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下鄉"政策購車補貼力度加大,這幾款車優惠上萬元

2018年,中國汽車行業走上了"十字路口",新車增量放緩、排放標準日趨嚴苛等因素都導致了中國汽車市場被迫降溫,並陷入了28年來首次年度負增長。而根據以往的經驗,每逢中國車市增長乏力時,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刺激汽車消費乃是必然之舉。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正式發佈《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 (2019 年) 》。根據方案,六條促進汽車消費的措施分別為:

一、鼓勵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購買新車,鼓勵淘汰老舊柴油貨車、購買新能源車;二、優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構;三、鼓勵農村居民報廢三輪汽車,購買3.5 噸及以下貨車或者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四、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範圍;五、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加快繁榮二手車市場;六、汽車限購城市適當鬆綁。

與此前的刺激政策相比,新政在中央財政直接補貼的受惠面和力度方面均有所收窄,更注重激活存量市場和農村市場。"這說明中央部委已經開啟了頗具針對性的點對點式療法,升級換代、結構優化、區域激活便是整個政策的戰略核心。

而整個核心又以激活農村市場為重中之重,這也被認為是"汽車下鄉"政策的重啟。可以預見,經過本輪政策刺激後,一些特定的區域市場和特定品牌車型將從中獲利。尤其是在農村三輪車報廢后,3.5 噸貨車和1.6 升排量乘用車都迎來了重大利好。

其實,早在10年前,中國便首次實施了汽車下鄉和購置稅減免政策,對購買1.3升排量以下的微型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對購買1.6升排量以下汽車給予購置稅減半至5%的優惠。而在此政策刺激下,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增速同比上升了38.9%,效果不可謂不明顯。

農村市場車輛將加速普及

當下,經濟形勢錯綜複雜,連綿不斷的貿易爭端導致了中國出口方面的壓力。這個時候,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便成為了中國經濟的戰略縱深。而廣闊的三四五線以下市場,才是蘊含了巨大潛力的增量市場。利用和激活這個戰略縱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之舉。

經濟政策講究順勢而為,汽車下鄉外部條件是成熟的。據瞭解,我國農村有6億多人口,將近佔總人口的一半,而且農村在經濟總量中佔比較大。此外,農村居民的收入也在逐年增長,消費能力亦有所提高。農民在增加收入後,也開始考慮對乘用車進行消費"升級"。

某種程度上來說,農村比城市更需要汽車。農村人口分佈更分散,公共交通不發達,導致了農民對汽車的需求更為剛性。與此同時,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中國農村道路條件的提升,都加速了小汽車駛入農村的步伐。

由此可見,種種因素都已經具備,加之相應政策的刺激,中國農村的汽車普及,正在進入爆發增長的階段。

部分企業已率先響應

據瞭解,在新政公佈後,已有部分車企進行了響應,其中,一汽-大眾的表現最為積極。根據最新消息源顯示,為響應國家號召,一汽-大眾大眾品牌率先推出了"一成首付購新車"和"最高萬元報廢補貼"的具體汽車下鄉政策。此外,旗下所有滿足《方案》的車型均享受優惠補貼政策。

據悉,本次一汽-大眾大眾品牌汽車下鄉政策主力車型為捷達、2018款寶來、全新一代寶來、蔚領四款車型。其中,捷達報廢享受2,200元報廢補貼,首付3,888元起,就可把捷達開回家;2018款寶來享受2,500元報廢補貼,首付僅7,888元起,就可"貸"寶來回家。其餘車型根據不同優惠方案,可享受4,000元至9,000元不等的報廢補貼,而全新一代CC享受的報廢補貼更高達12,000元。

除此之外,一汽-大眾大眾品牌也在網絡、服務、產品、產能上對"汽車下鄉"作了充分的部署。力求惠及更多的城鄉用戶。

結語:可以預見,"汽車下鄉"10年後再啟,將有助於農村實現車輛快速普及,而更多車企的積極相應,也將加快整個戰略的部署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