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從盤古開天地再到人們飛上天際,歷史記載了人類在時間長河中的一個又一個腳印。從二維世界到三維世界再到所暢想的四維世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緩慢的,但是也是迅速的。遠古文明的步伐從非洲大陸跨越千萬裡走到這裡,在世界上留下了四個文明至今只剩一個依舊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帶來每一個生命,請來每個時代的名人講述屬於他們的事蹟,然後留給後人審評與追憶。歷史是博大的又有幾分小氣,從來不會精心排序,只會一股腦全部打包處理。把不知名的小人物的歷史放進粉碎機,再把名人大事的歷史放進都塞玻璃櫃裡,讓後人去慢慢處理。歷史是有趣的,又是枯燥的,就像大河滾滾看上去沒半點吸引力,但是河底的泥濘裡卻藏著黃金。這就是歷史的美妙。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一起去看歷史上的明星,聽一聽他們的事蹟,看一看歷史上的大事情。


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本組照片是1973年攝影師布魯諾·巴貝跟隨當時的法國總統喬治·讓·蓬皮杜訪華時,在中國北京、大同、杭州和上海等城市拍攝的當時中國百姓的老照片。圖為在天安門廣場歡迎蓬皮杜總統等外賓的小學生。

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1973年9月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中國,成為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法國國家元首,也是第一位訪華的西方國家元首。令人感動的是,蓬皮杜當時已身患癌症,但是仍然堅持訪華。圖為學生和老師列隊歡迎蓬皮杜總統的場景。

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蓬皮杜總統1973年9月11日抵達北京,9月14日在中方人員的陪同下,乘專列火車去山西大同。第二天上午,乘汽車到大同的雲崗石窟參觀,下午又和中方陪同人員乘坐專機到杭州。圖為隨行攝影師布魯諾·巴貝拍攝的山西大同某工廠的工人。

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9月16日上午,蓬皮杜總統在中方人員的陪同下游西湖,參觀了花巷觀魚和三潭印月。圖為到杭州西湖遊玩的遊客。

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9月16日下午,蓬皮杜一行人飛往上海,第二上午登上上海大廈的頂層觀看上海全景。9月17日中午,蓬皮杜一行人從上海乘坐專機回國。上海市領導安排了一大批人到機場送行,在飛機場送行時下起了大雨,他們都冒著大雨列隊站在那裡。圖為在上海機場冒著大雨送行的女民兵們。

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家裁縫製衣店,兩個老裁縫正在縫紉機前做衣服。以前的生活不像現在買衣服可以去商場、服裝店隨便挑,那時候的人們一般人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做一件新衣服,買塊布料找裁縫做。量體裁衣,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一直是百姓生活的必需。

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大街上一個賣冰棍的小攤。那時候沒有冰櫃,冰棍是裝在一個白顏色的木頭箱式手推車,掀開蓋是一層厚棉被,起保溫作用。推車賣冰棍的一般是年邁的老人,胸前掛著帶兜的長圍裙。當時冰棍的種類不多,一根冰棍三五分錢。

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個正在放牛的男子,旁邊一個父親騎著自行車載著兒子經過。六七十年代,自行車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與縫紉機、手錶被稱為三大件,是當時體現一個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徵。

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1973年的新華書店。新華書店於1937年4月24日成立,1966年5月-1976年10月的文革時期,使當時包括總店在內的全國新華書店遭到了空前浩劫。1976年後,全國的新華書店經過組織整頓,各項工作重新蒸蒸日上。

法國人拍攝的1973年中國老照片:沒想到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這樣子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家幼兒託管所,三個老奶奶帶10幾個小孩子,有的小孩還不會走路。

聽歷史,憶歷史,品歷史,看完上述事情,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呢?對於歷史有沒有什麼新認識呢?歷史是屬於所有人的歷史,但是真正能夠在歷史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的人並不多,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人是困難的!但是不能成為歷史名人也不必遺憾,因為本本分分、安安心心過日子也是一種樂趣不是嗎?畢竟人紅是非也多嘛!有時候愚昧的快樂總比聰明的煩惱要好上許多倍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