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就改嫁”誰說的

這是一個流亡中的人對他的妻子說的話。那一年這個男人五十五歲,他的原話是“待我二十五年不來,乃嫁。”

他說這話的時候這個妻子已經嫁給他十二年,那是他剛剛開始流亡生涯不久的事兒。嫁給他並不是她的自願——她是作為俘虜被送給他的。說這個話是因為他又要開始新的流亡生涯。他不能不離開那兒,儘管他已經在那兒生活了十二年,有了這個妻子,也有了兩個孩子。但他不能不離開。因為有人已經找到他藏身的地方,他知道那是受命前來殺他的。他可以避開一次,但他明白,只要他不走,殺手還會繼續來。

他走,是逃命。未來前途命運究竟怎麼樣他還不知道。他自然不願意也不會帶著老婆孩子一起走——倉卒逃命肯定不像旅遊,他明白帶著老婆孩子那是害他們。事實上這一次他離開之後不久就因為斷糧而差點送了命——據說是一位隨從從自己大腿上割了一塊肉跟野菜熬了點湯,才讓他躲過一劫。

他是公子,是曾經擁有很多財富,也有很不錯的一塊地盤的公子。如果不是一個意外的變故,他可能跟當時許多同樣出身地位的公子一樣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如果運氣好,他也許還可能擁有一個國家的繼承權。但至少在他即將開始新的逃亡生活的時候,他的前途還暗淡無光。這個時候,他已經五十五歲。

五十五歲的時候還不能過安寧的生活不是他的錯。但五十五歲要跟生活了十二年,給自己生了兩個孩子的妻子分別,除了無奈,他還真的無法做出任何承諾。因為他不知道此行的路還有多長,他也不知道從此一別,他還有沒有機會再跟她重逢。殺手他認識。他自然明白那殺手不是一個人,因為殺他那不是私仇,而是國家意志——殺手的背後是國家。那他的選擇就只有一個,繼續逃命,逃到更遠的地方去,逃到他們找不到,不敢去找的地方去。

等我二十五年——這是一個五十五歲的男人說的話,而且這個男人已經被迫逃往十二年。這個時候他實際上除了身邊幾個死心塌地的死黨,已經一無所有。而且,儘管他還抱著希望,但希望實際上已經比較渺茫;儘管他還不死心,但此去前途還真難預料。

按常規理解,這話可能一定會被人恥笑——笑他自顧不暇還貪心不足。你自己的命運還懸在半空,還要連累別人,還有心思管別人嫁不嫁,什麼時候嫁?都五十五歲的人了,居然還這麼貪心!

他的妻子應該也看到這一層,所以笑著說:“等到二十五年,我墳上的柏樹都已經長大了。”但她依然願意承諾等他——雖然,妾待子。

不過換一個角度我們也許可以看出,“等我二十五年”的背後應該還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豪氣。那就是——即使還需要二十五年,我也不會認輸,我還會回來。

說這話的時候他已經五十五歲,那一年是公元前444年。說話人是公子重耳、也就是未來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那個時候他已經逃離晉國十二年。那個時候他的兄弟夷吾已經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也就是晉惠公。而且,因為擔心他的存在成為晉國政權的威脅而派出殺手對他進行跨國追殺。

晉文公對他這位妻子的話已經成為一個經典——當然不全是愛情經典。(2019/2/9阿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