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內斯堡,在“汙點”下新興的南非藝術之城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非洲藝術在近年愈發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這種氛圍貫穿於整個非洲大陸,從達喀爾(Dakar)到拉哥斯(Lagos)再到內羅畢(Nairobi),而種愈發搶眼的創作力量的核心則是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擁擠忙碌的南非經濟文化中心,而現在它也成為了一顆新興的藝術心臟。

儘管南非大部分地區仍為貧困與政治變動所困擾,但在約翰內斯堡這些矛盾與問題尤為顯著,這座城市有著複雜且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就這個層面上看,對於我們——這座城市的旁觀者來說,它彷彿是一個帶有汙點的城市。

然而這些社會矛盾,尤其是後種族隔離時代約翰內斯堡中的諸多動盪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多樣化的風貌,也將這座城市渲染成了非洲文化熔爐。約翰內斯堡在當下無疑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城市,在這片大陸中的其他城市看來,也似乎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大量外來定居者伴隨著他們各自的藝術、食物、音樂、紡織物湧進了約翰內斯堡,這種活力是具有感染性的,這獨屬於這座城市的氣氛也成為了年輕藝術家創作的主題。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視頻資料來自art21

我們難以為非洲藝術煥發活力的開端找到一個明確的轉折點,但 1994 年種族隔離的結束確實成為了一個關鍵因素。在種族隔離時代(1948年),藝術創作自由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遏制。在這個壓抑沉悶的時代結束後,多年來積蓄在這片土地上表達與傾訴的欲求終於得以實現。而約翰內斯堡內城的復興對這座城市藝術的發展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過去的10年對藝術家們的成長來說尤為關鍵,而那些成長起來的藝術家們大部分駐守在約翰內斯堡內城。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下文中藝術家 Billie Zangewa 的作品

約翰內斯堡也是非洲大陸的街頭藝術之都,塗鴉在這座城市中隨處可見,這種開放的藝術形式成了這座城市最矚目的景色。除此之外,這座城市對於公共藝術有著特殊的政策,壁畫、雕塑等藝術作品的維護與創造也給了足夠多的政府預算支持。

在這種語境下,藝術家們也變得更為舒展,他們常常坐在自己的工作室或畫廊中,等待著和觀眾討論自己的作品,解答各種疑惑。本地藝術買家群體的增長也是約翰內斯堡藝術發展的動因之一,他們越來越多地支持著藝術家、畫廊以及美術館。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下文中藝術家 Blessing Ngobeni 的作品

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四,藝術家、當地買家和藝術愛好者遊蕩在城市街道上,穿行於畫廊、美術館中直至深夜。在這個夜間,你無法直觀地將約翰內斯堡與紐約 Chelsea 與 Soho 區區分開來。

我們造訪了八位定居於此的藝術家,看他們如何以未來的希望彌合這片土地的歷史創痛繼續創造這座城市獨特的藝術史。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1975 年生於開普敦(Cape Town),專注於大型雕塑作品的創造,作品以豐滿、自然、結構明確而著稱。他習慣於以不同的材料將作品中的性別屬性做出區分。

在所有於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終結時成年的藝術家中,Hlobo 也許是上升勢頭最快的一名。他的大型雕塑作品主要由緞帶、皮革和橡膠製成,是民主制度艱難成長的有力印證。 2008 年,從金山理工大學(Technikon Witwatersrand)繪畫系畢業六年之後,他在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了自己的首次個展;兩年後,他被 Rolex 創藝推薦資助計劃選中,得到Anish Kapoor的親自指導。淺嘗一番成功的滋味後,Hlobo 便審慎開闢出一條不疾不徐的藝術創作路線。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Hlobo 在自己的工作室中。這是一幢位於約翰內斯堡 Lorentzville 的愛德華七世時代建築,它曾被用作影院和猶太教堂。其個展於1月24日在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博物館(SCAD Museum of Art)開幕,這些銅像也將一同展出。

“我追求的不是名氣和好評。”他若有所思地說道,他想用藝術來敘述自己的故事,以及南非的故事。自 2017 年起,他開始創作銅雕,將工業管道與蓄水池浮標合為一體。他用錘頭將這些原材料敲打出成熟石榴的模樣,繞成極富表現力的形狀,再以合金纖維縫合。最終成品或像是風滾草抑或像是鐵絲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被運往美國佐治亞州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SCAD)進行個展,並將探討“穿行於一個地域”(traversing a field)的創作理念。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上圖:Hlobo 裝置作品,展示於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

