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藝精深,其道傳神,圍棋中可以找到“大自在”!

棋藝精深,其道傳神,圍棋中可以找到“大自在”!

歷史大劇《大秦帝國》中,商鞅謂之棋道:人間諸象,天地萬物,皆環環相圍而生。民被吏圍,吏被官圍,官被君圍,君被國圍,國被天下圍,天下被宇宙圍,宇宙被造物圍,造物最終又被天地萬物芸芸眾生之精神圍。圍之愈廣,其勢愈大。勢大圍大,圍大勢大。此為棋道,亦是天道人道

一、中國人發揚和傳承圍棋和棋道,捨我其誰?

以一段經典臺詞為開場,棋道五篇已經收尾。藝、品、理、規、禮,小小的棋盤之上,簡單的黑白之間,濃縮的是上古至今的智慧與文化。不可否認,現代圍棋特別是“棋道精神”的形成與歸納,鄰國日本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聯想起發源於中藥的日本“漢方藥”,牆內開花牆外香的“陽明心學”,師承“唐刀”的日本刀等等。這其中折射出的現實與反思、遺棄與擁躉、沒落與昇華,的確值得每一個國人深深的去思考。

棋藝精深,其道傳神,圍棋中可以找到“大自在”!

二、圍棋文化的振興與圍棋競技成績的提升同等重要。

中國體育的舉國體制無疑是成功的。它讓我們迅速擺脫了成績落後的局面而躍升為體育大國。圍棋,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從一批批老國手到聶衛平、馬曉春等名宿,再到常浩、古力等新生代,時至今日的柯潔等“巨星”一代。中國圍棋的競技水平已經從新回到了巔峰狀態。但另一個側面講,自唐朝圍棋傳入日本,尤其是現代圍棋階段,日本曾長期保持“圍棋人口第一”的頭銜,巔峰期1300萬圍棋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而上世紀末,隨著韓國圍棋水平的提升,尤其是“二李”獨領風騷的10幾年,韓國圍棋人口猛增到近千萬,佔總人口比重接近20%,更有業界關於韓國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下圍棋的說法。對於圍棋故鄉的中國而言,我們的普及率與競技成績之間,尚未形成日韓兩國巔峰時的比率。這其實對於圍棋普及和圍棋青少年教育提供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棋藝精深,其道傳神,圍棋中可以找到“大自在”!

三、圍棋中的文化因素對於中國和世界都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無論中國、日本還是韓國,在與西方文化交流融合過程中,尤其是近年來電子遊戲和互聯網的興起,或多或少對於圍棋和各自傳統文化都產生了衝擊和“負面的影響”。與表象的影響相比,潛在的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對於傳統“漢文化圈”內的國家也都產生了“微妙”的影響與變化。近年來,伴隨著“國學熱”的興起,以及各種社會“負面事件”的頻發,人們開始對傳統文化進行反思和重新重視。東西方文化各具特色與優勢,如何取長補短髮揮各自長處,圍棋中蘊含的東方文化正能量,不僅對於中國,放眼全世界也具備相當濃厚的現實意義。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所有“大自在”都源於嚴苛的“修身”與深入骨髓的“規矩”。近年來,社會主義思潮在西方國家的年輕人中流行,其根源也是在“高度自由化惡果”下的反思與反彈。人,永遠不是孤立的,人類也面臨與環境的相容共生。而圍棋中蘊含的“天地人”、陰陽、修行等文化要素,對於苦苦摸索生命價值的人類而言倒也不失為一種福音。

古人重到今人愛,萬局都無一局同。青山不厭三杯酒,長日惟消一局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