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審視的教育,最值得你去思考!

未經審視的教育,最值得你去思考!

思考,之於孩子,

是一次精神的播種;

思考,之於家庭,

是一場思想的革新;

而這一切,都是哲學的過程。

未經審視的教育,最值得你去思考!

你會思考嗎?

別開玩笑了,思考誰不會啊?!我們每天都在用它學習、工作和生活,還有養兒育女。

……。

事實果真如此嗎?

春節走親訪友,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孩子和教育。

在聊天過程中,很多“資深”父母的開場白就是——

“你看看這個孩子,就是不聽話,說什麼都沒用!”

這句話乍一聽似乎沒有什麼問題,而且“事實”就擺在眼前——

叫他吃飯半天不動,喊了多少遍就是不聽;

給他說了不讓他爬高下低,就是不聽;

家裡來了人,問個好、打個招呼都不情願,還讓人教;

給他說了看動畫片時間長了對眼睛不好,還坐在那裡看個沒完;

讓他跟別的小朋友分享,怎麼都不行;

讓他把寒假作業寫完再痛痛快快地玩,都快開學了還在磨蹭;

……。

你說說,怎麼養了這麼一個孩子,真是氣死我了。

是啊,這些不勝枚舉的事情,幾乎成了大多數父母的“心病”。

可是,這又和會不會思考有什麼關係呢?

事實上,得出“你看看這個孩子,就是不聽話,說什麼都沒用”這一結論,正是你思考的結果。

換句話說,因為你不假思索地認為以上種種問題都是孩子的問題,所以才會烙下“心病”。

問題在於,如何判定你的這種“思考”以及得出的“結論”有沒有問題?

其實很簡單,如果“指望講道理解決養兒育女的問題”,那教育孩子簡直太簡單了——

我們只需要將“道理”告訴孩子,不就萬事大吉了。

事實恰恰相反,就好像父母在我小時候就讓我好好學習,但我依然沒有考上清華北大。

在這樣一次對“反事實”現象的審視中,思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至少正確的思考幫助我們接近這一現象的真相——

父母講道理,孩子就一定會聽嗎?

父母講道理,孩子沒有聽,就能給孩子貼上“不聽話”、“不懂事”的標籤嗎?

……?

這也正是很多成年人一直“堅持”用錯誤的觀念看待和教育孩子的根源——不會思考

因為“不會思考”,大多數成年人一直在憑藉“感覺”、“直覺”養育孩子。

不僅如此,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所折射的就是在你眼中的兒童——你的“兒童觀”——

你所見的孩子及其表現,是一個客觀的孩子和行為,我們稱之為“你的兒童A觀”——客觀世界;

你所獲得的關於孩子及其種種表現的這些信息,我們稱之為“你的兒童B觀”——信息世界;

你的大腦對這些獲取到的信息的加工、思考等的意識反映,我們稱之為“你的兒童C觀”——意識世界;

經過你的意識加工總結之後形成的你對孩子的看法、觀點、觀念等等,我們稱之為“你的兒童D觀”——理念世界。

你會發現,構成你“兒童觀”的ABCD,完全取決於你的意識,它決定了你的理念和行動,甚至決定著你的“兒童觀”。

換句話說,你對孩子的認識,或者是對孩子某些問題的成因,是你意識的結果,符不符合現實就不好說了。

而一個人的意識世界並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它的改變是發自內心的由內而外的改變。

因為,你主觀地認為“你看看這個孩子,就是不聽話,說什麼都沒用”,就是由於你錯誤的認知邏輯“指望講道理解決養兒育女的問題”所致,結果你會很生氣,孩子也不情不願,甚至對著幹。

OK,言歸正傳,講到這裡,我們才會忽然發現,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更像是一個“觀念的綜合體”,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

未經審視的教育最值得你去思考。

更準確一些說就是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反思我們對教育的思考,反思我們教育的方式方法,這才是教育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