下圖:Hlobo 作品 "Ikhonkco"

他指出,不管是在南非還是南美,人們都在努力走出歷史創傷。類似地,在其油畫作品中,他剪破原本完好的表層,再將它們用緞帶縫合。作品的意義在於呈現一種“令人不安的美感,並在意識到自己所造成的破壞的前提下,試圖通過創作達成療愈的效果”。約翰內斯堡是 Hlobo 二十多年來的家,這裡“毫無自然美景,而且就建築而言是最醜的地方”,他承認。然而,他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卻愈加深厚。“把紐約縮小一些,然後再變窮一點,那便是約翰內斯堡了。這是一座多元且不安於現狀的城市。它必將成長為一座美妙的城市。”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1985 年生於 Tzaneen。他創作的作品色彩對比度極高,素材來源包括一系列偶然發現的物品,廢料和畫布上的顏料。他的混合媒體作品涉及自我充實和濫用權力的主題,在他過去的背景下得到最好的理解。

Ngobeni 大幅畫作中令人難以忘卻的扭曲人形讓人不禁好奇他的人生軌跡。年幼時便經歷了諸多磨難。生於南非林波波省(Limpopo),他早前被交由喜好施虐的伯父撫養,兒時便離家出走,混跡於約翰內斯堡亞歷山德里亞鎮(Alexandra Township)

街頭。15 歲時,他因參與一起武裝搶劫案被捕,監禁生涯最終成為了救贖之路,他發現自己繪畫才能過人,因此上了幾門藝術課。得到假釋後,他參與到一個版畫製作項目中,逐漸形成獨特的視覺風格。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在位於 Lorentzille 的新興創意空間 VictoriaYards 內,Ngobeni 於個人工作室中創作。

Ngobeni 的作品保留了暴力的基調,映照著他的過去:在創作於 2017 年的裝置作品《拾荒者的女王》(Queen of Scavengers)中,他將一排黑色的娃娃連在一個有名無實的女王身上,這個女王是戴著面具的傀儡操控者,控制著娃娃們的命運。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左圖:The City with Ayes 1,2017

右圖:Queen of Scavengers,2017

儘管 Ngobeni 不曾自稱政治藝術家,其作品卻時常透露對南非政治現狀的觀察,反映出當地的不平等境況。近期在倫敦和約翰內斯堡揭幕的“A Note from Error”展覽亦是如此,他用色彩豐富的畫布探討沉重的話題:在民主時代,腐敗何以猖獗依舊,貧富差距又為何變本加厲。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1978 年生於約翰內斯堡,她將自己的創作主題集中在物與物,物與環境的關係上。從自然造物到商品到工業耗材皆是她的關注對象。

Makandal 痴迷於收藏。其位於金山大學的工作室(她正在此攻讀碩士學位)堆放著許多箱這座城市所遺棄的材料。“我對介於自然與人造、混亂和秩序之間的空間興趣甚濃。”她說道。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Makandal 在自己位於金山大學(Wits University),俯瞰Braamfontein 的工作室中,她經常在這裡為自己的裝置作品尋找創作材料。

在她的手中,混凝土、玻璃、鐵絲網、塑料管道和磚瓦被變作令人歎為觀止的裝置藝術品。她的作品是對都市生活的歌頌:鮮豔而富有生機的色調和各式各樣的材質,影射著景觀與文明的熙熙攘攘。例如,她在自己所居住的街區 Braamfontein 的一塊白堊皂石上發現了紅潤的顏色,並認定 “這是約翰內斯堡的顏色”,錐形交通路標上的人造橙色則意味著當地的建築項目或工業開發。她的裝置作品也對消費主義進行反思。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Makandal 作品

“我們都在肆意消耗資源,我想讓人們關注廢料的處理。”Makandal 是約翰內斯堡本地人,本科時期生活在開普敦,最終為了尋求更能激發創作的環境而回到故鄉。“約翰內斯堡內部有著非常複雜的矛盾關係,而且就存在於你的面前。這是一座很瘋狂、很醜陋也很美麗的城市。”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1981 年生於開普敦,他的裝置,電影,錄像和攝影作品在博物館和畫廊中被廣泛展出,並獲得了包括 KLM Paul Huf Award, W. Eugene Smith Grant, Oskar Barnack Award 以及 Discovery Award at Rencontres d'Arles 在內的獎項,也是 Magnum photos 的成員。

