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宝“鸿雁计划”背后,阿里影业“新基础设施”的回归与迭代

本文为东西电影研究组根据外媒报道和此前研究梳理。

关键词:影视融资|阿里影业|娱乐宝

娱乐宝“鸿雁计划”背后,阿里影业“新基础设施”的回归与迭代

撰文

EW AR|金晶 Jocelyn Jin

资本寒冬下的影视行业,已经开始种种行业“自救”。

阿里影业旗下影视娱乐投资平台娱乐宝近期在京发布了基于票房优先结算服务的“鸿雁计划”。这一计划的具体内容是,将在未来三年内,用30亿元资金助力百个国产影视项目、百家影视企业,达成总计100亿元规模的票房回款。

鉴于当下影视产业正面临的严峻的资本环境,影视行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回款周期长的痛点,票房优先结算服务可以说将解很多影视公司的“燃眉之急”。

据介绍,该计划将使制片方和发行方的票房回款周期实现从6个月到6天的跨越。

阿里影业娱乐宝项目负责人谢颖表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集团一直以来的使命和愿景。正如马云在11月致股东信中说的,生意难做之时,正是我们兑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之时。娱乐宝推出的票房优先回款结算服务,目的正是提升中小型影视企业的创作效率,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影视项目的创作和宣传发行中,减少资金回笼的后顾之忧。

“鸿雁计划”意寓“长途旅行,按时归来”,也代表了阿里影业对影视行业的初心。作为阿里影业旗下产品,娱乐宝在过去几年相对低调,此次“鸿雁计划”的落地,也意味着娱乐宝作为文娱板块的影视娱乐投资平台的战略定位正在“回归”。

而对于在2018年明确提出“优质内容+新基础设施”双轮驱动战略的阿里影业来说,这亦是一记在行业低谷扩张的“组合拳”之一。毫无疑问,在娱乐宝“鸿雁计划”的支撑下,内容的投入也将更为从容。

❶行业调整倒逼影视融资破题

2018年的“资本寒冬”,让影视市场成为重灾区。

自崔永元爆出“阴阳合同”事件后,影视产业经历了一连串震荡,在税局补税、平台限价、内容监管不确定性增加的三重加压之下,让原本就资金紧张的影视行业雪上加霜。

早在2018年6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光线总裁王长田就表示,影视行业已经过了投资的高峰期,也过了它估值的高峰期,下一个高峰还没有到来,我们正处在一个谷底。他甚至预言,在未来一两年来,会有几千家影视公司会倒闭。(相关链接:群雄论道:中国电影进入新阶段,该怎么做?又将往何处去?|上影节开幕论坛)

易凯资本的创始人王冉近期更是预言,未来12个月,估计至少会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公司退出或者基本退出这个行业;五年之内,这个行业里剩下的公司应该不超过1000家。

这些看似“惊悚”的表述背后,虽然眼下的“寒冬”事实已经不可否认,但并不意味着行业就面临停滞甚至倒退的风险,而是进入去泡沫化,逐渐步入调整和重塑的关键阶段。热钱的相继退出,其实是在倒逼整个行业往更健康和有序的方向发展。这对国内的影视金融体系同样如此。

影视行业的融资难题并非一日之困,与其产业特性有关。而“资本寒冬”则让本不健全的影视融资困境更为暴露。

娱乐宝“鸿雁计划”背后,阿里影业“新基础设施”的回归与迭代

从影视产业自身特性的角度来看,作为一项需要高资本成本与长时间周期的投入,且属于无形的文化资产,很难像实体项目一样评估价值。但与此同时,影视行业的高收益也引得各方竞相追逐。

影视行业的融资难题并非国内专属,乃是全球产业的通病,放置到工业体系成熟的好莱坞也不例外。为了维系电影的规模化生产和运营,好莱坞电影公司除了自有资金外,往往都依赖第三方资金来为他们的电影提供部分资金,尤其是大预算的项目。

依托背后的工业体系做支撑,好莱坞在电影融资领域也已建构出了一个多层次的金融融资体系。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例,为保证资金安全,贷款方往往会要求制片方提供能够证明付偿能力的担保品。在好莱坞,以海外预售为主的发行合同、电影公司拥有的片库等都可以成为融资的担保品。

而反观国内市场,多数轻资产的影视公司尚未形成文化产品的积淀,口碑和票房的不确定性也难做担保,很难提供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也就很难获得相对低成本的银行融资。影片收入账期长的特点,更让很多急需拓展业务的创业公司在漫长的等待中感到举步维艰。

❷票房优先回款结算解中小影视企业帐期难题

在整体的融资困局下,对于国内的影视公司来说,一个比较现实的痛点就是影视行业资金紧张、回款周期长。这一问题随着影视寒冬的到来,变得愈发严峻。

这也是专注行业“水电煤”的阿里影业此番推出票房优先回款结算服务的原因。根据娱乐宝此次发布的“鸿雁计划”,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用30亿资金助力百个国产影视项目、百家影视企业,达成总计100亿的票房回款。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1年开始,中国电影进入高速增长期,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4.28%,到2018年已有609亿的规模,仅国产电影就有约150亿的票房分账款。在高票房的背后,一部电影的投资、制作、宣发涉及到多个环节,往往需要数家甚至数十家公司协作完成,结算回款的难题进一步加深。


