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職:請回答2018

請回答2018

述職

述职:请回答2018

各位領導、同仁:

今年,我們在這裡集會,我沒有看到“流程結束”案結事了的輕鬆愉悅,檢察官之為民,則為之計生遠。

尤其是王晶檢察長及黨組成員已然開始2019年工作之謀劃。

你們未雨綢繆讓我無法再繼續佛系,王晶檢察長反覆強調:要持續發力併力爭做好“下一個錦鯉”。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018年365天對於綜合檢察部幹警來說註定是內心感觸極為豐富的一年。

經歷了轉隸監委的“難捨離”,

12309檢察服務中心的揭牌成立,

檢察公益訴訟如火如荼,

偵查權重新調整與確立,

不變的始終如一的是檢察人凝神聚力、夙夜為公的情懷。

正如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一樣,本部工作也是一行眾人努力之舉:

2018年綜合檢察部共辦理

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7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件。

民事審判與執行活動監督案件13件,虛假訴訟監督案件5件。

社區矯正監督21件,羈押必要性審查20件,財產刑10件。

控告申訴接訪人數頂級流量無法統計……

進社區、進企業、化解社會矛盾與維護安定於無形。

磁湖風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檢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獲首席大檢察官的高度評價,被央視、《法制日報》《檢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以上事實,有沿湖路643號控告申訴檢察大廳接訪記錄、無人機航拍拍攝視頻、法律共同體法院書面回覆函為證。

經審查認為,綜合檢察業務工作相對於其他檢察業務工作來說,

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循,許多工作處於探索起步階段,

在面對繁重艱鉅的工作壓力、複雜的執法環境、嚴格的執法問責壓力情況下,

我們所能做的只能及己之力、果敢敬業。

雖不奢望年年問鼎,但求盡所能、有所為。

只因確認過眼神,是我們愛的檢察藍。

這一年,我發現任性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申訴人的專利。

見過申訴人因案件不符合監督條件不予受理而威脅上訪的;

見過經立案審查決定不予支持監督申請,申訴人在接待中心直接倒地不起的;

見過剛剛收到申訴材料,第二天就問辦案結果的......

人間不值得,如此教科書式的申訴信訪,就算是“東坡先生”也會難以自若。

坐堂問案、看米做飯早已浪淘盡。

巡查式的走訪、隔三差五的以業務切磋之名尋線索之實的迂迴路線也實在是費腦費腿費心。

雖然謬被兄弟院作為優秀團隊的比照與標杆,但是早已明白來年的百盡竿頭。

前不久,呂梁中院馬興華法官的述職報告中“讓我們進步的不是法律,而是上訪者的腳步”火了。

套用他的話,

讓我們前行的不僅是法律,而是老百姓期許的眼神。

2019,我們的檢察夢是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深入推進,

2019,讓我們“佩齊”法律職業共同體與行政執法機關達成更多共識與維護公正與公益的合力。

2019,讓我們在法律監督路途中繼續修煉,燃燒卡路里,取得真經。

2019,讓我們收穫更多的精彩與期待!

述职:请回答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