在創作生涯早期,Subotzky 手中鏡頭的聚焦點是邊緣化人群,例如開普敦 Pollsmoor 監獄的囚犯

(納爾遜·曼德拉曾被囚禁於此),揭露僅在表面上終結種族隔離制度的國家中,黑人權益被剝奪的現實。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Subotzky 在自己位於 Arts on Main 的工作室中,這一地帶是 Maboneng 的藝術家集聚地,於此定居的藝術家還包括 William Kentridge。其身後的藝術品《今天不要指望看到爆炸》

(Don't Expect to See AnyExplosion Today)反映了

“Fees Must Fall”抗議遊行活動,以及新古典建築的政治內涵。

他拍攝的另一所監獄 Beaufort West,成為了 2008 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一場展覽的主題。同年,他與英國藝術家Patrick Waterhouse合作在非洲最高建築 Ponte City 上進行創作。於 1976 年竣工的 Ponte City 是一座代表著約翰內斯堡實力與野心的現代地標建築 。然後,在後續的數十年中,這棟大樓卻逐步陷入荒廢狀態:富裕的住戶們紛紛逃離,窮人蜂擁而入。Subotzky 和Waterhouse 花費六年的時間記錄這棟建築及其住戶的變遷,以百科全書式的細節記錄了這裡曾經的夢想以及當前的夢魘。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上圖:作品"Michelle Mallies Preparing for work"

下圖:作品“Sunday church service"

近來,Subotzky 將創作重心轉移至油畫:起始點是他於 2017 年在開普敦 Maitland Institute 開辦的展覽。他在畫布上印製圖案,然後反覆擦洗、熨燙、分層堆積,直到圖案產生新的意義。其作品包括顛覆一部有著嚴重種族歧視色彩的卡通漫畫,將襲擊者與受害者的皮膚色對調,這部卡通原本的主題是科薩族土著襲擊歐洲殖民者。 “種族歧視的根源一部分來自白人主義的正常化,因此我在許多作品中對白人大男子主義進行重構,讓他們看上去很古怪。這些作品看起來與我以前的作品很不一樣,但作品之間有著概念上的線索,將它們連為整體。”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1987 年生於開普敦,作為一名女權主義藝術家,她熱衷於反抗禁忌,公開談論性,愉悅,人際關係以及虐待等社會問題。

Skollie 憑藉特徵顯著的創作風格嶄露頭角,這與 Nike 為她提供的資金支持以及她與當地時裝品牌 Marianne Fassler 的宣傳活動不無關係。不過,她所扮演的角色並不總是舞會皇后,作為開普敦南非本土學校中的少數族裔,她總被排擠在外。她的祖先科伊桑人在數個世紀以來飽受歐洲移民者的蹂躪與壓迫。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Skollie 通過作品探討性與性暴力,作品中分別象徵男性與女性的香蕉和番木瓜便是證據。

近期於伯明翰東區計劃(Eastside Projects)舉辦的展覽中,她探討了“papsak”這一主題,“papsak”是一種裝有廉價酒水的袋子,被用作取代錢幣支付科伊桑工人工資的方式,並在當地造成了嚴重的酗酒現象。“Hottentot Skollie”則講述了 Sara Baartman 的故事——在 19 世紀的歐洲,一位臀部健美的科伊桑婦女被當作怪物巡展——作品也反映了物化女性現象至今猶存的狀況。該展覽還展出了一系列黑人女性的臀部印痕,被握著拍照手機的手包圍。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Lady Skollie 作品

儘管當前的南非依然有許多讓 Skollie 感到不滿的現狀,但她對約翰內斯堡熱情不減,這是她三年來的家。“這座城市建立於金礦挖掘之上,它的步伐極富活力。”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1978 年生於 Durban,電影工作者,視覺藝術家。他將政治觀念與浪漫詩意以各種媒介的形式呈現包括雕塑,攝影,裝置和電影。他專注於邊緣化和集中敘事之間的緊張關係;現代生活高速變化狀態的空間中再在微觀上及宏觀上的體現。

MacGarry 首部視頻作品《LHR-JNB》虛構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四位年輕人在飛機失事後的求生經歷,於各個大陸與文化之間漂浮的景象反映了藝術家本人複雜多樣的背景:出生在德班

(Durban)的他漂泊在南非和歐洲各處,直到四年前才定居於約翰內斯堡。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MacGarry正在創作《發言人》(Porte - parole)一座將在開普敦 Everard Read 畫廊展出的鋼雕。

