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門西銀杏,陰天

晚唐大詩人、時任池州刺史杜牧於大和七年(833)清明,由宣州赴揚州淮南節度使府經過南京,寫下這首膾炙人口、傳唱大江南北的千古名句,詩文中所說的“杏花村”也隨之名揚四海,多地紛紛取名杏花村,以至於後人分不清大詩人杜牧所指的“杏花村”究竟是何處。


“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古瓦官寺


“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愚園


“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門西鳴羊裡

其實,印證杜牧《清明》的“杏花村”並不難。

六朝時期,南京的愚園、古瓦官寺、鳳遊寺一帶曾是“三鳥翔集,文彩五色……音聲諧和,眾鳥群附”的鳳凰臺,也即當時鳥瞰南京的絕好去處。而鳳凰臺所在地,亦是南京最早原住民居住區的老門西,文明史載超過2000年,是織造雲錦的江南織造中心。南朝劉宋時期,織造坊時常飄出香醇的酒味,酒肆門前酒旗飄逸、村內酒令飛揚,時有“來到杏花村,不飲也醉人”的美傳。其中上品佳釀“金陵春”更是在全國享有“一地之長,一方之秀”的地位。


“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門西胡家花園


“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鳳遊寺一帶

不僅如此,鳳凰臺在六朝時期不僅是俯視南京的絕好去處,也是官窯、土葬的風水寶地。杜牧《清明》詩文中“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也證實了這一點。當然,印證杏花村的不止六朝,明代大官顧起元晚年遷到鳳凰臺的杏花村、築遁園隱居,朝廷曾七次詔命為相,都被他婉辭了。其著《園居雜詠》提到“杏花村外酒旗斜,牆裡春深樹樹花”,不僅證實了南京門西真有杏花村,而且興盛賣酒。此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曾幾度遊覽金陵,寫下《登金陵鳳凰臺》等千古詩文,還酒後即興寫說出“置酒延落景,金陵鳳凰臺”,可見杏花村就在鳳凰臺周遭。

既然杜牧《清明》詩文所指的“杏花村”在南京老城區門西鳳凰臺,那麼這裡是否真有杏花其物呢?這個答案並不難解,凡在南京老門西周遭走過的,大體都知道這裡只有名人故居、老建築和古廟宇,包括胡家花園愚園、古瓦官寺、鳳遊寺和釣魚臺、安品街、評事街等千百年老街和建築,卻沒有杏花身影。其實,作為“六朝古都、十代都會”,南京在歷史上經歷了起起伏伏的波折戰亂,多處文物古蹟免不了落魄、損壞或摧毀、銷聲匿跡或規模縮小。不僅杏花村杏花,還有鳳凰臺、普照庵、荷花崗、周處讀書檯等曾經美名輝煌的歷史古蹟都不見了蹤影,曾經的登高俯視金陵的絕好去處也被現當代高樓所淹沒,難覓蹤影。


“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門西南捕廳巷


“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門西綾莊巷

那麼,杜牧為何在此借問酒家呢?

根據詩文前後以及門西鳳凰臺當時的情景,杜牧由宣州趕往揚州淮南節度使府,正巧遇上“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時節恰逢紛紛細雨,往往預示著春耕好兆頭;於趕路、踏青祭祖的人來說卻是泥濘土路,特別是在沒有現當代水泥路的古代。可是杜牧為何不惜泥濘鄉村繞道江寧(南京)呢?就這個疑問,我們不妨從杜牧其他詩文考究,而後不難發現杜牧原來是有“南京情結”的詩人。如《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不難發現杜牧的千古絕唱相當一部分靈感源自南京,說明小杜對南京非常熟,而且應是有一些詩文酒友。


“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門西登隆巷(又稱“燈籠巷”)


“牧童遙指杏花村”真實所在地並沒有杏花,杜牧為何要借問酒家?


門西豆腐巷

由此可見,杜牧繞道江寧(南京),一是來會友的,二是來尋找江南靈感的,且以杏花村美酒之名。正在路上的大詩人“遭遇”江南清明細雨、泥濘土路,自然是要問酒取暖,於是有了《清明》千古絕唱(有學者因詩文出現時間而質疑,這首詩不是杜牧所寫,原名不是“清明”,而是“杏花村”)。

不論詩文來由如何,老門西、鳳凰臺也非昔日的門西、鳳凰臺。歷史斑駁的名人故居、廟宇古寺、窄小街巷、市井吆喝……每一次走訪、靠近,都有不一樣的感觸,是歷史,是市井,是詩文故事,也是懷舊作古。有時間,走一走看一看,其間總會有那麼一絲金陵文脈,若隱若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