娱乐宝“鸿雁计划”背后,阿里影业“新基础设施”的回归与迭代

按照现有的票房结算流程,层层分拨之后,处于合作末端身份的公司需要至少6个月的结账回款周期。这个漫长的结算回款过程,经常让手头有不少项目等待开机的制作方陷入现金流紧张的尴尬境地。在资本寒冬背景下,中小公司更添负重。

影片制作成本的不断攀升造成动辄数亿元的预算,流转繁复的回款程序造成的账单积压,本就缩小了影视公司的生存空间。而为了保持行业的竞争力,不少公司还要同时涉足多个项目的开发与投资,由此产生的资金需求成倍增加,资金流动性就成为了制约每个影视公司发展的障碍。

娱乐宝产品总监金肇南表示,娱乐宝在这些年的业务积累中发现了行业痛点,并由此进行了垂直业务的延伸,这就是影视供应链以及票房优先回款,用于解决项目制作发行环节所面对的资金链紧张以及账期长的问题。目前推出了代理发行回款,共管账户优先回款,以及联合投资方回款三种合作模式。

娱乐宝“鸿雁计划”背后,阿里影业“新基础设施”的回归与迭代

相比前述的影视融资困局,娱乐宝做出了一些突破性的尝试。一方面解决方案相对方便快捷,确认主发行方签约,可以做到无抵押;而且账期非常灵活,根据所有的合作方实际的资金需求匹配;此外,提前回款的额度可以达到整个项目分账款的80%。

据悉,在“鸿雁计划”正式上线之前,阿里影业就已经为一批合作者提供了优先结算服务:去年暑期上映的《西虹市首富》,还有国庆上映的《新灰姑娘》,以及12月刚刚上映的《印度合伙人》,分别用时15天、7天、3天完成了票房结算的工作。金肇南透露,随着娱乐宝对于业务的不断熟悉,回款的速度还会继续加快。

华策集团北京事业群副总裁夏熹表示,在娱乐宝没有推出之前,各方更多通过投资人来获取融资,从财务运作来说成本较高。以目前国内的金融环境来看,由银行所代表的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难以渗透到整个影视环节。而由阿里影业带头,将先进的互联网投资模式娱乐宝带到影视行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整个行业,尤其是在电影回款方面的融通。

从娱乐宝看阿里影业的基础设施布局

其实早在去年上海电影节上,樊路远就曾强调,在加大内容投入的同时,阿里影业在基础设施上会继续同步推进。作为阿里基础设施平台战略三大落地项目之一的娱乐宝,也将进行业务扩张。如今看来,阿里影业仅用半年时间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娱乐宝此次推出的“鸿雁计划”,是对娱乐宝既有的影视结算服务的一次延伸,进一步完善了娱乐宝正在搭建的“影视投资基础设施”。

相关数据显示,2014 年 3 月,刚刚诞生的娱乐宝推出了第一期投资项目,包括《小时代 3》、《小时代 4》、《狼图腾》3 部电影。在短短 4 天就售罄,参与投资共 22.38 万人次。

据谢颖透露,自2014年3月娱乐宝第一期产品正式发售以来,迄今共投资60余部影视综艺项目,总合作金额超10亿元。


娱乐宝“鸿雁计划”背后,阿里影业“新基础设施”的回归与迭代

以影视投资撬动粉丝运营和电影宣发推广,以及进一步联动阿里的衍生品销售,使得娱乐宝的业务更为多元化。目前战略定位为基于文娱板块的影视投资基础设施的娱乐宝,旗下业务包含了电视剧的发行、IP联合开发及影视剧投资。

在此过程中,随着阿里影业在港上市,淘宝电影票(淘票票前身)和娱乐宝资产于2015年12月被注入阿里影业,以及去年年初整合授权宝与阿里鱼,阿里影业的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初步成型。

“寒冬”言论肆起的环境下,阿里影业旗下的三大基础设施平台却动作频频,也预示着阿里影业在行业低谷期,传统公司式微的背景下逆势而上,借机完善自身产业体系,向头部迈进。

就在近期的11月,淘票票宣布启动“用户和市场扩增计划”,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协同手机淘宝、支付宝等电商生态,意在以庞大的规模效应创造全新的商业生态。

在过去一年,阿里影业还秉持“优质内容+新基础设施”双轮驱动的战略,在内容端持续发力。近期,阿里影业又发布了锦橙合制计划,宣布在未来五年四大档期(即贺岁档、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中,将以主投、主控或主宣发的身份,推出20部优质合制电影。从参投升级为主投、主控或主宣发的身份转变,昭示着阿里影业大步进军产业链上游的决心。

而回到娱乐宝来看,深知产业痛点的阿里影业这次依旧以建设者、服务者的姿态向行业示好,既兑现了其建设行业新基础设施,做行业“水电煤”的承诺,又进一步了调动阿里系资源的联动与整合。而掌握了资金这一影视行业重要命脉的娱乐宝,或将成为阿里影业在娱乐产业开疆拓土的又一“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