但這個生態就沒有了。

哪怕是騰訊投資的公司,也應該一樣的遵循平臺的規則,否則也會破壞平臺的公正性。

回顧一下小程序,從最早醞釀到現在三年了,其實看起來挺慢的。

為什麼非要做這個事情?因為這就是一個未來必然的趨勢。因為APP還要下載安裝,網頁的體驗又太糟糕。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網頁的體驗為什麼不好,就像不理解為什麼公眾號的體驗比網頁好一樣。這裡,微信其實用了一些限定性的辦法,比如說排版,使得哪怕是一個業餘團隊,做的公眾號或者小程序,在用戶端看起來體驗都還不錯。

關於小遊戲

小遊戲的原動力是什麼?不是公司的一個盈利渠道。公司也沒有要求微信要做遊戲。一切盈利都是做好產品做好服務後的自然而來的副產品。

張小龍:微信——5億人吐槽,1億人摒棄,8億人卻不懂它

小遊戲的原動力是,它應該是一個關於創意的平臺。並且讓產生創意的人體現價值。所謂創意的平臺是遊戲是一個載體或者是小遊戲是一個載體,它可以承載各式各樣的創意。

很多人在做這方面的創業,並且看起來好像經過了幾年,公眾號的流量紅利早就沒有了。以前說過公眾平臺不是為自媒體人準備的,但確實公眾平臺確實被自媒體用得最好的一個領域。如果簡單回顧一下公眾號的歷史的話,在剛發佈的時候,確實有很多人利用這樣一個當時的流量口獲得了巨大的粉絲。但幾年下來的話,一個是用戶他可能接觸信息的渠道更多了,另外一個在內容的質量上沒有持續性的話,這裡與用戶的聯繫確實會有所降低。所以公共號又顯得不那麼時髦。但總的方向還是讓平臺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創造文章。

關於人口紅利

微信到了 10 億用戶的關口,其實並不覺得用戶有多少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或者說人口多少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的人總是會拿人口作為一個指標來看自己的空間。

張小龍:微信——5億人吐槽,1億人摒棄,8億人卻不懂它

微信的目標從來都不是說我們的目標是要擴大用戶數,如果要擴大用戶數,過去幾年早去推廣,早一點把 10 億人都覆蓋到就好了。但並不是這樣的,用戶數的增長是自然而然增長的過程,微信要考慮的是對我們已有的用戶提供什麼服務,這個更重要的問題。

對於未來,其實這也是一個時間點來面對微信的未來,因為剛好是 8 年,並且剛好用戶已經到達了 10 億,這個時候我們對於團隊來說就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微信要開始面對下一個 8 年新的挑戰。

但這個新的挑戰不是來自於競爭對手,而是來自於在用戶層面,用戶也過去了幾年之後,每年用戶也在變化,正如張小龍所說三五年就是一個時代,要面對新的用戶時代新的用戶產生的需求。

從個人角度成為人最好的一個工具朋友。從平臺角度,建立一個市場,讓創造者體現價值。在牆和雞蛋之間,似乎總是站在雞蛋一邊。如果你做大了,微信會限制你,如果你剛起步,微信會扶持你。

總而言之,用張小龍的引用來說,“萬物之中,希望至美。”相信下個8年,微信將會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