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受萬畫《聊齋全圖》315青娥316鏡聽317牛㾮

痴男鑿壁入閨房

青竹為馬續姻緣


山西人霍桓的父親去世早,母親過分愛護他,不讓他出門,直到十三歲時還分不清叔伯、舅甥。同村武評事進山訪道一去不返,他女兒青娥偷看父親的書,羨慕何仙姑的為人,立志不嫁。

霍桓偶然見到青娥,很喜歡她,便託人去說媒。武家不應,霍桓很鬱悶。一天,一個道士送他一把神奇的小鐵鏟。霍桓思念青娥,竟鏟透幾道堵牆,半夜進了青娥閨房。青娥大驚,以為是賊人。霍桓坦白了自己的愛戀,青娥左右兩難。婢女說:『此人的名聲門第,倒也不玷汙小姐,不如放他回去託人來說媒。』

縣令歐公器重霍桓,促成了這樁姻緣。青娥過門後,善待婆母,夫妻恩愛,卻不太留心家務。生下兒子孟仙三年後,忽然死去。後來,霍桓在山中踏空墜落,在深洞中與青娥重逢,卻被岳父叱責逐出。霍桓用小鏟奮力鑿洞,找到青娥。青娥折兩根樹枝化作馬匹,夫妻一路奔馳回了家。

十八年後霍母去世,青娥指定了墓地,讓兒子孟仙守墓。一月後,孟仙去探望父母,卻杳無蹤影。孟仙四十多歲時進京考試,巧遇從未見過面的弟弟仲仙。考完,跟著仲仙去見父母。仲仙妻子說:『昨晚婆母說:「明天你大哥來了,我就無牽掛了。」今早進屋一看,已寂靜無人。』

仲仙中舉後,隨哥哥回到山西老家。他希望父母還在人間,四處探訪,卻始終沒有音訊。

霍桓,晉人。父官縣尉,早卒。十一歲,聰慧絕人,以神童中秀才。母溺愛之,不令出戶。年十三尚不辨叔伯甥舅。同裡有武評事者,好道,入山不返。有女青娥,年十四,美異常倫。一日,霍生於門外瞥見之。雖少年無知,只覺可愛之極。告母致聘。母以門第懸殊,不可。生行思坐籌,無以為計。

會一道士在門,送生小鏟,才尺許,言可摧堅石。生試之,斫牆,應手如切豆腐。頓念穴牆則青娥可見,而不知其非法也。夜深,至武第,凡穴兩重垣,始達中庭。見小廂燈下有青娥影,少頃,燭滅,遂鑿牆而入。輕解雙履,悄然登青娥榻。恐其驚覺,而遭呵逐,遂潛伏繡衾之側,略聞香息,心願竊慰。半夜經營,疲殆頗甚,稍一合眸,不覺睡去。女醒,驚駭大呼,家人共爇火操杖而往。則見一少年書生酣睡繡榻,細審之,識為霍生。生醒,言鏟牆始末。訝為神受,又以聲名門第,殊不辱玷。眾勸夫人,不如縱之使去,託媒求焉。縣令歐公知之,以為美事,遂促成姻緣。

青蛾過門後,善待婆母,夫妻恩愛。年餘,生一子孟仙。青娥為人溫良寡默,惟閉門寂坐,不甚留心家務。五年後,與生訣別,仰臥床榻而氣絕矣。母子痛悼,購良材而葬之。

一日,霍生持鏟行於山中。路迷,慌竄間,不意,一腳踏空,墮落深洞。在洞中,行約三四里,忽睹廊舍,光明若晝,一麗人自房中出,視之,則青娥也。生愕然曰:“卿死年餘,此得無冥間耶?”女曰:“非也,此乃仙府,曩時非死,所葬一竹杖耳。郎今來,仙緣有分也。”生約女同榻眠,女卻之曰:“此何處,可容狎褻?”生捉臂不捨。方爭拒間,嶽翁出見,叱曰:“俗骨汙吾洞府,宜即去!”遂將霍生逐出洞門。回首則峭壁巉巖,無少隙縫。生隻影煢煢,無所歸途。面壁叫號,迄無應者。憤極,腰中出鏟,鑿石攻進。女怨曰:“何處老道,授汝兇器,將人纏混欲死?”生得女不復置辯,但憂路險難歸。女遂折竹為馬,二人疊騎之,俄頃至家。

十八年後,霍母卒,二人亦渺無蹤影。孟仙長成,文名大噪。

忽聞丈夫登龍榜

妻子甩杖涼涼去


於受萬畫《聊齋全圖》315青娥316鏡聽317牛㾮


益都縣的鄭氏兄弟都是文學之士。大鄭出名早,父母偏愛他,對大兒媳也好;二鄭科場失意,父親不太喜歡他,也厭惡二兒媳。一冷一熱,差別巨大,由此導致兄弟二人產生了隔閡。二鄭妻常對丈夫說:『都是一樣的男子漢,你為啥就不能為老婆孩子爭口氣?』從此拒絕與丈夫同床,把二鄭攆到一邊。二鄭發憤努力,勤學苦研,終於有了文名。父母的態度有所轉變,但終究不如對哥哥好。