這種景象繼續在他近期的影片中出現,包括 《塵埃之海》(Sea of Ash),這部作品是對 Thomas Mann 作品《死於威尼斯》(Death in Venice)的重新構思。聚焦塞內加爾難民 Pape Babacar Kebe,藝術家一邊反思當前的難民危機,一邊穿過一座現代風格的墓地,從威尼斯礁湖回到大海,這是他不幸的歸鄉之路。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MacGarry 作品《塵埃之海》(Sea of Ash)

在 MacGarry 看來,南非仍處於過往種族隔離制度所帶來的傷痛之中,與其他非洲國家處在一種“怪異”的關係中。這成為了創作靈感,他想用創作來揭露非洲大陸整體進步幕後的種種內幕,以及人們的流離失所。他的“Kilamba Kiaxi”系列作品探討了一座由中方投資建立的新城市,該城市位於安哥拉羅安達外 25 公里處,現因房屋租金價格過於昂貴而變成了一座鬼城。在下一個項目中,他將記錄非洲移民農民的生活。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1982 年出生於 Swaziland,她將自己的創作主題集中在女性身份以及女性身體上,以雕塑、錄像、照片的形式呈現。

基於本能又蔚為壯觀,Mntambo 的作品融合了非洲傳統、歐洲傳說以及印度神話元素。2008 年,她創作了一幅展現自己在逐漸變成牛頭人的自畫像,以具象形式聯合展現出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劫持歐羅巴的受害人與侵略者的形象,並由此聲名鵲起。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Mntambo 在自家後院中,她與本地建築師 Kate Otten共同設計的工作室即將在這裡開始建造。

之後的數年中,這位出生於斯威士蘭的藝術家使用牛皮創作了多件雕塑,反覆將自己的身體用作原型,其中最為著名的非《Emabutfo》莫屬:由 24 具無頭人像組成的鬼怪軍隊。在她於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OCAA)舉辦的回顧展上展出。在與建築師 Kate Otten 的合作下,她將在自己位於肯辛頓市郊的家後院建造一個全新工作室,並在其中專為雕塑和油畫創作預留空間。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上圖:Mntambo 作品“Emabutfo”

下圖:Mntambo 作品“Minotaurus”

Otten 表示,這座新建築是“有皮膚的框架,與 Nandipha 的創作方式產生了關係”。與此同時,她近期與作曲家Clare Loveday 合作完成的作品對比了伯明翰以及約翰內斯堡的標誌性建築——學校、劇院和清真寺在人群與資金流入和流出前後所經歷的變遷。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1973 年生於Blantyre,她習慣於以絲綢進行創作,在布匹上敘述她的世界。經過剪裁的真絲拼貼以棉質刺繡提供豐富的媒介,珍貴的紋理和質感,充滿溫柔的女性特質。現居住於倫敦和約翰內斯堡。

Zangewa 成長於博茨瓦納的哈博羅內,在1997 年因創作機遇和對都市生活的嚮往搬到了約翰內斯堡。她的早期作品展現了當地的城市空間,將絲綢布樣拼接在 一起,好似種族隔離制度終結後的約翰內斯堡文化的拼接圖。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Zangewa 在廚房桌子上用紡織物進行創作,放在她身前的是《最甜蜜的熱愛》(Sweetest Devotion),一件在 2018 年 FNB 約翰內斯堡藝術博覽會上展出的作品。

《黑色維納斯的誕生》 (The Rebirth of Black Venus)

是對波提切利典作的重構,描繪了一位非洲黑人女性矗立在當代摩天大樓之上的情景,是 Zangewa 對貶低女性的父系社會的抗擊。“我想讓年輕的女性在看到我的作品之後說’我也能變得獨立、有力量,保護自己免受侵犯’。”其近期創作主題是家庭生活景象:一件展現了她在床上裹著帶有花瓣圖案的羽絨被在睡覺,另一件則展現了她在廚房中抱著年幼的兒子。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左上順時針起

1. 黑色維納斯的誕生

2. "The Canstant Gardener"

3. "The Struggle Part II"

“我意識到分享每日的故事是我們將彼此人性化的唯一方式。”在每個人都沉迷於自拍的年代,Zangewa 自信的自白式的藝術創作引起了人們的共鳴,不僅讓她的作品在泰特美術館、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得以展出,也讓她成為 2018 年 FNB 約翰內斯堡藝術展上的特別嘉賓,並在藝術展上舉辦了一個佈置為花園的個展。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约翰内斯堡,在“污点”下新兴的南非艺术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