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微信——5亿人吐槽,1亿人摒弃,8亿人却不懂它

​张小龙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特别活动“微信之夜”上再次诠释了微信的这正含义,并将微信再一次推上了人们的“风口浪尖”。

张小龙:微信——5亿人吐槽,1亿人摒弃,8亿人却不懂它

2019年1月9日,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发表个人史上最长一次演讲,畅谈时代、初心以及微信未来。面对微信10亿用户缔造者的张小龙,全场4小时的演讲 ,观众用行动做出了最美的阐释。

8年时间,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模型展现在了大家面前,微信在过去八年时间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奇迹,其实可谓是互联网世界的一面旗帜,也许有人觉得这样形容微信过于夸赞了,其实就用户这一项来说,一点也不为过!微信还会面临第二个8年,第三个8年……但它所挑战的并非是新的对手,而是不一样的时代。

张小龙:微信——5亿人吐槽,1亿人摒弃,8亿人却不懂它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这是张小龙很喜欢的一句话。能否为用户带去多一点希望,也是张小龙和微信衡量事情对错的准则。

微信熬过了“七年之痒”,在2018年的8月份总用户使用量超过了10亿,成为了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有 10 亿DAU的数量级。微信作为新的社交媒介、支付媒介、应用媒介越来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微信到底有什么独特呢?

张小龙在演讲中称,前段时间微信发布了7.0版本,当然又有 5 亿人吐槽,有 1 亿人教我怎样做产品了,并且还有 8 亿人看不懂我们一句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得不说,微信确实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这么多年以来,微信的启动页面总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刚发布的时候,有很多人都疑问为什么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更早的版本是一个人站在月球前面,那个时候也是很有想象力。对于这个点,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次当你看到微信这样的一个启动页面,你可能都会有一个想法:这个人在干嘛?他站在地球前面做什么过了?一年你的想法会变一点,再过一年又会变一点。正是因为这样,微信把想象空间留给了用户自己, 10 亿用户有 10 个亿的理解。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8年。

张小龙:微信——5亿人吐槽,1亿人摒弃,8亿人却不懂它

微信的设计原则很大一部分参考当年苹果手机的特点,这是当年一位德国的产品设计师公羊总结过好的设计的十个原则,这位设计师也曾经是苹果公司特别推崇的一个人。

  • 第一个原则是好的产品富有创意,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 第二个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
  • 第三个是好的产品是美的
  • 第四个是好的产品是容易使用的
  • 第五个是好的产品是很含蓄不招摇的
  • 第六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诚实的
  • 第七个是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而过时
  • 第八个原则是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细节
  • 第九个是它是环保的,不浪费任何资源的
  • 第十个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十个原则很好的诠释了微信的8年,正如微信从来不做节日运营或者标志的变化,很多人会说微信很“克制”。但其实这并不是克制的结果,本质上是因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种好的设计原则,使得设计者们不会去做很多影响设计美感的事情。

张小龙:微信——5亿人吐槽,1亿人摒弃,8亿人却不懂它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当时张小龙写了一封邮件给小马(马化腾),开启了微信这个项目,这不是故事,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但是也有很多不真实的传说,比如去过某某寺庙:)张小龙说,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

其实,很多想法是突如其来的,或者说,是上帝编好程序,在合适的时候放到你的脑袋中的,正所谓灵感,找到灵感者才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

原动力其实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它很强大,以至于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去达到它。那么微信的原动力,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第二,“让创造体现价值”。

关于小程序

小程序的使命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和回报。一切都是围绕着点展开。不是因为拥有流量,要让小程序来体现这个流量价值,这跟微信的原动力是不完全一样的。

张小龙:微信——5亿人吐槽,1亿人摒弃,8亿人却不懂它

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话,腾讯自己垄断了头部几个小程序,那就没有外部的开发者什么事了。看起来腾讯可以短期获利,但这个生态就没有了。

哪怕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应该一样的遵循平台的规则,否则也会破坏平台的公正性。

回顾一下小程序,从最早酝酿到现在三年了,其实看起来挺慢的。

为什么非要做这个事情?因为这就是一个未来必然的趋势。因为APP还要下载安装,网页的体验又太糟糕。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网页的体验为什么不好,就像不理解为什么公众号的体验比网页好一样。这里,微信其实用了一些限定性的办法,比如说排版,使得哪怕是一个业余团队,做的公众号或者小程序,在用户端看起来体验都还不错。

关于小游戏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不是公司的一个盈利渠道。公司也没有要求微信要做游戏。一切盈利都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后的自然而来的副产品。

张小龙:微信——5亿人吐槽,1亿人摒弃,8亿人却不懂它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它应该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并且让产生创意的人体现价值。所谓创意的平台是游戏是一个载体或者是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可以承载各式各样的创意。

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创业,并且看起来好像经过了几年,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早就没有了。以前说过公众平台不是为自媒体人准备的,但确实公众平台确实被自媒体用得最好的一个领域。如果简单回顾一下公众号的历史的话,在刚发布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人利用这样一个当时的流量口获得了巨大的粉丝。但几年下来的话,一个是用户他可能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多了,另外一个在内容的质量上没有持续性的话,这里与用户的联系确实会有所降低。所以公共号又显得不那么时髦。但总的方向还是让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创造文章。

关于人口红利

微信到了 10 亿用户的关口,其实并不觉得用户有多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说人口多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的人总是会拿人口作为一个指标来看自己的空间。

张小龙:微信——5亿人吐槽,1亿人摒弃,8亿人却不懂它

微信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扩大用户数,如果要扩大用户数,过去几年早去推广,早一点把 10 亿人都覆盖到就好了。但并不是这样的,用户数的增长是自然而然增长的过程,微信要考虑的是对我们已有的用户提供什么服务,这个更重要的问题。

对于未来,其实这也是一个时间点来面对微信的未来,因为刚好是 8 年,并且刚好用户已经到达了 10 亿,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团队来说就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微信要开始面对下一个 8 年新的挑战。

但这个新的挑战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在用户层面,用户也过去了几年之后,每年用户也在变化,正如张小龙所说三五年就是一个时代,要面对新的用户时代新的用户产生的需求。

从个人角度成为人最好的一个工具朋友。从平台角度,建立一个市场,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在墙和鸡蛋之间,似乎总是站在鸡蛋一边。如果你做大了,微信会限制你,如果你刚起步,微信会扶持你。

总而言之,用张小龙的引用来说,“万物之中,希望至美。”相信下个8年,微信将会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