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萧何哪个更聪明?

家乡二少


论明哲保身张良比萧何做的好,大家都知道刘邦是比较喜欢骂人的,他最看不起的人就是书生,甚至会朝书生的帽子里撒尿。

但是,刘邦一生之中尤其敬重的只有张良一人而已,刘邦称呼张良的时候,都是叫他为子房。

在古代一般直呼别人的姓名,对这个人是不怎么尊重的。若是想对这个人表示尊重,就直呼他的字就行了,张良的字就是子房。

可是,刘邦对萧何就不一样了,虽然萧何曾经是刘邦的老上级,但是,刘邦起义之后,他就成了萧何的上级了。

刘邦对萧何不但谈不上尊重,他甚至有三次是想杀死萧何的。

第一次就是刘邦在和项羽对峙荥阳的时候,那时候萧何在关中为刘邦守护大后方。萧何治理国家的能力是无人能比的,时日一长,萧何在关中的威望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

这时候在前线打仗的刘邦就开始担心萧何了,他怕萧何会取代他,在关中称王了。

可是,当刘邦怀疑萧何的时候,萧何身处危险竟然并不自知。

那时候的刘邦总是隔三差五的派人去问萧何最近的情况怎么样了?

萧何听到刘邦的问候还很美,毕竟他觉得自己的老上级还惦记着自己。

这时候萧何的门客就告诉萧何,三番五次的被领导问候,那不是什么好事,这说明刘邦已经开始怀疑你了?

萧何琢磨了一下,还真是,可是他并不知道怎么解决。

这时候他的门客就告诉他,你应该派自己的侄子、儿子,凡是能打仗的都去前线,到刘邦那里报道。

等到刘邦看到你的亲人都来做人质的时候,他对你就放心了。

萧何就这样做了,派自己的亲信去前线后,他果然再也没有收到刘邦的问候。此次刘邦想杀萧何的危急,就这样解决了。

第二次刘邦怀疑萧何是在刘邦称帝之后,那时候因为异性诸侯王叛乱,刘邦要去平叛,因为经常在外打仗,刘邦的疑心病又来了,他又开始问候萧何了。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萧何很知趣,他把家里的财产全部变卖,然后把这些收入,当作军费给刘邦送到了前线。

刘邦收到了银子,就不惦记萧何了。

萧何的第三次灾难,是在刘邦快死的那一年,本来刘邦是想再死之前把萧何也干掉的,因为萧何这个人治理国家这么多年,威望很高,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与拥护,他很怕自己死了,萧何会代替他的儿子做皇帝。

萧何也意识到了刘邦会在死前要杀他,这时候又有高人给萧何支招,他告诉萧何,你要是想活命,就必须把你的好名声给毁掉。

萧何为了活命,没有办法,他只有在关中用低价大量的收购农民的土地,一时之间关中的人恨死萧何了。

最后,刘邦总算饶恕了他。

同时我们在看看张良,在刘邦得到天下当了皇帝后,他开始让张良在天下最富有的齐地选三万户做自己的食邑。

这个看似很优厚的封赏,被张良给拒绝了。

张良说自己若是要封赏的话,也不是要齐地的,而是选择要比较贫瘠的留县,要一万户人家就行了。张良要这里的理由是他和刘邦初次见面就是在留县,这个借口也很高明。

很显然张良深懂刘邦的心,他的选择让刘邦很高兴,刘邦就按照他的要求封了他为留侯。

在一个就是张良是一个很知足的人,他在成就了刘邦的帝业之后,他基本上就告别了朝廷,选择了云游四海。

因为张良知道刘邦这个人生性多疑,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享福。

从这一方面来说,萧何是比不上张良的。

你觉得我说的对不对呢?原创不宜觉得说的好就给个赞吧。


史学达人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谁是仁者?谁是智者?究竟孰高孰低?

