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軍的角度分析長津湖之戰

長津湖戰役是朝鮮戰爭中的一場戰役,為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的東線部分。戰役在由愛德華·阿爾蒙德指揮的美英韓軍10.3萬人(包括美國海軍陸戰一師、美國第三步兵師、第七步兵師、英國第41皇家海軍陸戰突擊隊等)和由宋時輪指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大約15萬人之間展開。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

推演|以美軍的角度分析長津湖之戰

長津湖地形實景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朝鮮戰爭後,大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士兵渡過鴨綠江,在朝鮮東北部之長津湖包圍美軍 ,慘烈的戰役在零下40度的嚴寒天氣下進行,在中國志願軍的攻擊下,聯合國軍被迫從長津湖後退到興南港並最終撤出朝鮮。

長津湖戰役應該算是朝鮮戰爭前三次乃至五次戰役最有話題的一個地方。

當挾南下橫掃中國之威,志願軍當時最完備最具實力的九兵團與瓜島榮譽之師,譽為美國軍隊王牌的陸戰一師碰撞到一起,隨之爆發的連綿的戰火,連同漫天的暴雪一道的悲壯的戰事留給了雙方難以磨滅的印象。

美軍為什麼不反殺?

兩個方面,不想,不能!

不想是因為自長津湖開戰以來,無論美軍的表現如何之好,事態上畢竟被動至極。面對洶湧而來的中國的精銳之師,史密斯的腦海裡恐怕只有一個目標,把這隻部隊帶出包圍圈,帶到咸興脫離危險。

戰爭從來就是一個比拼犯錯率的遊戲,在互相不清楚底牌的情況下,雙方指戰員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經驗和勇氣來面對戰場上瞬息萬變的事態。誰犯的錯誤少,誰就越可能獲勝。

具體到長津湖,史密斯本人在這場戰役中幾乎沒有犯錯。這並不是本人神話這位二戰中長期駐守冰島的將領,而是最開始導致陸戰一師和31團被圍的鍋不是他職責之內可揹負的。第一次戰役結束後,麥克阿瑟誤判整個志願軍只有2-3萬人。聯合國軍被命令再東西兩線繼續呈蛇形冒進,東線總指揮的阿爾蒙德自然要忠實的執行了這個命令。

在這個過程中史密斯不僅極力約束陸戰一師的前進別太過於冒進,還堅持在土古裡修建了一個簡易機場,下碣隅裡建立了中轉中心,這些在後面的作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饒是這樣,整體輕軍冒進的陸戰一師和周圍其他部隊在11月27日終於因為陣型拖得太長,而導致被晝伏夜出的九兵團20,27兩個軍分割包圍,等到12月2日陸戰一師下轄的5團7團突圍後,在柳潭裡匯合開始撤退時,已經付出了31團支隊已經被殲滅了代價。

當時從史密斯到下級官兵的感覺絕對不會是我們認為是被九兵團圍了,這是上帝視角。他們面對的是擁有極高戰鬥意志和極強戰鬥技巧的志願軍,而且鏖戰數夜已經給予了他們最深的印象,這些士兵不畏死且無窮盡。

就像那篇煽情網文中說的,移動的原木。

推演|以美軍的角度分析長津湖之戰

後勤保障嚴重不足的中國志願軍

在前期思想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陸一師被四面八方洶湧而至的志願軍震撼得無以復加。他們認為自己陷入重圍,突圍希望渺茫,只有極少人可能意識到數天鏖戰,他們那看似無窮無盡的“敵軍”同時也承受了數倍於己的傷亡。同樣的事情在美軍戰史上並不罕見,42年的瓜島爭奪戰,44年的阿登對決,結果來看美軍都沒吃虧,但是回憶文字的描述中透出的恐懼和低沉卻倍加沉重。甚至作為高級將領阿爾蒙德坐直升機來到下碣隅裡發完勳章更是獨自一人失聲痛哭。這種情況下,半個月前還趾高氣揚的陸戰一師成了徹底的驚弓之鳥,誰能想到反撲一波?

而12月6日開始的土古裡大撤退更是被稱作“印第安納撻刑”,這種一邊前進一邊承受四面八方鞭打的酷刑形象的描述了後有追兵,旁有伏敵的情形,等到了水門橋修通,整支部隊才算走出了地獄之門。

這時聖誕節還剩兩週不到,史密斯再談反撲,大煞風景之餘,只怕士氣頓時便要沉入低谷。

從大方向上說,美軍用兵很少冒險,整體思路是以保守為主。除了中途島珊瑚海和瓜島這種非打不可的非主動戰役,基本上美軍的思路都是在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才會選擇主動出擊。

即便在中途島這樣的勝局中斯普魯恩斯都極力約束海軍不許深追,生怕一鼓作氣跟IJN打起夜戰,把到手的勝利籌碼再次輸掉。

何況在志願軍發起攻擊前後,因為西線開戰,陸一師的命令已經改為撤退收縮。在撤離行動中,自然也不會有將領要求反打,所以陸戰一師不反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甚至即便我們讀史人哪天真的穿越回去告訴史密斯九兵團強弩之末的處境(其實依照撤離期間逐漸減小的壓力,老練的史密斯可能已經判定出來),他很大概率還是會選擇繼續撤離。

再說不能:

我們都知道,九兵團在長津湖畔付出的巨大犧牲一大原因便是最冷達零下40°的極度嚴寒!

老天爺是公平的,雖然美軍保護要好很多,但是依然在作戰中感受到了冰天雪地的無情:

先說單兵裝備,M3基本報廢;M1必須上槍油才能正常使用;勃朗寧隔一段時間必須發射一次,不然也會凍住,迫擊炮也是這個狀況;手雷扔出去後不爆炸也不必驚訝……

史密斯師長後來對寫傳記的作家說:“長津湖地區根本就不適合軍事行動,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會想去征服它。

嚴寒和志願軍不懈的進攻讓美軍雖然能夠保證吃飽穿暖,但是必須大部暴露在室外連續作戰,凍傷就這樣瀰漫開來。冰冷的氣溫讓食物極難解凍,吃下冷熱不均的食物腹瀉也成了美軍的家常便飯。

推演|以美軍的角度分析長津湖之戰

長津湖之戰中的美軍

等12月6日開始撤退,陸一師就剩一個營是基本保持完好戰鬥力,其他的全部不滿員,多虧土古裡的簡易機場運走重傷員,不然拖家帶口的陸一師走撤離的路將更加崎嶇。

裝備不齊,戰力不濟,你跟我說現在要反殺,哪有本錢?

另外一個不能的問題是,不論出於何種原因,陸一師為首的這隻部隊,身後跟著九萬多長津湖地區的老百姓。雖然一路上陸一師相當戒備時不時從百姓中冒出的志願軍小分隊,以至於用了很多手段威嚇這隻隊伍保持距離,但是到底還是默許了這隻隊伍的跟隨,甚至在全軍通過後,幾次推遲了炸燬水門橋的行動。

這個情況也算是對三國演義中劉皇叔的某種cosplay吧。

跟著這麼長的一個平民隊伍,哪怕齊裝滿員的打回去,造成人道主義災難的鍋只怕是跑不脫了,所以這也是不能打得原因之一。

所以,回到六十六年前的年底,陸一師無法轉身反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