又值鄉試大比之年,二鄭妻盼望丈夫顯貴的心情急切,便在除夕之夜偷偷以鏡聽之術來占卜吉凶。她禱告完畢,懷揣鏡子出了門,去聽市人無意間的語言。她遇見兩個人互相推搡著打鬧,一人說:『你也涼快涼快去!』二鄭妻不知是吉是兇,琢磨了許久,始終弄不清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放下不提了。

參加完鄉試,兄弟二人回了家。家中妯娌倆正在為忙秋的人做飯,酷熱難熬。忽然有人騎著馬上門報喜,說大鄭考中了舉人。鄭母三步並作兩步跑進廚房,對大兒媳說:『老大考中了,你可以涼快去了。』飯屋裡只剩下二鄭妻,一邊流淚一邊做飯。不一會兒,又有喜訊傳來:二鄭也中了舉人。二鄭妻一聽,用力甩掉擀麵杖一蹦三尺高,大聲喊道:『我也涼快涼快去!』

這句話,完全是她內心憤懣的宣洩。過後一想,竟然應驗了鏡聽占卜的結果。

益都鄭氏兄弟,皆文學士。大鄭早知名,父母過愛之。二鄭落拓,不甚為父母所歡,惡及次婦,至不齒禮。冷暖相形,頗存芥蒂。次婦每謂二鄭曰:“同為男子,何不能為妻爭氣?”遂不與同宿。於是,二鄭感憤,勤心苦讀。不久,亦遂知名。父母稍稍優顧之,然終次於兄。次婦望夫成才心切,歲考之前,以鏡聽之法佔卜,得佔詞雲:“汝也涼涼去。”發榜前,暑氣猶盛;兩婦於廚下炊飯,共厭酷熱。忽有報騎登門,報大鄭考中。母入廚喚大婦曰:“大男中式矣,汝可涼涼去。”次婦忿惻,泣且炊。俄又有報二鄭亦捷。次婦聞之,擲餅杖而起,曰:“儂也涼涼去!”此乃中情所激,不覺出之於口。既而思之,始知鏡聽占卜之靈驗也。

私心不傳治瘟術

仙方無靈禍自家


於受萬畫《聊齋全圖》315青娥316鏡聽317牛㾮


盛夏,蒙山人陳華封躺在野外大樹下乘涼,忽然一個戴著圍脖的人來到樹蔭下,揮動扇子扇個不停。華封讓他解下圍脖涼快,來客不肯,只盼著有冰鎮的好酒消暑。華封從石洞中取出涼得冰牙的藏酒,客人一口氣喝了十杯。天黑了,華封點上燈,客人解下圍脖,與他開懷暢飲。華封見客人腦後不時露出燈光,心生懷疑。等客人醉酒睡到床上,華封拿燈一照,只見客人耳後有個酒杯大小的洞,裡面有幾層膜隔著,外有軟皮垂蓋,中間好像空空的。華封用簪子撥開厚膜想看個究竟,突然一個狀如小牛的東西飛了出來,破窗而去。客人醒了,吃驚地說:『你把牛㾮放走了,這可怎麼辦?』華封詢問緣由,客人說:『我是六畜的瘟神。你放跑了牛㾮,恐怕方圓百里的牛就要死絕了。』華封本以養牛為生,急忙懇求解救之法。客人說:『苦參散最有效,你要廣傳此方,不要存私念。』又捧了一把土堆在龕中,說:『每次用一盒便有效。』拱拱手就不見了。

不久,牛瘟蔓延開來。華封想獨得好處,把方子藏在心中,只告訴了弟弟。弟弟用著很靈驗,華封這邊卻毫無效果,四十多頭牛隻剩了四五頭奄奄一息的老母牛。他忽然想起龕中那捧土,心想未必有效,姑且試試吧。過了一夜,牛卻都站起來了。他這才醒悟,藥不靈是神靈對他私心的懲罰。

陳華封,蒙山人。以盛暑煩熱,枕臥樹下。忽一人奔波而來,頸著圍領,疾趨樹陰,掬石而坐,揮扇不停,汗流如注。陳坐起笑曰:“若除圍領,不扇可涼。”客曰:“脫之易,再著難也。”就與傾談,頗極蘊藉。既而曰:“但得冰鎮佳釀,暑可立消矣!”陳遂引至其家,出藏酒於石洞,其涼震齒。客大悅,一舉十觥。

日暮,天忽雨;於是張燈於室,客乃解除領巾,相與高談。陳見客腦後,時漏燈光,疑之。無何,客酩酊,眠榻上。陳竊窺之,見耳後有巨穴;數道厚膜,間隔如欞;欞外軟革垂蔽,中似空空。駭極,潛抽髻簪,撥膜覘之,有一物如小牛,隨手飛出,破窗而去。益駭,方欲轉步,而客已醒。驚曰:“子放牛?出,將為奈何?”陳拜詰其故,客曰:“實告君,我六畜瘟神耳,適所縱者牛?,恐百里之內牛將死絕矣。”陳以養牛為業,大恐,拜求解救之法。客告之惟苦參散最效,宜廣傳此方,勿存私念也。言已,遂去。

無何,牛果病,瘟疫大作。陳欲專利,秘其方,不肯傳,惟傳其弟。弟試之神效。而陳自試之,則無效;有牛兩百頭,倒斃殆盡。心中懊惱,無所為力。始悟藥之不靈,乃神懲其私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