众所周知,张良、萧何、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汉高祖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三杰中,萧何年龄最长,张良次之,韩信最小。

张良,生于公元前250年,卒于公元前186年,享年64岁。

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卒于公元前193年,享年64岁。

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卒于公元前196年,享年35岁。

抛开被后人奉为 兵仙、战神 的韩信,我们单来说说 作为开国功臣,但得以善终的两位牛人:张良和萧何。


张良,战国时韩国贵族后裔,韩国被灭后,张良刺杀秦始皇嬴政,未果潜逃,拜师黄石公,学《太公兵法》。秦末战乱时,聚众归顺刘邦,并成为其“智囊”。鸿门宴时协助刘邦脱身,楚汉战争中协助刘邦夺得天下,之后帮助吕后扶持刘盈荣登太子。汉初分封,被封为留侯。后功成身退辞官归隐,晚年跟随太虚真人赤松子云游四方,成为道家知名代表人物。去世后,谥:文成侯。

萧何,刘邦老乡,曾任秦朝时沛县县吏,后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刘邦攻克咸阳后,萧何接收了律令图书等典籍,从而掌握了天下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汉朝的建立起到重大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掌管后勤,确保了战争的胜利。后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去世后辅佐汉惠帝。萧何也喜好黄老之术,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去世后,谥:文终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张良 当属于仁者,其一生以“刺秦复仇”为使命,灭秦后,其理想也实现了,于是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张良不谋权位,不逐名利。这一举动也正契合了古之君主功成后,对于功臣心生的芥蒂。从而避免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的悲剧。

司马迁对张良赞誉有加:“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就连轻易不肯赞誉他人的大文学家苏轼也曾挥毫写下著名的《留侯论》,文中赞扬张良的品德:“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对比仁者的张良,萧何当属智者。其一生行于朝堂,曾被刘邦三次怀疑,但萧何均能将刘邦的疑心消弭于无形,从容化险为夷而幸免于难。因为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封侯拜相后,并没有被战争的胜利和仕途的顺利冲昏头脑,而且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做到处变不惊、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萧何在处理韩信的问题上,被后人所诟病。萧何作为韩信的知己,深知韩信不会谋反,却为避嫌保身,而选择与吕后一同设圈套谋害韩信。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萧何,那便是:智有余而仁不足!】


古人常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张良 “功成”后,归隐山林,保证了自己的“名就”,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而流芳百世!

萧何“功成”后,选择继续“建功”,并通过谨慎的言行,保存富贵的同时,成为万事名臣表率,同样也实现了流芳百世。


南阳威佳别克大吕哥


对于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谁更聪明?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刘邦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从刘邦的话可以看出,萧何是政治家,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前方军粮,保证前方作战的顺利,如果没有萧何的后方补给,也就不能保证韩信的争斗顺利,所以说在政治方面,三杰中萧何表现的更为突出。

从作战方略来看,韩信作为将才,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充分证明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在军事方面三杰中韩信较为突出,然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点上面,韩信还是不如萧何。

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三杰中张良最为突出,张良为谋略家,凡是从大局出发,说的直白些,韩信就是张良计划的实施者,萧何就是张良后盾的实施者,张良只是计划的谋略者,但是他需要一个很好的实施者,不然计划就无法实施。后期张良懂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退隐山林,表示处比其他两位更聪明。

从汉初三杰来看,从最终的结局来看,张良比萧何聪明,萧何比韩信聪明。张良被唐朝列入武庙十哲,也充分证明了张良各方面都是比较凸出的,汉初三杰,各有各的所长,但是总体而言,我更喜欢张良,你不知道你们更喜欢谁呢


汐水柔情


何谓聪明呢?耳聪目明算吗?口牙伶俐算吗?做事得体算吗?反应灵敏算吗?或者有人说,一个人的聪明应从事业的成功与否去作评判。

那其实就是盖棺定论,是骡是马溜溜才知道。一辈子溜完了,建功立业了并立于不败者,就叫这个人聪明;没有建功立业或建功立业失败了,就叫这个人傻瓜?

听起来还是不文不类的,是吗?为什么?因为评判聪明这东西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都可以说谁挺聪明,谁都可以说谁并不聪明。

比方说,汪精卫这个人,你说他聪明吗?你说他聪明,我说他不聪明。聪明还去当汉奸?你说他不聪明,我说他挺聪明。人帅口才好,诗写得好,书法也好,能不聪明吗?所以,用“聪明”这两个字根本无法说明一个人。

评价一个人在事业上或某一方面比较出类拔萃,一般是用“出色”或“不凡”的。

张良和萧何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得怎样,他们的领导刘邦是最有发言权的。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看来还是刘邦最聪明啊!

从刘邦的评价可以看出来,张良和萧何俩人在各自领域里为汉朝的建立是立下不朽功勋的,人生的表现是出色的且不凡的。所以,如果有人一定要将张良和萧何分出谁聪明的话,请你通知一声。告诉我,他俩当中谁是傻瓜!?


莫四(穗)


张良和萧何这二人都是秦汉时期杰出的人物,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说到聪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结论亦不同。1.道家的观念张良聪明,功成名就,看破红尘,远避朝堂,事非无争,轻身而逸情。2.萧何的作为以现代人的观念看问题那萧何聪明,显于朝堂,身就相位,终老华贵,世隆日显,能做到让天子延续他的后世不绝既:天子辄复求何后,这是怎样的功德。3.在汉代常以父辈功德荫及后世,先说张良,他的后世只有一代其子张不疑15岁聪明过人,显于朝堂,但遗憾的是侯爵只延续二代封国被除。再看萧何侯爵四世,绝,而天子辄复求何后。看看,二者的功德与否,聪明与否很是明白。


杨柳青青春之声


张良,张子房,他能进能退,可以说是中国智慧的化身。他辅佐的刘邦成就了帝业,最后隐居张家界,他是刘邦的导师,而不是刘邦的臣下,他不是刘邦最重要的人,但是刘邦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肯定必须会问他。他能够在朝廷中全身而退,最后逍遥自在,这就是大智慧。套用一句话就是玩够了,不跟你玩了,我自己去玩啦。

萧何是刘邦最重要的助手,所以留下了千古名言,叫做萧规曹随,曹就是曹参。萧何为了打消刘邦对他的不信任,故意去欺负老百姓,贪污钱财,自污来保住自己。他和展示的是中国标准的为官之道。怎么也套用一句话?那就是我就跟着你玩,我告诉你哦,我这个人有很多缺点的,所以你放心,我不是你的对手。

将萧何和张良两个人来比较,说他们谁强谁弱,这个根本没有办法比。


知常容


先看辅佐他(汉高祖)的人:萧何、曹参,都是个刀笔吏;只有张良是个世家子弟,然而他的性质也是和江湖上人接近的;陈平便是个不事生产的人,韩信、彭越更不必说了。汉高祖用了这一帮人却居然成功,项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这是陈平说项王的话)。分明带有贵族气质,就到底灭亡。而且当时不但贵族里头没有人,就是草野之间一点‘贤人’的名声的,这个人呢也没什么用处(如周文、张耳、陈余等),反不如这一帮无赖,这不是运气使然么?实在就是社会组织的变迁。

个人觉得虽有点偏激,但有时结合社会环境来看,贤人真的非圣。张良能与草莽间杀始皇,未成却仍不被捉,可见其智。萧何居高不弄权可见其谦明。

个人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谁更聪明这一说法,只不过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法不同罢了


作死能手007


真正聪明点属刘邦,他可驾驮两能人之上,张良和萧何两人没多大可比性,两人所参与的工作大不相同,张良比较识时一点,在待大功告成之后,他能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象韓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塲,凭这點張良有過人之處,智商比較高滴。


李潜远


+张良是韩国贵族,他对刘邦的建议比较集中于外交、大战略,人事制度,继承人制度等传统贵族学问方面,对于细节不如他人。以学院为例子相当于名牌海龟担任院长助理,主管申报重大项目,决定高精尖项目的取舍。手眼通天而清贵+2+萧何是+世袭小吏的高层,对于钱粮,人事安排非常精通,代表了帝国的中坚力量,是真正不可或缺的人才。相当于院长的学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业务精熟权利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